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on

2007-02-08 20:14:17

觀念


看《一升的眼淚》,我們可以肆無忌憚的釋放自己的悲憫和同情,即使她身邊的人因為照顧她的不便而漸漸失去耐心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見到那些人內心的掙扎,他們清楚所需要抉擇的是能否戰勝心中的那份自私,他們明白麵對她的疾患,人們應該持有的只能是愛心和同情。

但《費城》不同。因為人們所面對的不再是什麼神經小腦疾病,而是一個同濫交、吸毒相關聯的名字——愛滋。

儘管我們在不同場合都受到了要正視愛滋的教育,儘管我們也清楚相當部份愛滋的傳染是因為無可厚非的輸血疾病,儘管姚明、濮存昕都在電視上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對愛滋,正常的接觸沒有危險。

但是,不管我們怎麼掩飾,不管我們如何信誓旦旦,不管我們在多少場合受過多少種教育。愛滋就是愛滋。那始終是一個令我們敬而遠之的魔鬼,是一個令我們對感染者不可能再沒有任何揣測的疾病。

《費城》里就是這樣,無論你多麼優秀,無論你曾經有多麼輝煌,一旦讓朋友認知你的疾病,知道這疾患的根源是在他們眼中不可理喻的同性性行為,即使在美國,即使在我們認為足夠開化的地方,隨之而來的也只能是畏懼和冷漠,直至被辭行。

即使在《費城》公映的十幾年後,當李安讓《斷背山》延綿全球的時候,我們有的也不過是那一時的感動。那些認為同性戀憑此就會被世人接受的想法,仍舊幼稚的可笑。

誰都不知道,有些觀念是怎樣的根深蒂固的藏在每一個人的心裡,誰都不清楚,該怎樣才會打破種種藩籬。

《獨立宣言》里說「眾生平等」,但那終歸是一個夢想,雖然也是一個不光是讓美國人為之追逐奮鬥的夢想。

湯姆漢克斯瘋狂瘦身,用近乎病態的頹然出色的演繹了一個愛滋晚期的病人,加上丹澤爾華盛頓那以一個最普通人對愛滋病人所投以的眼神。《費城》給我們傳達的自我救贖不輸於《肖申克的救贖》和《飛越瘋人院》裡的不懈的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