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蛇彈吉他

2007-04-26 07:48:25

面對死亡的三種境界


《珍愛源泉》(The Fountain)對我來說太感人了,也太私人。很可能只是對我或者一部份觀眾來說。

曾經離鬼門關有點近,所以生死這類的主題一向另我著迷。生寄死歸的東方觀念也一直根深蒂固。The Fountain里,相愛的人處心積慮地互相拯救,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導演Darren Aronofsky都拿捏得特別好。引申到自我超越,理解死亡既永生的觀念也表達得很有魄力。

Rachel Weisz這個演員非常了不起,由她所扮演的感情豐厚的女人幾乎每一次都能打動我。在她身上我能看到一種理想的女人味,她總是能把愛表達得非常高尚,有一種無私的味道。

當然,這部片子裡Hugh Jackman也發揮的相當不錯。相當於一人分飾三角:現實中的醫生,也是一個心碎的丈夫;神話中的騎士、也是一個忠誠的探秘者;幻境中的神父、也是前兩者的映像和一切懸念的終結。相對於超現實角色和神話角色的平面化,Hugh Jackman扮演現實中痛徹心扉的丈夫更令人印象深刻,幾乎是他所有表演中的一次突破。Darren Aronofsky特別會調動演員情緒,以致於讓他們在鏡頭面前大膽地展示各個角度特寫,細入毛髮,都逼真可信。這部電影和當初《夢之安魂曲》一樣,表達情緒十分傳神,十分到位。僅僅是表演,最重要的就是表演,足夠帶動觀眾投入到劇情中。

欣賞這樣的電影,唯一的隔膜是,觀眾能理解導演多少。如果理解Darren Aronofsky和合作編劇Ari Handel的大致想法,這就是一部感人而且深刻的電影。它探討了愛和永生的不同意義。如果不做這些理解,這部電影對大多數人來說相當於故弄玄虛,對有些人來說是對牛彈琴。

我只知道這部The Fountain正是我想要的那種電影。關於生死,給出了很多種解釋,但是沒有惟一答案。

電影中很多景緻和道具都有所指,有很多隱喻,可以做很多理解,這些有興趣的人儘可以考究下去。我很讚賞的是劇本里最簡單的設置:女主角是一個晚期腦瘤患者,自知生命不久,她惟一牽掛的人是自己的丈夫。於是,她以研究瑪雅文明為引,寫了一本關於古西班牙裁判所屠殺異教徒的小說。書中,女王要求自己最忠實的騎士去尋找聖經中的生命之樹,樹上的果實會讓人獲得永生,也會拯救王國。她向騎士允諾,一旦得到生命之樹,他們將永不分離。故事寫了十一章,最後的一章留給男主角。然後,女主角平靜地離開了人世。最後,騎士有沒有找到生命之樹?男主角有沒有完成這部小說?生命之樹的秘密是什麼?

有的時候,緣起不重要;有的時候,謎底不重要。像這部The Fountain,如果有明確的結局,要不是一部無厘頭就是爛到了極致。好在導演沒有去分析終極答案,而是把故事重點放在過程中。
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務,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尋求解脫的過程。最終結果只能問自己。實際上就是,面對生命和死亡,另你獲得解脫的那一刻就是你的答案。

Hugh Jackman的三個角色相當於三個層次的解答:騎士渴望永生,忘記了承諾,最終死於「重生」,是自私者的結局;男主角把戒指紋進手指,把果實埋進墳墓,等於給了小說一個結局,他始終沒有背叛承諾,得到了安慰,是一個懷有愛的人的結局;「神父」是傳說中真正獲得了永生的人,他用身體和靈魂滋養了天地,化身為星雲,是無私者的結束。每一種都有永恆和重生的雙重意義。永恆的死亡,永恆的愛,永恆的存在......也是Darren Aronofsky理解生命的三種境界。僅僅作為觀眾,我對這種理解不做評價,但是對電影中表達這種想法的方式很欣賞。

所以,理解The Fountain並不困難。這部片子還有一點做的不錯,就是形式看起來玄奧,但是毫不說教,一切盡在表演中。The Fountain大部份時間在現實與傳說中切換,所有代表思考和有象徵意義的心態都是通過絢麗的視覺效果來表現。場景美輪美奐(據說不是CG效果?!那個化學星雲,服了),色彩耀眼,音樂沉厚純淨,鏡頭銜接得別有意味(尤其是在星雲和細菌,宇宙和地板間的過度...)。這是一部信任觀眾的影片,理解力正是導演和觀眾間一種美妙的互動。

The Fountain里還有一個關於死亡的解讀,就是女人留給愛人的使命。不管是女王要求騎士尋找生命之樹還是女主角要求丈夫完成最後一章,實際上都是用自己的方法留給愛人希望,使他們免於失去自己的悲哀。使命,讓男人忙於拯救的同時自己也被拯救。比死亡更恐怖的是絕望,女主角深知這一點,她用西班牙女王象徵自己,只要能給愛人留下獲得解脫的希望,就不畏懼死亡。她也得到了安慰,和男主角一樣,是心懷有愛的人的結局。

如果你即將離開,一定要為真正牽掛你的人安排時間擺脫絕望,這是一件最有意義的遺物。很高興看到Darren Aronofsky抓住了這種感覺。對我而言,這種劇情太感同身受了。當然,這屬於非常私人的感受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