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艾小柯

2007-03-01 23:45:04

最偉大導演拍攝的最偉大影片


我開始照著Sol Stein的書學習寫小說的時候,Sol說了,寫作最難的在於要"show the story"(展現故事),而不是"tell the story"(講故事),也就是說,要讓文字產生畫面感,那是要下真功夫的。這讓我想起來小時候語文課上學過的老舍先生那篇描寫寫夏天熱的文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語文老師的評論,老師說,老舍牛啊,厲害啊,為什麼?因為寫了半天熱,愣沒一個熱字兒!

與文字的缺乏畫面感想反,我想電影藝術比較難於表達的並不是影像,而是感覺、情緒和概念。

攝影機,歸根究底其實就是把照相機照出來的一張張照片連起來播放,開始沒聲音,後來加上了對話、背景音樂,今後說不定還能加上氣味——比如迪斯尼的4D電影中,畫面里下雨,觀眾身上就被撥水——這些都是對影像這種藝術形式的延伸。所以說,用電影來展現故事,那是根本,電影本來就是把一個個的細節呈現在觀眾眼前,"show the story"是本分。

所以呢,相對於文學藝術,電影"show the story"容易,但是要表達一種感覺,進而要闡述一種世界觀與哲學理念,那卻是相當不容易的。能把後兩者做好的,個人認為,那就是這種影像藝術中具有真功夫的大師。

說了這麼多題外話,下面回到A Space Odyssey 2001。我為什麼覺得庫布里克厲害,就是因為老庫不僅完美的闡述了人與宇宙,可知與未知這樣的一種關係和概念(這一部份的概念想必老庫有自己的完整理論體系),更厲害的是,他還用影像的藝術精確表達出了他對這種概念延展部份的模糊感覺。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我上面說的究竟什麼意思。

A Space Odyssey 2001,我認為主體分三個部份。第一部份,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第二部份,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秩序的顛倒;最後,宇宙的真理。

貫穿這三部份的是那塊莫名其妙的黑色石碑。我開始看這部電影也覺得這個東西比較玄,這塊「無中生有」的石碑究竟想表達什麼理念呢?後來偶然讀了一本書,叫作《月影》,裡面也有一個類似的東西,只不過《月影》中是球體,不是方方正正的石碑。這個東西,可以理解為神對人的智慧啟迪,比如上帝顯靈託夢,比如佛教說的「棒喝」之類,也可以理解為「基因突變」,人突然變聰明了,類人猿突然就學會了使用工具變成了人(參考近期《國家地理》雜誌,裡面剛好有一個人類尋源的專題,談到了這個基因突變的問題,不過這又扯遠了)。不管什麼原因,每次這個東西的出現,都代表了人類發展過程中的質變。至於如何理解,宗教也好,科學也好,甚至像《月影》中的隨機無目的論也好,這就看個人願意如何理解了,有無限解說可能。

第二部份,具象的故事是人與飛船電腦爭奪控制權,內裡隱含的,我個人理解是一種秩序的重新組合。那個空中小姐走著走著船艙就倒過來的經典鏡頭正是對這種秩序顛倒的象徵。前一部份的人使用工具,並發生技術變革上的革命;而發展到一定程度,突破了量變的極限從而演變為質變,工具開始征服人腦。

最後一部份,我個人的理解,電影講得是宇宙的真理。問題是,人類作為宇宙中的卑微一員,連自己依存的地球還沒完全弄明白,哪裡達到了理解宇宙真理的程度!所以這一部份對這個概念的闡述,不是從四四六六講清楚的角度出發,而是用一種可能,一種感覺,一種猜測的方式去試圖解釋,解釋的目的在於啟發性,而不是答案。不管是那個超長的「進入黑洞」鏡頭,還是後來太空人進入另一個空間看見自己的未來,包括最後的生命循環,都可能是所謂真理的一種表現,又可能什麼都不是。

第一與第二部份邏輯體系明確,人的進化,秩序的顛覆,人與宇宙的關係等等這樣艱澀的抽象概念,我覺得老庫用電影,用這種具象的視覺藝術講述得無比清晰明了,條理通順,畫面乾淨,多處使用幾何構圖;然後到了最後一部份,更把這種概念可能的外延這樣更加抽象的東西表現了出來,而且,這種表現與教書育人還不同,並不是在自己完全明白清楚的基礎上,如同老師教學生那樣我有一桶水,我給你講解一碗水那樣表現出來;他的偉大正在與在面對這種自己也無法回答的問題上,精確準確的表明了自己理解的部份,同時也展現了對不可知的敬畏,模糊的恰到好處,引人回味。

所以如果讓我評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導演,最厲害的電影,那我毫不猶豫的回答是拍攝了《2001太空之旅》的庫布里克。因為他不僅能夠用具象的藝術形式來表達一種抽象的哲學概念,而且還勇於站在一個幾乎危險的高度來表達對這種抽象哲學概念的分階段理解與猜測,這簡直就是電影界的愛因斯坦或者霍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