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四百击/四百下/胡作非为

8.1 / 128,029人    99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楚浮
編劇: 法蘭索瓦楚浮 Marcel Moussy
演員: 尚皮耶李奧 Claire Maurier Albert Rem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ratana

2007-05-08 20:14:25

《四百擊》:少年殘酷憂傷


一部電影的偉大,決不是因為它的高高在上,更不會是因為它的晦澀難懂。所以,儘管「四百擊」這個名字會讓人不明所以,「法國電影新浪潮」的名頭也讓人望而卻步,但也許就是在這些人為的屏障之後,你錯過了一部不應該錯過的滿含深情的電影。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發軔之作,一部是《斷了氣》(《精疲力竭》),一部就是《四百擊》。在新浪潮(尤其是「電影手冊派」)推動電影現代化的起點處,已然分出了兩個不同的出口。一個是打破古典電影敘事模式,以新的電影語言和技術衝擊人們對電影已有認識的戈達爾,他的革命性的命題和技術讓觀者目瞪口呆,敘事與情感的斷裂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人們進入主觀的思考。

而特呂福不同,他雖然也打破了原有電影腐朽的敘事模式,但他更溫情,更從容,他以情感的無與倫比的真誠建構了「作者電影」在思想層面的高度。他也可以花哨,但他從不想遺忘人類永恆不變的情感訴求,如果用一個詞來表述,依然是真誠。

《四百擊》是一部不該錯過的真誠的電影。忘掉它的那些名頭吧,我會告訴你,它是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它是你和我曾經的過往,它是每一個少年殘酷的憂傷。

十二歲的安托萬,是一個眼神清澈、內心溫柔的少年。但他私生子的身份、母親與繼父的冷漠,學校老師的排斥,一併把他推到了叛逆的路上。他先是不忍老師的謾罵,和好友勒內逃學遊蕩,卻碰見了母親與情人的約會。這份複雜的心思對於少年的創痛我們無法想像。接著,撒了謊的安托萬被繼父扇耳光,負氣離家到印刷廠偷宿,母親話裡有話的利誘和威嚇讓安托萬體味了成人世界的陰暗。

他熱愛巴爾扎克,作文卻被老師誣陷為剽竊;他把從繼父公司偷出的印表機送還,卻被父母親手送進了教導所。母親終於不再忍耐自己親生兒子的無辜與掙扎,她在教導所面對安托萬時決絕的眼神讓我們看得齒冷。教導員殘酷無情的耳光扇木了安托萬,也扇的我們冷不及防。只有在面對心理醫生的追問時,我們才又看清了一個安靜卻滿身傷痕的少年的孱弱的靈魂。

電影史家有一個公論,《四百擊》幾乎就是特呂福自己少年的寫照。他把此片獻給安德烈•巴贊——新浪潮運動的先行者,也是將特呂福從少年的困頓中帶到電影世界的人——正是在追憶少年往事之餘,用電影的語言表達了對於巴贊和電影的致敬。

這語言中沒有炫耀的技巧,只有讓人心碎的憂傷。少年在殘酷中成長,你我都不曾逃脫。離家出走的安托萬在天未亮的街頭遊蕩,他想要偷一瓶等待運走的牛奶,一次次小心翼翼地試探,得手後慢慢喝光的滿足,看的讓人唏噓。他被警車帶到教導所時天色依然黯淡,在昏暗的路燈映照下,我們看到了一臉安靜的安托萬無聲的眼淚。那一刻顯得如此漫長,彷彿帶我們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時代。

特呂福對於安托萬也有特別的感情,他讓他在他的電影中成長,並成就了著名的「安托萬五部曲」。五部電影涵蓋了安托萬的少年、青年與成年,安托萬在電影中完成著自己的成長,他熱愛音樂、陷入愛情、失去愛情、走入婚姻……他是另一個特呂福在電影中的映像。

這個映像當然也屬於讓-皮艾爾•李奧,安托萬的扮演者,一個無比清澈的演員。對於這樣一個為安托萬而生的人,我們無法區分誰是誰的替身。雖然李奧也為戈達爾或新浪潮的其他導演拍戲並因此成為新浪潮最著名的一張臉,但只要我們看到他乾淨的眼睛,我們就會相信,他只是安托萬。

四百擊是法語中的俚語,大概的意思是對待孩子要時常敲打,恨不得打上四百下才能聽話。然而在特呂福的眼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在成長的路上,美好被一點點摧毀,光亮在一絲絲黯淡,內心中承受的殘酷現實是每一個人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這代價催促著我們成長,疼痛只有自己忍受。當安托萬逃離教導所奔向海邊時,我們沒有看到自由的幸福,只有迎向鏡頭的滿眼的迷茫。這個被無數人激賞和解讀的結尾,像是在提醒我們成長是一種一沉再沉的承受,也是一種一忘再忘的解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