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eeling

2007-06-13 06:02:23

發了狂的天譴,盲了眼的愛情


蘭波。魏爾倫。
這是兩個天才的碰撞。
發了狂的天譴,盲了眼的愛情。
 
*********
 
上大學時我第一次聽到這兩個人的名字。老師帶著佈道般的熱忱,為我們深情朗讀他自己翻譯的蘭波的詩作。蘭波與魏爾倫,這兩人的名字從我第一次知道起,就緊緊聯繫在一起。
當然,其實我們滿是現實主義大師的課本里,沒有魏爾倫,更不會有蘭波。就算是真的有的話,我揣測對他們繞不過去的關係的描繪恐怕也會是「亦師亦友」之類,雖然我以為用「愛得死去活來」來形容也許更貼切些。
他們是比波德萊爾更肆意張揚,頹廢狂野的天才搭檔。
 
*********
 
1871年,17歲的蘭波接受當時已是著名詩人的魏爾倫的邀請,去往巴黎。魏爾倫此前曾讀過蘭波的詩《醉舟》,十分欣賞蘭波的才華。來到巴黎之後,蘭波就住在魏爾倫的家裡。當時魏爾倫已經結婚,妻子家境富有,他就住在岳父家中。除了魏爾倫,蘭波的到來成了所有人的惡夢。他恃才傲物,舉止怪異,放浪不羈,基本是走到哪裡,就一路毀到哪裡,無論是魏爾倫的家人還是魏爾倫以前常往來的巴黎文學菁英團體,都對他反感畏懼,避之惟恐不及。
惟有魏爾倫如同發現了靈感源泉一樣,對他著迷不已。兩個人很快就同居在了一起,生活放任無度,酗酒、吸食大麻如同家常便飯,共同「探索了感官享樂的全部過程」。
魏爾倫為了蘭波拋妻別子,兩人去了比利時、英國流浪。瘋狂的兩年同居生活中,兩人相互追逐,彼此傷害,紛爭不斷。1873年,在最後一次爭執中,魏爾倫開槍打傷了蘭波。魏爾倫被逮捕,並因殺人和行為不端的罪名被判入獄兩年。這段孽戀也由此畫上了休止符。
之後蘭波一人孤身返鄉,很快就寫出了他最知名的作品《地獄一季》,而今這已被公認為象徵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此後,蘭波就放棄了寫作。他一生最光彩絢爛的作品就誕生於他20歲之前,誕生於他與魏爾倫瘋狂糾纏的幾年中。而後他四處漂泊,經歷繁雜,甚至販賣軍火,最終37歲時病逝於非洲。
魏爾倫死於1896年,他還在世時,已詩名鼎盛。而蘭波的詩歌,當時並不廣為人識,魏爾倫是唯一發現蘭波恆久生命力的人。
 
*********
電影《全蝕狂愛》出自一位女導演艾格尼依斯扎·霍蘭,她之前拍過一部我挺喜歡的電影《歐羅巴,歐羅巴》。但說到這部電影,除了真實存在的故事本身就足夠蠱惑誘人外,電影本身並談不上有多麼出色。總感覺有些就事論事,並未能如片中詩人的作品那樣,獲得穿越時光的永恆的生命力。
這個電影的最大亮點,也許就是扮演蘭波的時年20歲的萊昂那多·迪卡普里奧。
蘭波,關於他的外貌,有人形容「溫存而伶俐」,也有人說他是「骯髒男孩」。不過若從相片上看,萊昂那多與蘭波和還真頗為相似。
那個時候的萊昂那多纖細、稚嫩,青春不羈,光彩照人。倒不是說那時的他演技有多出色,更大程度上是外形和年齡的貼近幫了萊昂那多大忙,那個天使面孔、魔鬼心靈的蘭波被他演繹得充滿了奇幻色彩。可人物一旦上了年紀,那種感覺就消失殆盡,萊昂那多力有不逮,表演的痕跡立刻就顯露了出來。
威廉·岡特在《美的歷險》中這樣描繪魏爾倫:「他的眼睛有點斜視,其貌不揚,像個壞蛋,四肢長著濃瘡,纏著叫人噁心的破布條」。電影裡的魏爾倫大致就是這樣了,如果不是更糟的話。戴維·休利斯扮演不到30歲的魏爾倫(我至今耿耿於懷地記得,此人拿走了93年坎城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獎),又老又禿又委瑣,被塑造得像個酒鬼和懦夫,你實在很難把這個形象和一個著名詩人聯繫在一起。在蘭波光彩照人的魔力下他完全昏了頭,成了個無用的欣賞者和用暴力掩蓋懦弱的可憐蟲。
 
*********
 
我以為,這部電影除了描繪一場驚世駭俗的瘋狂愛戀外,更大的價值也許在於,它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蘭波與魏爾倫。
 
找到了!
什麼?永恆。
那是太陽與海
交相輝映

我永恆的靈魂
注視著你的心
縱然黑夜孤寂
白晝如焚


——蘭波 《地獄一季·永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