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戰地救援:盧安達風雲--Beyond the Gates

杀戮禁区/战地救援:卢安达风云(台)/猎犬

7.7 / 10,378人    115分鐘

導演: 麥可坎頓瓊斯
演員: 約翰赫特 休丹希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1900頑石

2007-06-17 05:49:26

無法承受之重--《獵犬》《盧安達飯店》


兩本電影,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
        向來對一些紀實類電影十分感冒,很早以前就看了《盧安達飯店》,剛剛又看了同樣題材的《獵犬》卻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和思考。
        兩本電影的歷史背景都是在1994年,非洲的小國盧安達發生了大規模的胡圖族對圖西族的種族仇殺與清洗。短短的一百天內,有記錄記載超過八十萬人被屠殺,而實際的數目肯定超過了一百萬。當屠殺開始時,聯合國和大國紛紛撤走了當地的工作人員和維和士兵,並對隨後發生的屠殺熟視無睹。十多年來,人們都在反思到底是什麼使得在現代社會卻再次發生了大規模的種族屠殺,而無法避免的原因和深層次思考。
       《盧安達飯店》和《獵犬》分別講述了盧安達的一個飯店和一所學校在這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驚心動魄的故事。但結局確是不同的,飯店裡的難民最後逃脫了被屠殺的命運,最後終於到達安全區,迎來新生;但同樣在學校里卻發生了由於UN軍隊撤離直接導致2500名避難的圖西族慘遭屠殺。《盧安達飯店》中經理一直監守在庇護難民的行列中,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向政客受賄來拖延時間,顯然堅持換來的結果換來了在飯店避難者的新生。而在《獵犬》中一個年老的英國的教士和年輕的教師目睹這屠殺,他們的信念、勇氣和心理極限受到極大的衝擊, 面對UN維和部隊的離開,他們被迫做出選擇,教士帶領著孩子準備逃出魔掌雖然最終死在暴徒手中,但他解救的孩子卻活了下來,年輕的教師在最後一刻選擇了背離自己的誓言,獨自隨UN部隊走了,最終受著良心的譴責。
        在兩本影片中,聯合國部隊都扮演了級不光彩的角色,《盧安達飯店》中的聯合國指揮官面對屠殺無可奈何,有句話令人深刻,他說對大國領導人來說「盧安達人的性命甚至比不上自己的一張選票。」而他們的任務也只是讓人心寒的「隔岸觀火」,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聯合國這麼多政府面對盧安達屠殺卻始終無動於衷,幸運的是這本電影最後UN部隊還是把難民運到了安全區。《獵犬》中的聯合國部隊可以說間接成了屠夫的幫兇,從法國維和部隊開始把大批的白人甚至他們的寵物進行撤離時,他們竟不願意帶走一位學校中的難民,鐵門內外分別是充滿絕望的圖西難民和磨刀霍霍的胡圖暴徒,讓人揪心的一段是在聯合國部隊最後撤離的時候,一位難民要求維和部隊槍殺他們避免被暴徒砍死的無奈要求,而維和部隊指揮官的回答卻是「I AM SORRY」,絕望,當連死亡的要求也被拒絕時,誰還能幫助他們呢!看到這裡真想罵這些聯合國部隊混蛋、狗屎,眼睜睜看著悲劇的發生,而竟然自私地無動於衷。看完《獵犬》突然感到故事最終也沒留給我一絲希望,片末逃生的女孩奔跑在滿是屍體的道路上,鏡頭迴蕩在新聞片段中女政客對屠殺的遮遮掩掩的迴避的莫大諷刺中。
        兩片中對大屠殺進行了如實的展示,暴徒手中的血淋淋的大刀,血泊中滿是蒼蠅飛舞的圖西人的屍體,無論大人小孩都成了兇徒刀下的冤魂,《獵犬》中關於屠殺的幾幕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處處嗅出了死亡的氣息,當年輕的教師和記者前往尋找自己本地助手的途中,親眼目睹了暴徒用砍刀砍死了一位受害者的全過程,而之後他竟然看到自己尋找的助手也成了儈子手;學校中有位叫EDDA的婦女,在產子後為了醫救垂危的孩子,而走出了學校,但馬上暴徒就聚集人員對這些走出「安全區」的圖西人大開殺戒,EDDA躲在草叢中,本可避免被屠殺,卻由於嬰兒的啼哭被發現後母子均慘遭殺害;在成堆的屍體中,蒼蠅和野狗迴蕩其中,相對於《盧安達飯店》,《獵犬》中的屠殺更為真實和震撼。
        最後說說影片的主題,如果說《盧安達飯店》讓我看到了黑暗中的希望的話,那麼《獵犬》則是墮落到了黑暗深淵。生與死,留與走,在面對死亡時,片中主人公有了不同的選擇。老教士最後死了,但當他看到車上的小孩最後逃脫時,微笑地走了。而年輕的教師在逃離了盧安達的五年後重新見到了當年曾發誓與她在一起的倖存女學生時,有中無言的良心譴責,當女孩問他為什麼當年離開時,他說道:「我怕死」,女孩說道:「而我們都倖存下來了。」的確因為「怕死」,年輕的教師活了下來,而女孩因為不怕死而勇敢地爬出了車而得以倖免,在死亡面前人是如此脆弱又是如此頑強。
        關於兩本電影,我說是紀實性電影,原因是由於它們都由真實故事改編,由真正倖存者回憶所構成的,因此與其說是故事更應該說是一種真實的回憶。而片中都有相關倖存者的真實照片和經歷,讓人感覺真實是如此地沉重。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