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嘟小七

2007-03-29 07:19:38

斯巴達歷史掃盲貼(獻給樓下不了解斯巴達歷史的芸芸眾生)


漫談希臘——獨特的斯巴達

首先,在說起斯巴達之前,我們來看看這樣一段文字——

「在第一次希臘和波斯戰爭中,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斯率領三百斯巴達勇士及其希洛隨從們在希臘北部溫泉關抵擋五萬波斯軍隊的輪番猛攻,一步不退的堅持了很長時間,為希臘聯軍在海上集結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成為後來希臘聯軍戰勝波斯軍隊的關鍵,最後全部壯烈犧牲。成為千古絕唱,史稱斯巴達三百壯士。

在這次戰爭中因其他戰爭導致眼瞎和腿傷的兩名勇士,聽到溫泉關失守的消息痛不欲生,眼盲的勇士跑到戰場對著空氣廝殺,腿傷的勇士請人抬他到戰場上去殺敵。

傳說溫泉關戰役之後,斯巴達勇士們的墓誌銘是:

過客啊,請帶話給斯巴達人,我們踏實的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將長眠在這裡……」

短短的幾句話,給我們描寫出了斯巴達人英勇豪壯的形象。

所以後世千百年來,每每讀到這場戰役的人們,無不沉醉在斯巴達人樸素、無畏的戰鬥精神之下。就連我們的魯迅先生,也曾經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情況中,懷著幾分感慨、幾分激憤,寫下了《斯巴達之魂》這樣的飛揚篇章。

是的,戰場英雄,總是讓人尊敬的。尤其對於滿懷熱血的青年們,他們也許無時不刻的希望自己成為斯巴達人那樣的豪傑。我也是個年輕人,自然曾不例外。

然而,有那麼一天,當我緩緩的翻開前人們的書籍,將這些勇士的精神力量放在一旁,在浩瀚的時間長河中尋找真正斯巴達人身影的時候——

我看到了,歲月下的真實……

==================================================


斯巴達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邁錫尼文明時期。當阿卡亞人稱霸愛琴海的時候,斯巴達就已經存在了幾百年,著名的特洛伊戰爭中,斯巴達更曾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出場。

處於邁錫尼文明時期的斯巴達,並沒有太多的史料記載,我們無法知道它具體的狀況。但是從雅典那些哲學家們的描述之中,大致可以了解以下四點:

1、它也許是最早來到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多利安人建立的勢力(有趣的是,後來滅亡邁錫尼文明的,竟然也是多利安人,是自多利安的斯巴達之後,公元前12世紀大規模遷移的多利安人。斯巴達因此佔了人和,得以相對穩定發展)。

2、它是一個擁有「王」的氏族王國或者部落。

3、它的文化並不太落後於邁錫尼王國。

4、它已經開始開發並使用鐵器(軍事力量相對強大,阿卡亞的邁錫尼文明諸城邦王國竟然一直沒能夠驅逐它,還與它經常結盟、通婚。)。

通過這四點,大致可以讓我們多少認識了邁錫尼文明時期的斯巴達。這部份的歷史,也只有這些了。

那麼現在,讓我們跨過邁錫尼時期,進入希臘的黑暗時代——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8世紀的階段……

==================================================

由於多利安人的向南進發,不僅使阿卡亞的邁錫尼文明崩潰,也改變了整個希臘本土的政治格局,原本眾多部落的希臘人開始互相爭鬥,逐漸形成了北、中部特薩利亞等部族的Aeolis(愛奧里斯)、阿提卡及優比亞島雅典的1onlia(伊奧利亞)、伯羅奔尼撒半島多利安的Dor-is(多利斯)三大集團。這裡的集團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集團,僅僅指的是建立王國的諸部落之間的主要人種地理劃分罷了。

三個人種地理集團之中,以伯羅奔尼撒的Dor-is諸城邦王國最為混亂。

其原因,首先是因為這裡原本就是曾經間接統治整個希臘的邁錫尼文明的中心之地,相對繁榮,容易引起爭鬥;其次,多利安人本身就是個好戰的半遊牧部族。

於是,包括斯巴達在內的Dor-is集團內部,開始了長期的爭鬥,雖然因為大多是同一個部族的關係,很少有一個城邦王國徹底滅亡另一個城邦王國的事情,但是,王國的更替或者消失卻時常出現……

那麼,在這個希臘的「黑暗時代」之中,在伯羅奔尼撒不斷的戰亂中,斯巴達是怎樣的一個狀況呢?

不同於雅典在黑暗時代的碌碌無為(僅指黑暗時代),出現在斯巴達延續性的兩件大事,可以說真的是意義深遠,甚至延續至今——

—————————————————————————

·第一件事·

第一件事,是斯巴達在公元前11世紀前後,統一了包括斯巴達在內的拉哥尼亞諸城邦,建立了一個狹義上來講的領土國而非城邦國,古代希臘人似乎為它取了個正式的名字——「拉西第夢」(以後又包括了美塞尼亞地區),以斯巴達城作為國都。但是習慣上,人們仍然稱此地區為斯巴達。

(註:說它是一個領土國,是因為以斯巴達為中心的拉西第夢,相較以城市本身為唯一,加上週圍鄉村形成的類似雅典這樣的城邦,大了好幾倍之多。統一了拉哥尼亞的斯巴達,雖然對於我們中國任何時期的朝代,都算小的可憐。但是對於當時的希臘,實在不能算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城邦了。)


從公元前12世紀末到公元前9世紀這幾百年的時間裡,在轉變為領土國的過程中,斯巴達開始受到了不同於其他城邦的衝擊。隨著征服的土地之廣袤與斯巴達本身統治力量的不相稱,還有大量的戰爭俘虜,且治下其他拉哥尼亞人相對斯巴達人的數量龐大等問題,不斷的出現並困擾著斯巴達的歷史進程——



斯巴達在黑暗時代中的主流政治變化,其實與此時期的其他城邦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逐步削弱王政,從氏族議會逐漸衍生貴族議會,然後貴族議會把持大權,實行寡頭門閥政治。

對於此時的時代制度來看,不少歷史學家認為應該劃歸到奴隸制度中來。對此表示同意。

希臘諸城邦在這個時期,已經不同程度的擁有了奴隸階層,只是因為不同的情況,也使得奴隸的狀況有所不同。

以雅典和斯巴達作個比較:雅典在希臘一直算是鮮有戰爭的城邦之一,所以雅典的奴隸,很多都是買賣而來,屬於財產式奴隸(動產、私有),雖然沒有任何權利,但是奴隸主仍然最基本的照顧他們,因為沒有人希望財產受損。

這些奴隸的來源分散,沒有向心力,戰俘很少,整個奴隸階層相對數量也很少,所以不會受到奴隸起義的太大困擾。所以雅典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公民們的思想問題上……

與雅典截然不同的是,斯巴達則是在不斷的戰爭中得到奴隸的——

征服拉哥尼亞以後,這裡的居民(傳說居住在拉哥尼亞及其臨近的美塞尼亞地區的大部份居民,都是古美賽尼亞人的後裔)一部份得到了「二等公民」的權力,享有一定的自治權,在斯巴達的完全領導下,分散的居住在遍佈拉哥尼亞的眾多公社中,被稱為庇里阿西人(Perioikoi)——意為「住在邊緣的人」。

而另一部份連同戰俘則成為了奴隸。這些奴隸與雅典的奴隸相比,悲慘的多,經常受到虐待,殘殺。斯巴達人侮辱的稱呼他們為「希洛人」(Helots)——意為「什麼都不是的人」。

正是因為斯巴達人對於奴隸的極端殘酷,加上奴隸們大多都是同族的人,凝聚力強,數量龐大,使得斯巴達奴隸的暴動十分頻繁。令斯巴達的當權者煩不勝煩。

所以,不同於雅典只需要考慮公民的內部對立,思想的變革。斯巴達最重要的矛盾,就是奴隸與公民的階級對立。這一對立於斯巴達的影響十分之大。由此首先出現了對待「王」和鎮壓奴隸的問題——

「王政」,是黑暗時代希臘各城邦都在逐漸削弱的氏族政治類型,但各個城邦的處理方法不同。如雅典的慢慢完全廢除「王」,科林斯的轉變「王」的職能,愛奧利亞諸城邦的保留「王」的名義等等。

斯巴達,利用的是轉變職能的方法,將「王」的權力僅限於軍事之上——實際上就是將「王」作為軍事統帥而設立(因此,作為軍事統帥的斯巴達王在希臘歷史中是更換最多的——戰爭死亡)。

但是有趣的是,斯巴達的「王」並非只有一位,而是兩位。

這是由於,斯巴達在軍事上的強勢,使得自己勢力越來越大,在混亂的伯羅奔尼薩半島想要保持自己擴張的土地,就需要不斷的外出抵禦別的城邦的進攻。問題是,斯巴達打下的這些土地,一旦軍事領袖離開斯巴達城,那麼出現奴隸動亂的時候,就會缺少一個穩定國內的統帥。

於是,斯巴達人發明了「雙王」制:既由貴族議會選出兩名國王,當其中一個率軍出征的時候,另一個留守國內,以防不策。這樣就很好的解決了鎮壓奴隸問題(僅僅是鎮壓)。



從以上我所敘述的事情,大家不知能否模糊的感覺到:斯巴達在不斷的強大之中,其實也在不斷的累積著各種各樣的矛盾——

除了對待奴隸—公民的最大矛盾以外,就如同我所說的,斯巴達和其他城邦醞釀的某些東西也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其他城邦有的矛盾,斯巴達也是一樣不少,如對待平等的非議,公民對貴族政治的反感,財富的增加導致貧富不均等等……

是的,這些矛盾,再連同早就已經存在的斯巴達的尚武精神(註:在《荷馬》中描寫斯巴達的母親給出征的兒子送行時的一段,體現的最明顯——沒有哭泣、沒有擔心,只給了兒子一張大盾,告訴他:要嘛拿著它勝利凱旋,要嘛躺在上面歸來……),雙方面的影響勢必造就斯巴達人獨特的後續發展,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

·第二件事·

在黑暗時代前、中期,征服拉哥尼亞前後的時間段中,斯巴達的獨特性已經漸漸顯現,某些問題正在逐漸擴大化,表象化。

到了公元前八世紀,斯巴達憑藉著強大的武力,又征服了與其相鄰的美塞尼亞地區,並且將美塞尼亞的居民幾乎全部變成了奴隸——希洛人。這就是斯巴達歷史上第二個重要的事件。

這一事件,造成了巨大的連鎖反應……

之前已經提到了的,斯巴達的種種矛盾,在此時,隨著美賽尼亞地區的被征服,土地的進一步膨脹,奴隸階層的空前龐大,而終於激化——

首先是大規模的奴隸暴動,使得斯巴達的軍事機器疲於奔命;其次是庇里阿西人的附隨反抗,進一步加劇斯巴達上層建築的動搖;最後是公民在戰爭中所獲得的財富受到不公平分配,大部份人對貧富極端不均的不滿,使得斯巴達人外部無法凝聚向心力同心協力鎮壓奴隸,內部公民思想分裂,將「要求平等」提到了最顯眼的地位。

這一切,都使得斯巴達統治階級不得不,而且也必須進行某種重大的,可行性的變革,才能挽救斯巴達日漸混亂的局面,於是,傳說中的來庫古製法就在此時應運而生……

來庫古,應該是斯巴達一位極富智慧的貴族,他倡導並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也有說這些改革是當時所有統治者的集體智慧),力圖重新穩定斯巴達的統治,並使所有公民都能夠接受這些改革。

就如同雅典從它們的歷史淵源中,結合雅典的特點(這一特點就是少有戰爭,土地狹小,公民獨立意識強)尋找到了鼓勵私有,加強溝通,以達到民主的方法一樣,斯巴達也找到了他們的民主方式,這種方式就是——全軍事化。

是的,全軍事化,由於斯巴達自建立以來從來未曾離開戰爭,它們在戰爭中得到好處,在戰爭中成長,因此,斯巴達逐漸的越來越崇尚武力,斯巴達人也比較相信武力無所不能,因此,來庫古首先從這一方面入手,發佈了以下的措施:

1、宣揚斯巴達人是高貴的,強大的人種,促進斯巴達人的自信心。
2、宣佈所有斯巴達公民脫離民生,而只從事軍事,建立更為強大的全民武裝力量。

這兩條的目的,很明顯是針對愈演愈烈的奴隸暴動而來。以斯巴達人的尚武精神,這兩條很容易的就得到了接受。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脫離生產後,如何保證斯巴達公民的生活,以及公民間平等的問題。

在這兩方面,來庫古公佈了如下規範:

1、讓庇里阿西人為我們生產工具,提供民生,讓那些卑賤的希洛人為我們耕種土地,保障生存。
2、將斯巴達人佔領的土地,平均的分配給所有的斯巴達公民。人手一份。
3、卑賤的希洛人不是私有財產,它們是屬於所有斯巴達人的。
4、取消金銀貨幣,將財富從表面上取消,替之以不值錢的鐵幣。
5、倡導公民過簡樸、禁慾的生活。
6、無論貧富,以後所有斯巴達公民都實行「共餐制」,建立公共食堂,斯巴達人要達到全民公平,一起吃飯,一起操練,不加入公共食堂的斯巴達人剝奪公民權利。

這六條,很好的達到了斯巴達公民想要的那種平等(至少在表面上是的),而且也是針對當時歷史條件下矛盾的一種殘忍的解決途徑——

為了保障生存,為了得到土地,所以斯巴大人必須先要鎮壓奴隸們;為了不使公民們為了得到奴隸爭吵,將奴隸定位為共有奴隸;為了解決財富的不均勻,乾脆不提倡炫耀財富,而提倡簡樸、禁慾是美德;為了實現平等,所有斯巴達公民一律加入共同制度……


這一系列的措施,最終達成了斯巴達公民之間的團結與認同。解決了內部問題的斯巴達人,迅速憑藉著本身就已經先進的軍事技術,強大的軍事實力,上下一心的士氣,擊潰了外部的奴隸暴動,重新統治了庇里阿西人,斯巴達穩定了。


==================================================

綜上所述,不同於雅典在黑暗時代過去以後才創造的民主輝煌,斯巴達在黑暗時代就已經完成了一種有效的軍事化平等制度,未來的日子裡,直到伯羅奔尼薩戰爭以前,斯巴達人還在不斷的完善並遵循這種體制,而使得自己在隨後的幾百年間更是日漸強大。

然而,這看似美好的,讓希臘部份思想家們讚嘆其強大,平等的體制,其實後世的我們很快就能從其之後的某些弊端里發現其中的奧妙……

從國家統治上來說,內部,斯巴達仍然是由貴族把持的寡頭政治,國王允許世襲,普通公民是沒有對國家政治的發言權的。外部,希洛人的暴動從未停止,斯巴達人不斷的強化鎮壓手段,甚至宣揚屠殺政策,每一年都倡導公民參加軍隊列行公式般的秘密殺害無辜的希洛人,以確定斯巴達人的權威、自信心和減少希洛人的暴動實力(精壯青少年的被殺害)。

從經濟上,僅僅是表面上的驅除了貧富不均,造成平等的景像(如將眩目的金銀換成鐵幣,給人以財富不多的假像,貧富人穿的衣服、吃的飯都差不多,但是真實財產沒人知道)。實際上貴族們仍然日漸富裕,窮人們則越來越窮,甚至最後沒有加入公共食堂的能力,被剝奪了公民權。(來庫古製法時,所有公民幾乎都擁有土地,約9000多戶,到了公元前6世紀,仍然擁有土地的不足1000戶,其他那些公民的土地,到了哪裡呢?這很能讓人思考一些問題)

從社會組成上,由於對軍事的極端重視,斯巴達人甚至連生人到教育都非常之嚴格殘酷:

剛剛出生不久的斯巴達嬰兒,首先會由母親放在烈酒中洗澡,如果發現在洗澡過程中,孩子出現痙攣,痛苦,就會被認為是不健康強壯的表現而被父母或者議會政策評定予以拋棄(無論男女)。

能夠存活的男孩一長到七歲,就離開家庭,接受國家安排的軍事教育。從這個時候起,他就與同齡的孩子生活訓練在一起 ,直到二十歲才完成訓練,進入成年人的行列。青年男子到二十歲 ,開始過集體的軍營生活 ,受十年正規的軍事訓練 ,三十歲至六十歲服常備兵役。因此 ,斯巴達人的整個生活都被國家以軍事化的方式組織起來。斯巴達城邦通過一系列教育手段培養青少年 ,使他們具備吃苦耐勞、服從命令和機智勇敢的品格。把到達受教育年齡的斯巴達男孩編入連隊 ,推選勇敢的孩子擔任隊長 ,讓其它孩子服從他的命令 ,甘受他的責罰。男孩們訓練得習慣赤腳走路 ,十二歲時就不再穿內衣 ,一年只能領到一件外衣。他們還要挨餓 ,學會偷竊。一切為了軍事而生,為了軍事而死。

斯巴達的女孩,雖然不加入軍事戰爭,但是也被要求進行投標槍,跑步,摔跤,跳遠等等訓練,甚至赤身裸體的和男孩子們一起參加體育活動。這是為了保證女孩子長大後身體強壯,能夠生育健康的孩子。

正是這樣的教育,使斯巴達人對於榮譽、功勞的渴望到達了非常高的程度(包括女子也是,看不起那些不夠勇敢的男人)。

於是,在精神上,出現了所謂的貴賤思維——即勇敢者高貴,懦弱者卑賤。導致了成功與失敗者的分化,促使等級制度形成。


凡此種種,都表現了斯巴達採取的共同生活的制度和共餐制等措施,只是以平等的表面現象來掩蓋斯巴達社會不平等的實際狀況。斯巴達倡導的公民間的平等 ,充其量只不過是一種理想 ,它們採取的平等化措施只是暫時地緩和了斯巴達內外部的矛盾。


==================================================
==================================================


好了,到了這裡,獨特的斯巴達所體現的各式各樣的基本運作,我已經給予了闡述,至於後來希波戰爭,乃至伯羅奔尼撒戰爭關於斯巴達的其他問題,已經不是本文所考慮的事情了。有時間我再加以描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