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拾荒者的春天

2007-07-04 02:29:47

《愛的肢解》的另外一種解釋(轉載)


最近看了韓國驚悚片《愛的肢解》,一團迷霧,直到看完這篇文章,才算真相大白。
  
  謹以此文轉載,給版內所有看過《愛的肢解》但又沒看懂的筒子們
  
  ===========================================================
  
  愛的肢解:真相懸而未決(1)
  
  作者:張狂
  
  血淋淋的肢解人體的場面,連環的殺人事件,不斷出現的七零八落的屍體……電影子近血腥殘忍之能事,似乎絕計要挑戰人們心理承受能力的極限,特別是在平穩昏暗的主色調中,突然出現的紅色,另人髮指。
  
  在每一個懸疑片中我們都期待著同樣的結果——真相大白後罪犯被繩之於法。畢竟這符合大眾的普遍心理,真相的揭破也會讓我們如釋重負,因為我們相信所謂的「法網恢恢,疏
  
  
  而不漏」儘管也許事實並非如此。
  
  《愛的肢解》不僅僅在視覺心理上挑戰觀眾的承受能力,同時它留給我們懸而未決的真相也將重組我們對這一類型片的定義,也許真相永遠無法揭穿,而這才是本片最大的懸念。
  
  幽暗的房間中,牆壁上中世紀的油畫正是解剖人體的場面,男子赤身裸體的躺在手術台上,刀子從他的手臂處劃入,血迅速溢出……儘管在影片開始,觀眾還未能全身心的投入情節之中,但這樣的開篇足以讓人感覺毛骨悚然遂屏住呼吸,陷入影片所營造的恐怖懸疑的氣氛當中。
  
  而這一切只是開始,如同一個刺耳的恐怖信號,接二連三的殺人碎屍事件,才真正令人毛骨悚然:擁擠的電梯中,一個淘氣的孩子弄破了一個普通的黑色大膠袋,血竟噴薄而出,還有肢解了的男屍,所有人都尖叫不止;街角的籃球場上,另一個黑色大膠袋裡,又是另一具被肢解的男屍;濕滑的高速公路上,再一個黑膠袋被丟在一旁,貨車一輾,內裡竟又是血淋淋的肢體……到底是誰用如此兇殘的手法連環殺人?他的目的又是為什麼呢?這一切都成了警察忙碌的對象,也成了所有觀眾緊張的根源。
  
  警察大學畢業的趙刑警是一位一直被人認為有能力的人士,但他目前卻因懷疑與一起偷竊事件有關而正在接受調查,上司暗示他如果順利偵破此案將有可能將功補過。
  
  就在碎屍案仍毫無頭緒的時候,一位少年在位於清溪川的一座破舊的公寓墜樓死亡。到達該少年墜落現場的趙刑警,發現男孩的制服上只有一個袖口有扣子,於是他把扣子揪了下來。
  
  不久法醫化驗報告指出三個人均死於大量出血。也就是說,他們是處在麻醉狀態中就被肢解的了。兇徒肢解手段極為高明,並且熟悉用藥,因此警察判斷兇手應該了解如何解剖人體。更離奇的是黑色膠袋內的第一具肢解男屍,唯獨缺少右肢,而他的右肢部份則拼於第二受害者的肢體中。第二受害者的部份肢體又藏在第三受害者的黑膠袋中...可是第三受害者的心臟又不知所蹤。由此推測,失蹤心臟也許將會與第四名受害者的肢體合併。兇手似乎饒有興緻的玩起了恐怖的肢體拼圖,並挑釁的暗示警方還會發生下一件兇案。
  
    就在案情越來越撲朔迷離的時候,醫科大學的醫科學生謝素蓉的出現帶來了轉機。原來所有的受害者唯一的共通點都是他們都是謝素蓉的前度戀人。謝素蓉是一個沉鬱寡言的女子,剛剛從法國回來不久,現在正在一個博物館的文物復原室工作。她對自己身世、過去都不願提及。
  
    案件看起來似乎有了峰迴路轉的可能,但實則陷入了更深的迷團。
  
    警方把懷疑對象定為素蓉的追求者,她的大學同學、博物館的同事、長期仰慕她的基淵,並與他展開了貓與老鼠一般的追逐,謝素蓉也因此陷入了危機,趙刑警把她接到家中隱藏起來,並留給她自己的手槍用以自衛。就在大家以為案情柳暗花明的時候,最大嫌疑人的屍體的出現,把一切結論全部推翻,事件又回到了起點。
  
    碳粉和包裝袋的出現,讓已經消失數年的謝素蓉的父親謝伍成為警方新的懷疑對象,謝素蓉把趙刑警帶回自己的家,並且回憶起種種痛苦不堪的往事。
  
    畫面在成年素蓉與年幼的她之間切換,原來她的父親對曾經對她施行暴力變態的性侵犯,素蓉從小與世隔絕,生活在極大的恐懼之中。她唯一的朋友,鄰居小男孩也在一場大火中喪生。
  
    一切似乎不言自明,變態的父親一心想獨佔自己的女兒因此不惜殺死與她相好的男人。此時趙刑警的搭檔岳刑警意外發現了謝伍的畫室——果真就是開篇出現的房間,屋裡擺有許多解剖器具,而此處也正是少年墜樓的地方,但奇怪的是,岳刑警在現場的冰箱內發現了謝伍的人頭,與一張可以揭穿謎底的照片,就在他打電話給趙刑警的時候,卻遭到殺害。
  
    岳刑警的死亡使趙刑警因為辦事不利而被調離,可此時他卻意外發現素蓉記憶中那個隔壁的小男孩其實就是她與她同為醫生的好朋友承敏,而搜查隊也通過車牌得知,岳刑警被害時,承敏曾經到過現場。
  
    搜查隊在承敏的家裡找到了解剖工具和謝伍的人頭。一切終於水落石出,原來是當年的「小男孩」並沒有葬身火海,只是燒傷了腿,她在數年後向素蓉展開抱負,承敏預感到危險降臨,便約了素蓉在音響店見面。
  
    趙刑警趕到音響店,承敏飛快的掏出刀子抵住了她的脖子,血迅速溢出。就在趙刑警放在手槍,準備妥協的時候,承敏卻被子彈擊倒——原來是素蓉用趙刑警流給自己的槍射死了承敏。
  
    案件圓滿的告破,趙刑警與謝素蓉暗生情愫卻還是微笑著道別——為了重新開始繪畫學習,素蓉就要飛往巴黎。
  
    最後因為想念素蓉,趙刑警反覆觀看錄有素蓉模樣的錄影帶,卻意外發現她手上把玩的正是在清溪川墜落死亡的少年衣服上掉落的紐扣。他拉開抽屜看到了紐扣和解剖室702的鑰匙。
  
  趙刑警跑到清溪川的解剖室,找到了岳刑警死前發現的照片——素蓉和承敏以及被肢解的四個男人微笑的站在一起,背景正是素蓉的家,他走到窗邊彷彿看到素蓉殘忍的推下偷看她肢解屍體的男孩……
  
    趙刑警瘋了一樣的跑到素蓉的家,在照片顯示的地方——一個角落中,他打開燈光,一具無頭男屍佇立在水箱內,他憤怒的擊碎了水箱,跌跌撞撞的跑出。
  
    而此時此刻的素蓉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成功者,她掩蓋了自己的罪行從容遁逃——笑容灩瀲的坐在飛往法國的飛機上,準備開始新的生活。
  
    這是韓國鬼才導演張允炫充分展示才華的傑作。曲折的劇情,峰迴路轉的結局,加上繼《八月照相館》後又一次合作的兩位大牌影星韓石圭與沈銀河出神入化的表演,使影片在韓國同《生死蝶變》一道成為1999年首屈一指的最高銷售放映作品的電影。並且在日本和香港也大受歡迎,在當年被日本觀眾選為最想觀看的一部電影。《愛的肢解》拋出去的最大衝擊,在於拖延給予明快的回答,情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不斷的把觀眾拉入歧途,使故事情節一再反轉,最終卻留下一個最為驚人的結果。
  
    影片所營造的氣氛甚佳,很多人評價這與好萊塢的懸疑片如出一轍,黑色的場景,幽暗的氣氛,以及連綿不絕的大雨,都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它卻又不同與好萊塢的電影,首先它的節奏較為緩慢,並沒有讓人感覺喘不過氣,幾個峰迴路轉的情節點使節奏張弛有致,留給觀眾足夠的喘息和思考的時間;其次,影片中血腥的場面只是營造恐怖氣氛的一種手段,與主人公的心理息息相關,而不是用以拉住的觀眾的故作驚嚇。比如趙刑警的夢境——電梯中血從頭頂流瀉而下,這個十分恐怖的場面,暗示著他以為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最後,趙刑警與謝素蓉日久生情也是個老套的情節,但影片卻蜻蜓點水一般,並不言明也不渲染只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這樣曖昧蔥蘢的情感無疑為後來趙的瘋狂無奈之舉留下了很好的鋪墊,也讓本就出人意料的結局變的更為驚人。
  
    作為類型片來講《愛的肢解》表現出相當明顯的類型特徵,比如真正的兇犯就在身邊,是看起來最不可能的那一個;在斷案過程中不斷的把觀眾引入歧途,先是追求者基淵接著又是謝武最後是承敏,他們都有殺人動機又都符合要求,尤其是承敏,當我們滿心歡喜的以為真相大白的時候,真正的真相卻猶如五雷轟頂讓我們震驚不已。就影片的內容來講,它既沒有什麼韓國特色也沒有什麼東方色彩,是個「放之四海而皆準」 的故事,相反影片中的許多元素都表現出極其濃郁的西方特色,英文歌尼克 Cave and The Bad Seeds的「Red Right Hand」、Enya的「Bodieca」及Placebo的「The Crawl」用作主題音樂可見其西化。
  
    另外,密萊司的畫作《奧菲里亞》的反覆出現,幾乎成為了某種含義不清的暗示——這幅畫像是根據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而畫的,描繪的是一為純潔的少女自殺後浮在水上的形象。死亡與純潔這兩件看起來毫不相幹的事情聯繫在一起給人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而畫作卻很精到的表現出這種氛圍,幽深的水底,少女蒼白的臉以及不明所以微微攤開的雙手。素蓉好像十分喜歡這幅畫,她不僅把它擺在了房間了大廳裡,而且在浸泡屍體的水缸旁邊描摹了一張奧菲里亞的正面。也許她是在暗示自己不染雜質的本質,她要以死亡來拯救自己的純潔。
  
    同時,影片並沒有像典型懸疑片一樣給我們一個言之鑿鑿的真相,影片本身成了最大的懸念,這不禁讓我想起另一部韓國電影《殺人記憶》,同樣的類型片,同樣在斷案過程中不斷確立又推翻嫌疑人,同樣留下懸而未決的結果,我覺得最另人嘆為觀止的就是揭破謎底,儘管這對於觀眾來說有些難受,但這才是真正的懸念。
  
    不知道是不是創作者故意為之,總之給影片留下了許多這樣懸而為解的真實。第一、素蓉為什麼要殺掉所有人?從照片上不難推斷,他們六個人之間必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到底是什麼聯繫?所有人都無從揣測。第二、是不是六個人合謀殺死了素蓉的父親。通過對基淵的審訊,我們知道是他大量購置了防腐劑,也就是說,謀殺也許並不是素蓉一人所為,他們之中到底隱藏了怎樣的秘密?第三、素蓉所回憶中的小男孩是不是確有其人?或者只是她為了引導趙刑警而編造的謊言?第四,承敏在感覺危險之後為什麼要偽造現場,她到底是不是真的想殺死素蓉或者只是在演一場戲?總之種種疑點都被留到了最後——答案的知曉者素蓉一個人愉快從容的奔赴新生活。
  
    就像人們對《殺人記憶》中的兇手有種種揣測一樣,對《愛的肢解》我們也可以盡情想像——這六個人到底與自殺有沒有關係。我大膽猜想,他們也許同屬某自殺俱樂部(承敏曾提起素蓉不像是要自殺的人,他們的合照也有了相應的解釋),他們計劃一起殺死謝伍之後再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殺死彼此,而素蓉只是在利用他們完成自己的復仇計劃,接著她就能遠走他方,因此她與承敏的約會應該是計劃好的,共同結束這場死亡遊戲,但素蓉卻用槍結束了她的性命。同時,《奧菲利亞》這幅表現自殺的畫像也有了最好的解釋。
  
  儘管影片並非完美無暇,有些疏漏之處,但無論是氣氛的營造還是那個出人意料的結局都堪稱上乘,足以彌補那些不足。(轉載自: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169970.s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