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飛正傳--Days of Being Wild

阿飞正传/

7.6 / 14,629人    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演員: 張國榮 劉德華 張曼玉 劉嘉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徐留味

2007-04-02 01:05:31

厭倦的力量


愚人節。張國榮。四年之前,這個人跟世界開了個真實的玩笑。
四年之後,風繼續吹。那縱身一躍讓他更添迷人與傳奇了呢。

我曾以為那是一種極致的厭倦。真正的對一切的厭倦,令人瓦解。
所以它是迷人無比的。你看看,《阿飛正傳》里那個人的樣子。

僅從《阿飛正傳》來說,我覺得在張國榮身上有某些不僅僅是頹廢的東西。
因為拒絕和世界講和,因而充滿了厭倦的力量。真正敢於厭倦一切的人不多。
那些疑似厭倦,其實不過是裝腔作勢,葉公好龍,斤斤計較。

大清早收到秦惑凌晨2點多發的簡訊,說:默哀兩分鐘,為我們一起喜歡的張國榮。
我沒有默哀。我承認這個人只是風一樣偶爾吹起,默哀,太隆重了。
不悲傷,也不遺憾。不親近,也不遙遠。他在那裡,大家都會去那裡。

當我開始用心去體會這個人的聲音和音容笑貌的時候,這個人已經死了。
那時候,就要畢業的夏天,在那個虧本經營的書吧里。
我們聽《沉默是金》,聽《共同度過》,聽《風繼續吹》,聽《為你鍾情》。

後來,身邊人日漸稀少的時候,我聽《夜半歌聲》。
至於《左右手》,我和秦惑在字固路131號的時候,經常聽。

紀念這個事,跟死人沒什麼關係,跟活著的人卻緊密相關。
算是紀念。我都不敢說我是他的粉絲。人都死了,多輕薄啊。

回頭說厭倦。

在《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中,許知遠寫過一篇《高貴的厭倦》。
這個狂熱的引經據典愛好者開篇提到了《紅與黑》,提到了失戀的家庭教師於連:

「憂愁的態度不能算是優雅;你需要的是一種厭倦的神情。若是你發愁,那是因為你有欠缺,在某些事情上失敗了。這是表現自己的低下。反過來如果僅是厭倦,低下的卻是徒然討你歡心的那個人了。」在《紅與黑》國,柯哈莎夫王子這樣教導失戀的家庭教師於連。……

「我曾經堅信厭倦充滿著穿透人心的力量,是一種貴族式的情緒。因為,只有你有能力睥睨一切時,你才具有厭倦的能力。所以,拜倫比於連更早地打動過我。這個曠世奇才在《唐璜》中,讓自己以怎樣的一種厭倦形象出現的。年輕的我,曾經為他如此輕易雙如此眾多的征服女人,而心潮澎湃。是厭倦使拜倫獲得了這樣的能力。」

「然而,不管是於連還是拜倫,他們卻似乎沒有通過這種征服獲得幸福。於連迅速厭倦了貴小姐;而拜倫擁有過無數女人,卻從來沒有真正的愛情,他似乎必須通過不斷地給予肉體以刺激,才能勉強說服自己生存下去。比起拜倫,於連與盧梭僅僅是淺層的厭倦者,他們只是用冷酷來掩藏自己的怯懦,用厭倦來隱瞞自己的慾望……而拜倫的深層厭倦,則似乎只有通過死亡來治療,因為這個天才根本無法容忍自己僅僅作為一個人而存在。」

在完成了對天才們的敘述之後,許知遠在後面寫到了他自己:

「對於厭倦的迷戀在我22歲那年,達到了頂峰。我幻想自己從宿舍樓上,筆直地躍起,並以美妙的姿勢在空中劃一道圓滿的弧線,因為死亡可能比僅僅作為一個學生活著更驚心動魄。這種想法,在兩年後的今天成為了遙遠的回憶。我不知該為自己悲哀還是慶幸。我想說服自己,那是兩青春虛幻症的典型代表,對於自己無法擁有的品質,具有無限的憧憬,或者更直接地說,那叫幼稚;但我同時又無法避免地責備自己,我已經失去了追求更高峰的生活品質的願望,我越來越容易對生活表現得滿足,我的精神正在變得平庸,只有平庸的人才容易滿足現狀……或許這種內心的爭執,意味著我依然在成長,依然厭倦著。」

其實,輕鬆一躍的人不是沒有,但是請上帝寬恕他們在半空中的後悔吧。
難保你也曾像我一樣,站在高處,有一種向下的衝動。
但那只是下意識,恰恰說明我們是如此害怕。我們都是膽小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