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諜對諜--Syriana

辛瑞那/谍对谍/迷中迷

6.9 / 134,233人    128分鐘

導演: 史蒂芬葛漢
編劇: 羅柏貝爾 史蒂芬葛漢
演員: 喬治克隆尼 麥特戴蒙 亞曼達彼特 克里斯庫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葉成蔭

2007-04-01 21:37:48

關於民主、腐敗和信仰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關於民主
 
海灣君主國Syriana的納賽爾王子自幼受西方教育,試圖按照西方的價值觀來改造自己落後的國家,建立議會,給予婦女平等地位和投票權,簡直就是西方民主思想的模範學生。但是這位王子卻不是美國想要的,反而是美國親自動手剷除的。因為在納賽爾的理想之中還有其它的東西,不賴石油為生而是尋求發展國內經濟,把石油交易所建在中東,把石油開採權給中國,不允許美國駐軍。一句話,脫離美國的掌控。所以,就算他是耶穌也照樣會被炸成碎片。馬特·達蒙坦率地告訴王子,西方想要的絕不是一個先進的中東,只有落後的國家才會受制於人,西方人想要的是那個人們騎著馬在沙漠裡相互廝殺的中東,而且希望一百年後仍是如此。所以美國以凍結老埃米爾的帳戶相威脅,扶植那個連妓院都管不好的Syriana二王子,而送給試圖政變奪權的納賽爾一顆精準無比的飛彈。
 
寫出這樣的劇本的美國人是聰明智慧的,拍出這樣的電影的美國人的值得尊敬的,而允許這樣的電影上映並且去角逐奧斯卡的制度,必須承認是比較先進的。雖然和《慕尼黑》、《天堂此時》一樣,《辛瑞那》也不是贏家,但是畢竟奧斯卡還是讓它參與了,換一個地方,不可想像。
 
或許,在極度壓抑之後,我們也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
 

關於腐敗
 
腐敗就是政府打著法規的幌子來幹涉市場效率.
腐敗就是我們的保護傘.
腐敗讓我們感到安全和溫暖.
腐敗就是為什麼你我能在此處昂首闊步而不是在大街上為掙碎肉而你死我活地廝打.
腐敗就是我們的取勝之道.
 
相信沒有哪個人特別是美國人會真的在大街上喊出這些話,何況是被指控腐敗的國會議員。這些話是對觀眾說的,是在告訴我們真實的現實。其實我們真的不知道嗎?未必,我們只是不願意承認,不願意面對而已。
 
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容忍甚至參與了腐敗,或許在先進的制度之下參與的人相對少一些,不像我們這樣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也許正是因為見怪不怪了,才對影片中的調查人員同流合污使併購案不了了之一點都不驚奇。「根除」腐敗是個非常可笑的提法,腐敗永遠不可能被根除,只能不同程度地被遏制。下層的腐敗,健全的法律就可能遏制,高層的腐敗,如果只是貪圖個人利益,被制裁或許還是可能的。但當腐敗以國家利益的名義進行,我們是不是都覺得那是可以容忍的,甚至是必須的?
 

關於信仰
 
當巴基斯坦少年駕船撞向油輪的時候,慢鏡頭伴著長達十幾秒鐘的靜默,少年臉上的表情平靜而溫暖,與他在球場上與同伴玩耍時沒有任何區別。平靜,溫暖——這是影片描寫生活在中東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者的基調。他們都沒有極端的個性,包括自殺襲擊的參與者,甚至包括向他們傳道的恐怖組織領導人,他沒有用過份激烈的言辭指責西方,他只是告訴他的信眾西方的那一套是沒有用的,唯一可以救世的是《古蘭經》。他們也沒有激烈的行為,因為最微弱的反抗也會被扼殺,而周圍的人們或許因為習慣了也都漠然不以為意。參加自殺襲擊的少年最後的遺言也說得非常平靜,我要側身躺著,你們每人要灑三次土,孕婦不能參加葬禮,因為我不允許……
 
記得有個朋友問過,為什麼××功能夠吸引那麼多的人?這也是我考慮了很久的問題。我說它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那些生活得不如意覺得世道不公平的人,讓這些人在不公平的環境裡找到另一個空間,在那裡人們是平等的、友愛的,沒有恃強凌弱,沒有爾虞我詐,他們在那裡找到了自己在現實生活當中失去的或者根本找不到的位置。我想其實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那樣一個地方,只不過絕大多數人明白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管是勇敢還是無奈,他們決定面對現實。也有些人同樣明白,但是選擇逃避。××功的信眾中很多人其實也是明白的,他們只是尋求一時的解脫,尋找認同感,尋找友情,也有少數人是為了扮演領袖,彌補現實生活當中的失落和挫折。最堅定的信眾是那些真的不明白的,他們認為自己找到的那個空間是真實的,認為揭穿那個空間的虛偽就是在毀滅他們好容易才找到的幸福,這些人最頑固也最極端。可悲的是,他們是真正的信仰者,他們甚至甘願坐牢,甘願獻出生命,這樣的人換到中東,換到巴勒斯坦,就是自殺襲擊最佳的候選人。
 
為了信仰,義無反顧地獻出生命。這是我們歌頌了很多年的主題,但是我們情願為之獻身的信仰到底是濟世的良藥,還是邪惡的毒汁?我們真的能夠知道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