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亞瑟王--King Arthur

亚瑟王/王者无敌/阿瑟王

6.3 / 176,200人    126分鐘 | USA:142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安東尼法奎
編劇: 約翰李漢考
演員: 克萊夫歐文 史蒂芬迪藍 綺拉奈特莉 伊恩葛魯佛 雷溫斯頓 提爾史威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itto

2007-03-22 01:29:58

當故事只剩下戰爭和自由


    總的來說,很失望。完全是為了重溫一下亞瑟王歷史找到了這部電影。可能是為了展示自由的主題吧,故事把愛情、奇蹟、傳說都淡化了……剩下的只有戰爭,赤裸裸的生和死的交戰,和所謂的「自由」……跟騎士傳說的內容差很遠……結果,讓人失望。
    這部電影有著好萊塢電影擺脫不了的英雄風格,讓我想起《ThePatriot》,同一類型,打著「自由」的大旗,少數正義者終於戰勝了多數非正義者。因為「自由是不可戰勝的」,分明是自由女神為什麼是站在美國而非伊拉克的詮釋。
    英雄主義並不是不好。傳說中亞瑟王建功立業的故事,那種你難以想像的艱辛和非凡的毅力,讓人激動。亞瑟肯定是個有信仰的人,意志堅定,而追隨他的人——蘭斯洛特、特里斯丹、歐文等等——都有鮮明的個性。但是在這個電影裡,我看不出亞瑟為王應有的特質。更看不出其他騎士的特質。看來任何一個人(主要是美國人),只要他有相信自由萬歲的信仰,都可以成為影片中的亞瑟。這個信仰用口說就行,這是我的感覺,那個亞瑟跟一個滿口教條的教士沒有區別。電影中的亞瑟跟書上的亞瑟都是虛構的,前者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後者卻是唯一的。
    我思考得更多的是,這種類型的英雄故事影片儘管頌揚了自由意志,但是,在這自由的背後是那麼多的鮮血和殺戮,難道自由和殺人是相等的?想起當年聽俄國文學的選修課,老師說道俄國文學的人道主義精神,說俄國文學中沒有那種為了復仇就大開殺戒的情節。惡人雖惡,最後被會被饒恕,給予新生。我不敢說亞瑟是不人道的,但我認為導演不人道。所謂的「愛自由主義教育」不該是以這種教條式的方式存在。
    為了自由主義,亞瑟故事不但被改編了,還被改變了。特里斯坦雖然是死在戰爭中,但是那是在亞瑟稱王之後。我印象中特里斯坦好像不是死在戰場上的,是死在對情人絕望的愛情中。電影裡面除了戰爭,沒有這些故事。
    好了,說完了故事再來說說人物。為什麼那個特里斯丹的刀法跟日本武士一樣……暈……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大家看完都想起了《七武士》的原因之一。中世紀是個殘酷的時代,殺人如麻。人長得孔武有力些,長得不那麼俊朗都可以理解。但是,但是那個本應該是騎士中精品中的精品的特里斯坦被裝扮得奇奇怪怪,那副樣子根本不能讓你想到他還有一段浪漫至極的愛情往事(就是他和伊索爾德的那段感情)。蘭斯洛特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形象,至少樣子挺接近我的想像。傳說中桂內薇爾的來歷我不太記得,好像也不是這種野性十足的形象,應該是個貴婦人。我只記得這個女人好妒忌,什麼事情都可以妒忌一番,實在可憐了亞瑟。
    橋段,也是比較讓人失望的地方。一個詞,老套。想起以前讀過一篇評論,總結好萊塢電影N大橋段。真巧,這裡面都有,例如:男女主角鬼混時突然出事了,然後兩人若無其事地來到事發現場。還有就是結局,都是經典套路。亞瑟王之劍的部份似乎也有暗示,但是,那把劍是從老爸的墳墓上拔下來的,跟騎士傳奇裡的說法沒法比。
    總的來說,亞瑟王傳奇的內容那麼豐富,絕不能靠短短幾小時的電影展示出來。僅僅通過幾場戰爭來描述亞瑟王和騎士們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能的。戰爭和自由是騎士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不是全部。騎士精神:忠君、護教、行俠、冒險、愛情。這部電影確實反映了忠君,護教、行俠也有那麼一點點(至少亞瑟是護教的,其他人就……)。而騎士文學中最吸引人的冒險和愛情就太單薄。失去愛情的騎士還能算是騎士嗎?
    當故事只剩下戰爭和自由,這個故事就不可能是原來的故事了。浪漫被刪除後,故事變得太現實。這就是被變成現實主義愛國教育片的傳奇,一點也不吸引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