電影訊息
英雄--Hero [HK2002]

英雄

7.9 / 187,572人    99分鐘 | China:107分鐘 (extended version) | China:93分鐘 | Turkey:89分鐘 (TV version) | 80分鐘 (unapproved c


演員: 陳道明 張曼玉 梁朝偉 李連杰 甄子丹 章子怡 導演: 張藝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幽尾鷗

2007-07-04 09:36:47

英雄,和平,天下,放屁


我曾經說《英雄》是《亂》的形式和《羅生門》的框架,今天重溫的時候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兒,說他對顏色的運用超過了黑澤明那更是扯淡。《羅生門》的結構是開放式的,幾個人圍繞一個事件展開故事,真相是不可知的,人性也是不可知的;《英雄》看似對一個事件的三種表達,其實是倆人在一問一答的修正中把一個事件的真相給說明白了,看著沒勁。而主題是為了和平,放現在來說就是和諧,中國當下最大的主旋律。

《亂》的色彩運用盡顯大師風範,各種顏色看上去和劇情一樣錯綜複雜,但卻不令人眼花繚亂,不同的顏色搭配在同一個場景和畫面里,相映生輝;《英雄》的色彩則是大塊大塊的,一個場景一個故事用一種顏色,互不衝突甚至互不關聯。如果《亂》是一幅古典主義的炫麗油畫,《英雄》則是解構主義下的一種拼湊,說慘一點,就是幅寡然無味的白描罷了。同樣的,《亂》里宏大的戰爭場面顯示了導演的調度能力,在雜亂中生出一種秩序;《英雄》里軍隊再怎麼動武都是整齊化一的,整齊得讓人無奈地窒息,甚至畫面的構圖大多都是赤裸裸的對稱式的,彷彿回到了格里菲斯之前的電影年代,恍如隔世。

我曾經說張藝謀的代表作是《英雄》,因為我實在不覺得他公認的代表作《活著》能代表他什麼,《英雄》好歹還代表了一下他的影像風格。當初之所以對《英雄》留下深刻印象,也就是因為影像。今天重溫的時候,發現受了太多大片視覺衝擊的我對《英雄》的畫面明顯審美疲勞,再說用畫面美來代表一個導演的風格實在可笑,導演畢竟不是攝影師啊,人家攝影師拍照片也還講究內涵呢。由此看來,還是讓《紅高粱》來代表他吧,故事也有,畫面也有,挺好。裡面高粱地的那些畫面至今看來,還能讓我感覺「驚艷」,大概是處女作的激情迸發吧,不過要說那算是顧長衛的功勞。

說到「代表」,大凡一個大師或者名導,你都是可以從他的一系列作品裡看到一種一以貫之的風格乃至體系的,這就是「代表」,而且這種風格不僅或者不是表面上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其內在的表達,比如伯格曼,比如黑澤明,比如科波拉,比如楊德昌。甚至說到陳凱歌,哪怕在他的大型爛片《無極》里,也是融入了其思想的,只是被錢給腐蝕掉了。那張藝謀有除了畫面之外「一以貫之」的「代表」嗎?我覺得沒有。有人也許會說多面手嘛,不需要「代表」的,或者說他的風格就是一個字:變。那我說他就是個機會主義者,因為他的變從來都沒有自己的原則。《英雄》就是他的機會主義的一種表現,投拍之前有《臥虎藏龍》的口碑票房雙豐收,特別是受到了老美的青睞;拍攝之中發生了911事件,於是改變了影片的主題。這片子還真受到了老美的追捧,可是人氣和口碑敵不過《臥虎藏龍》啊。這樣的導演,出名很容易,但註定成不了大師。是啊,這個年代,誰還粉大師啊,哪裡還有大師啊,還要什麼大師啊。

剩下說點零碎的,都是今天觀影時的感受。

說張藝謀像個農民吧,這話把農民朋友給貶低了;說張藝謀模仿了黑澤明吧,這話把黑澤天皇給玷污了。我只是想說,我之前太抬舉《英雄》了。我第一次看過之後居然給了它四星,這是迄今為止本人對中國式大片最高的評分。這回改三星了,其實給兩星的心都有了。反正不會再看了,三星就三星吧,省心。

張藝謀真配做北京奧運開幕式的導演。在他的掌控下,梁朝偉和張曼玉兩位國際電影節的影帝影后成了兩隻大花瓶;那位出色的黃飛鴻或者方世玉或者霍元甲成了個說話從來不變調的打手;為《亂》增色不少的和田惠美也只能拿著指定顏色的布料去做服裝;萬人齊喊或者萬箭齊發的場面就如同在操縱機器人……

章子怡同學自從在本片裡發了袒胸露乳的濫觴以來,她在一系列中國式大爛片裡都延續了這種表演。要不是因為《茉莉花開》,我實在沒法認同她位列四小名旦。袒胸露乳也似乎成了這些大片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在沒有章子怡的時候,《無極》里換上了張栢芝,《黃金甲》里更是樹起了群像。

國語也是個問題,比如紅衣梁朝偉的有些台詞明顯感覺重音沒落在該落的字上,影響表達效果。《十面埋伏》不就是改配音了嗎,畢竟台詞是很重要的元素。這個問題後來到《無極》里真是登峰造極,讓不懂中文的老外說國語,我的媽呀。

我從來不覺得陳道明的外形適合演皇帝,特別是大氣的皇帝。哪怕他把康熙演得那麼入木三分,可我就是看著彆扭。更別說這個要翻身的秦始皇了,有點演過頭了。一半像謀士,一半像勇士,反正就是不像皇帝。

譚盾的音樂確實不錯,雖然個別地方感覺類似《臥虎藏龍》,但他還是很好地處理了北方的大氣和南方的婉約的差異。建議本片去掉所有對白,把所有的武打場面和音樂剪輯到一起之後重新發行,片名擬改為《國風》,「中國風光」的簡稱,武戲權當助興。

套用本人最近剛吸收的新思想,鄧曉芒老師在講到霸權主義的時候說道:「霸權心態的另一面恰好就是一種奴才心態。」中國人從來就有著一種霸權心態的情結,在《英雄》里體現為對秦始皇「霸道」的合法化解讀,對美國文化、對好萊塢、對奧斯卡的一種認同,這折射出的正是一種奴才心態。

那場床戲讓我想起了《末代皇帝》,萬人碎步走上大殿的場景讓我想起了《荊軻刺秦王》,平心而論,皆不如也。就「刺秦」的立意上,陳凱歌給張藝謀說過一句話:「我不認為犧牲個體生命成就集體是對的。」我還想起了一句話:「國家興亡,肉食者謀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嬴政心裡何曾真的有過天下?帝王們心裡有的從來只是國家,天下從來只裝在真正的知識分子心裡。天下從殘劍口中說出,我可以理解;但讓贏政惺惺相惜的說出這兩個字,我說,張藝謀,你放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