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07-04-11 09:38:49

完美的Xibalba星雲與開放的The Fountain


阿倫諾夫斯基

《The Fountain》的主角其實只有兩人,即Tommy和Izzi這對情侶,如果有人真能看出其他角色也真實存在話那才真是科幻了。敬業的阿倫諾夫斯基反覆在電影節的放映展映活動之前告訴底下觀眾,《The Fountain》的核心是愛情。可他是用了「科幻」手法和「三段式」故事講述一個純粹動人的愛情片,令人無法置信。

必然的《The Fountain》不是科幻影片,尤其是有板有眼、被嚴格定義的SF作品。初看劇情設置實在大俗特俗,大有賣弄苦情之嫌,有心人敵不過死亡絕症,該內容出現機率和失憶一樣隨處可見。

不過阿倫諾夫斯基用了另外兩段平行發展的故事加重了觀者的思想負擔,通過過去、現在、未來三部份狠命地「灌輸」生與死的對立等形而上問題,以及主人公為克服這一切的努力嘗試(維持生命與追求永生)。不過灌輸不等於不近人情,也不等於苦口婆心的說教,儘管追求的目的一樣,《The Fountain》運用了精緻美麗而夢幻動人的圖像(而這部片子90%以上的畫面都不是出自CGI製造),輕易達到為之嘆服的融化。

《The Fountain》呈現的星雲與太空效果深邃而迷幻,順帶也加深了故事的困惑性。電影並不玄乎,只是一個關於真愛與永生的話題,遺憾的是很多人可能更期待它真是一部科幻片,不過很遺憾,真的完全不是。又或者它是一部導演處女作,也會讚美多於貶損。

音樂心馳神往,得承認有些稱得上感動的心潮湧動一半是來自音樂,來自Clint Mansell。阿倫諾夫斯基的三部電影配樂都是由他完成的,個人都相當喜歡。並不一定是屬於旋律優美,而是切合主題,音畫結合,起伏之間完全是另一部份故事情緒。

不少先行睹過《The Fountain》的國人看過之後大表失望,尤其他們也承認是期望值過高導致。主要的批評觀點集中在《The Fountain》賣弄瑪雅元素、宇宙未來、長生永恆之類的濫情調,認為西方觀眾沒品味而恰好阿倫諾夫斯基投合了他們所興趣所好這類,「死即永生」的概念似乎我們東方人更明白不過,新銳如阿倫諾夫斯基一旦碰觸到它也難免變得老生常談。

《The Fountain》最主要的一層內容就是愛情和死生,太極禪宗的眾多內容則包含在後者當中。《The Fountain》的故事並不依靠任何的歷史事實和嚴肅科學的參與,它開頭出現的西班牙人與瑪雅人要放回結尾才來解讀,宛如一個毫不相干又平行發展的故事。


愛情

我朋友大牙早先說過「《Kill Bill》是愛情片」並進行了一番詳盡的講解陳述,那麼說《The Fountain》是愛情片恐怕是除了誤讀為科幻片的人都能得看得出來。愛情的崇高與流俗與否則是爭論的另一回事,再煽情的愛戀一樣有人感動,再唯美的感情一樣有人麻木。

相反說《The Fountain》是科幻片就容易遭到所有人的一致鄙棄,包括導演阿倫諾夫斯基本人先前風聲四起,大談科學、暢講科幻,但真說要殺害腦細胞並應該具有一定智商才能讀懂的應該是他的處女作《Pi》。假使在之前一無所知,就像不曾知道《Requiem for a Dream》之前的阿倫諾夫斯基。也就是如果對他和它一無所知,那麼在墜入雲裡霧裡時,《The Fountain》也會是一部在畫面上稱得以「精美與夢幻」的影片。

死生

What If You Could Live Forever?

Tommy尋找的出發點似乎只是為了避免Izzi的死亡。他不顧一切的尋求絕對,藥物試驗只為了癌症腫瘤;他執迷不悟的尋求永恆,無法從Izzi的離去中解脫。無限的追求對於影片裡的外人不過是近似於空虛無物的東西,這是無法達到的任務。

西班牙人Tomas追求的也是和女王的永遠一起,哪怕要遠赴新世界,冒生命風險,支撐他的新年只是來自女王,至高無上的女王。Tomas發自對女王的服從和愛慕去尋找生命之樹與永恆源泉,遇見瑪雅人,這同時也是Izzi書裡的故事。

Tommy極力在尋找良藥避免Izzi的走向死亡,並接觸到了中美洲某種樹上的物質。Izzi則通過寫《The Fountain》告訴Tommy,他的尋找行為本身就是遠離著自己。

爭議

飛往Xibalba星雲的未來男子則要維持永恒生命才可以到達那裡,那裡只有永生,人們在離開人間之後飛向那裡,而在Xibalba,他也可以找到心愛的人。玻璃泡狀宇宙飛船的生命之樹邊,男子通過「吃樹」維持自己的生命(500或者1000年?維基有說法稱大概是獵戶座大星雲,離地球約1600光年)。這可看作是Izzi遺留給Tommy的任務,即「完成」《The Fountain》那本書以及Tommy想要避免死亡尋求生命永恆的瘋狂想法,這是未來的Tommy,他要到Xibalba星雲尋找愛人又必須消除死亡到來的恐懼。

最後Tommy頓悟了,他埋下了一顆種子。這可做兩種理解,沒有人會相信那真是生命之樹的種子以及Izzi變成了樹,否則那只是個童話。若是有,也只是「某種樹」的種子,他的行為只是形式化的紀念,儘管他確實為《The Fountain》做了結,由此又成為未來部份的開始。

而同時回答結局之前,Tomas找到了樹,光頭男則以永生作別(Tommy完成了書,也只是意味著他頓悟參透:原來自己疏忽的是在人生最後階段陪伴Izzi走過,甚至他丟掉了結婚戒指。返身去追Izzi就是該過程的起點,點提得其實過於直白,至少出現了3次以上用以強調這一分歧的開始)。

在這裡,指環也是一個過於直白的信物,同時出現了三段平行故事中。Tomas以指環為精神信念,在喃念中卻沒有完成最後願望;Tommy遺失了指環,亦失去Izzi所真正需要的陪伴;光頭男子以指環歸位完成最後的涅磐永生(可理解為即是死亡再重生)。


開放

由黑暗到光明,由黑到白。

Tommy始終處於黑暗的場景之中,在過去與現在都是如此。相反Izzi幾乎每次都是出現在通往光亮的出口,這點可以注意鏡頭的光線,又比如女王打開大門讓晨光傾瀉進來以及她出現在Tomas的想像中都是近乎發白的高貴純潔形象。最後光頭男子達到Xibalba星雲中心,以「發光發熱」的爆炸方式釋放了自己,達到該變化的高潮頂點,同時迎來結局。

此類設置還有很多,《The Fountain》是個開放的故事,可做多種解釋,死即永生(或重生)是解讀之一罷了。

個人要反駁的一個看法就是太空船(大玻璃泡)裡的樹絕不是lizzi的化身——Tommy在墳墓上埋下種子然後長成三天大樹,並在500年後一起飛向Xibalba星雲,這是不現實的。第一段故事沒人有疑問,來自於lizzi的《The Fountain》一書;第三段卻似乎游離得厲害,光頭男究竟是誰,長生500年後的Tom,真是不好確定。

於是我把這飛向Xibalba星雲之旅理解為Tommy擺脫死亡陰影的一種內心糾鬥,他無法接受死亡的結局,無法完成《The Fountain》一書,又渴望重新和死去的lizzi匯合。儘管抱著美好的信念以及生命之樹的維持飛向了遙遠的宇宙深處,但他還是懼怕死亡——尤其那是一棵枯敗的樹。生命之樹作為唯一的真實存在,如果是lizzi的化身,或者靈魂於其中,再出現一個背後的lizzi真的不太合理。

之前想了「大炮打麻雀」來形容《The Fountain》,不過始終覺得不及那層意思。《The Fountain》用近乎奢侈的效果和迷幻講述了一個極簡核心的愛情故事。Tommy所發現的不過是自己疏遠了離開人世之前的lizzi最需要的陪伴,比如他一直找不到的戒指,在最後出現了另外2個故事中的相同行為,但結局卻不一樣。為什麼,未來的光頭男(和尚)能夠套上戒指並以恆星爆炸一般飛向星雲中心永恆重生,而Tomas卻在生命之樹下以過度驚喜和失手意外掉落了女王的戒指。原因就是後者是Tommy補上的書的結局,而前者才是他真正領悟到的失去。


L和大牙關於《The Fountain》的無拘束對談:
http://bigteeth.blogbus.com/logs/5067978.html#cm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