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茶舞--One Last Dance [2005]

茶舞/血门徒/阿查之舞

5.8 / 552人    100分鐘

導演: 麥克斯馬克思維奇
編劇: 麥克斯馬克思維奇
演員: 吳鎮宇 徐若瑄 狄龍 Joseph Quek 哈維凱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閏秒如雲

2007-03-20 21:32:06

和影評人作對的電影《血門徒》/《茶舞》


著名非專業影評人周黎明說:「一個影評人的真本事不在於人云亦云,而在於發現別人疏忽的佳作,……說《魔戒III》是優秀作品,沒有人會因此把你看成天才。……當你發現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導演帶領一班不會到處引起少女尖叫的演員拍出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那種快感是無與倫比的,而向大家介紹這樣的作品,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
 
今年的賀歲檔期就出現了這樣一部電影。它的海報「俗不可耐」,它的剪輯「凌亂不堪」,它的劇情「懵懵懂懂」,它的導演「乳臭未乾」。雖然如此,它還是太值得我們喜愛了。雖說不是專業的影評人,可對於這樣一部極有可能被忽視的電影,總該朝沒人的地方吼幾聲。可以說的東西有那麼多,且聽我慢慢道來。
 
關於海報

如果《茶舞》成為了經典,今天的海報(特指中國大陸發行版本的海報)將成為影迷們津津樂道的「反經典」。這張海報非常典型,顯然出自縣一級錄像廳美術員之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廣大城鄉,活躍著這樣一批懷才不遇的、充滿著想像力的美術工作者,他們擅長從每一部電影中發掘出令人驚嘆的爆炸性賣點。由於有了鞏俐,他們可以把《秋菊打官司》描述成一部「艷情片」。由於有了幾個女人,他們可以把《水滸傳》改名為《三個女人和一百零五個男人的情愛和殺戮》。同樣的,由於有了徐若瑄,他們可以從故紙堆中找出一張酥胸半露的照片放在海報上,並美其名曰「《雲水謠》當紅欲女」。注意,這裡有兩個錯別字:謠、瑄,並且把可愛的「玉女」不老徐娘說成「欲女」,簡直是揭人傷疤嘛。幸虧那幾個小字「坎城」「聖丹斯」吸引了我,要不然還真被矇騙過去了。

既然把《茶舞》改名為《血門徒》,那個「血」字還故意小一號,顯然是想借《門徒》的東風。《門徒》雖說爾東昇+劉德華就是影片質量的保證,還真難說它能超過這部《血門徒》。《茶舞》的中國大陸發行方真是費盡心思。不過,他們這樣一折騰,碟片的發行量也許真能火一把。唉,既然電影本來就有其商業性,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

你看,在影評人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時,海報就先騙了他們一把。


關於剪輯

原版的海報上有一些拼圖的效果,並且有一句話:Every piece tells a different story。這既是對影片故事的高度概括,也顯示出創作人對技巧性剪輯的信心。可以說,剪輯是這部電影的真正精華所在。

倒敘和插敘式的剪輯我們已經見過不少了:《記憶碎片》《死亡幻覺》《黑色追緝令》《公民凱恩》《暴雨將至》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作。那麼,對於一個初出茅廬又野心十足的電影人,該如何超越上面這些也許會不朽的電影呢?

首先,打破類型片的限制,而且是用剪輯的手法來打破。本片利用一把隨心所欲的剪刀,把線性的時空剪得支離破碎,模糊了黑幫片、舞台劇、愛情片和搞笑鬧劇的界限。例如阿查開車載阿Mae回家那一段,文藝得一塌糊塗,難得在黑幫片中見到;後來馬上接了一段阿查和小女孩的搞笑對白。也許觀眾沒有多少感覺,但是這確實是本片的小小創新。

其次,由此演繹出的主題:我們依賴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而建立起來的對客觀實踐的認知,很容易被一些偶然性事件所打破,例如發生在殺手和女服務生之間的一段看不到前景的愛情。絕妙的剪輯當然要表現一個非同一般的主題:《記憶碎片》講述了記憶的客觀性和主觀性,《死亡幻覺》顛倒了數重時空,《黑色追緝令》從多個層面討論了社會邊緣人物的生存之路,《公民凱恩》訴說了一個大人物的謎樣人生,《暴雨將至》則敘述了生命和輪迴的道理。非線性敘事不是電影首創,它來自現代主義小說,最適合闡述與因果關係相關的哲學命題。上述著名電影都在借題發揮,而《茶舞》終於把「因果」作為表現的中心,並且試圖利用觀眾固有的因果觀念來誤導之。

然後,就是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剪法了。阿高在酒吧喝酒那場戲,相信大家都有很深的印象:電影裡似乎第一次出現一摞摞的照片堆在鏡頭前來敘事。還有場景轉換時的人頭、發光的心、鐘錶等等,完全是MV的拍攝和剪輯手法,用在這裡恰到好處,令整部電影的形式感非常強烈。另外,在影片最後字幕結束後,竟然還有一段戲,並不是常見的NG鏡頭集錦,而確確實實是電影中的一段。

關於劇情

殺手阿查冷靜優雅,高智商,懂得西班牙文,熟悉哲學,不喝酒,酷愛西洋棋,下雨的時候會穿西裝打領帶拿著傘,從來不帶裝好子彈的槍出門,並且像上班族一樣星期天不開工。每次接到寫著名字的利是封,他就會開始工作。這樣一個幾近刻板的人,遇到生命中難以繞過的女人時,改變了他的生活道路,開始了復仇的「茶舞」:阿茶之舞。這是電影最核心的故事。

這樣一個人物是不現實的、極其電影化的,他存在於這一部且只是這一部電影中。同一部電影中的人物,都是極有個性的主,說話要嘛富有詩意,要嘛富有禪意。美國人已經開始把「和別的電影及其角色差別非常大,其中的角色也不同於現實中的人物,電影的故事和表現故事的方式顯得同等重要」的電影現象稱為Movieness.顯然,影迷們所熟知的cult電影,應該屬於Movieness的一種。Movieness這一單詞目前並無中文譯名,這裡暫且翻譯為「純電影」,留待高人指正。

在核心故事之外,還有若干個相互平行或交叉的故事。關於整個劇情,網上有網友LETO的詳解,毫末俱到。估計本人的劇解很難超過他,就不再囉嗦了。

電影中有兩個「假設性的問題」:
 
一,某人想上吊自殺,結果繩子斷了,他摔斷脖子死了,這是怎麼一個死法?他想自殺卻未遂,結果又是因為自殺而死。這似乎暗指從阿查接到「TATAT在哪裡」的利是封開始,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只不過遇上阿Mae後,他的命運有所不同而已。

二,什麼人是一個殺手最容易殺又是最難殺的人?這個問題直接指向故事的結局,並且和整個劇情交相輝映:阿查殺人的手法一步步升級,總在人意料之外,顯示出「越來越難殺」,而槍擊、保鮮膜、酒杯、地鐵鐵軌,確實是越來越容易,義大利佬甚至不是他殺的。結果,為了頂罪,為了從未說出口的愛情,他殺掉了最容易殺又最難殺的人。

電影中有兩段前後幾乎一模一樣的場景,一是阿查在酒吧喝酒,一是警官在酒店門口調查屍體並和警員194對話。這是導演設計的陷阱:第一遍看電影的人很容易會忽視兩段戲前後的差別,從而陷入因果關係的迷宮。

這部電影中有許多猜謎一樣的細節,需要多看幾遍才能明白,但這也正是趣味所在。不喜歡的人會大罵導演,喜歡的人則會樂此不疲,這就是Cult電影或者「純電影」的魅力所在。

不過這裡還是要批評幾句:導演炫技稍稍有些過度了,和老前輩《黑色追緝令》比起來,人家可是非常customer friendly的。

關於導演

從而就要說說導演了。他是整個casting的核心。有人對吳鎮宇的演技讚不絕口,本人則認為這裡導演的功勞佔了大半。

這部片的導演和編劇叫Max Makowski,巴西人,在香港工作過多年。《茶舞》的資金來源和拍攝地點都是新加坡。這樣一來,電影的格局就非同一般了,起碼稱得上是international。Max說他早在十多年前上大學的時候就把《茶舞》的劇本寫好了,2005年才把它拍成電影,2006年參加坎城影展,但直到今年初才正式在新加坡本地上映。

你看,這麼蹉跎的一部電影,花費了那麼多心血,選角當然不能馬虎。既然想拍出亞洲片尤其是港產片的樣子,演員當然首選香港人。而阿茶這樣一個神經兮兮的優雅角色,除了吳鎮宇還能有誰?所以,戲沒打算開拍,主角基本已經定下來了。而吳鎮宇既然被周潤發稱為「香港電影明天的希望」,自然不是吃素的。至於那個能改變阿茶人生道路的女服務生,總歸要選個樣子清純標緻的;而她又有過不堪回首的過去,所以又要是個經歷過風雨的主。除了徐若瑄,還有誰更合適呢?所以我們看了電影后往往稱讚演員,殊不知導演選角的時候,已經成功了一半。

零零碎碎說了那麼多,只是想讓大家看到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影迷們看完這部電影后,各人有各人的感慨,而且有許多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為了少犯錯誤,上面都是以電影為依據,以事實為準繩而做出的粗淺判斷。導演拍出這麼一部電影,本來就是想和所有觀眾、尤其是影評人的智商對抗的。弟兄們,不怕死的,往前衝吧。我是要歇歇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