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快樂頌--Copying Beethoven

复制贝多芬/欢乐颂/重现贝多芬

6.8 / 12,302人    104分鐘

導演: 安格妮茲卡賀蘭
編劇: 史蒂芬瑞佛 Christopher Wilkinson (Ⅰ)
演員: 黛安克魯格 Ralph Riach Matyelok Gibbs 艾德哈里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幸福的大麥茶

2007-02-05 22:49:54

貝多芬的寶藏


很久沒翻DVD了,隨手一翻,拎出來一張Copying Beethoven,碟上的翻譯是《戀愛中的貝多芬》,我討厭這個翻譯!不過大家都知道,對於和老貝有關的東西我是沒什麼抵抗力的,何況是講他晚期的,所以,乖乖送銀子吧!

這也算一個新片了吧,06年的。說貝多芬和他那個女抄譜員的故事。電影拍得一般,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很多小白情節………………比方說什麼貝多芬讓那個女人給他洗澡啥啥的,還有那個流氓侄子卡爾在劇院門口聽第九交響曲聽哭了,最讓人沒話的講的是,這個電影比Immortal Beloved還顛覆,居然說第九交響曲首演是一個23歲的女人指揮的…………我不是歧視女性,我也知道這個女人的設定是學作曲出身的,而且從頭到尾謄抄工作也是她做的,可是指揮這麼龐大的交響曲絕對是體力勞動,對於一個沒有指揮經驗的年輕男性來說尚且很困難,何況女性呢?

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讓我激動起來了。運動鏡頭,我愛運動鏡頭!我覺得開頭差不多可以算是整個電影裡最好的部份之一了,安娜坐在馬車上去看病危的貝多芬,急促、掙扎的音樂,高速運動的鏡頭,真的非常抓人,一下子就把人帶進去了。

然後,就看到了貝多芬。我的神啊,真的有人可以這麼像啊!如果說這個電影有什麼特別大的亮點,毫無疑問那就是Ed 哈里斯的貝多芬。他有一張滄桑的老男人的讓人著迷的臉。他的急怒,粗礪,傲慢到有一點自戀,還有真誠到讓人無法不動容的愧疚,他敏銳,同時狂放……

但是很可惜,那些小白情節毀了這個最有可能達到「完美」的貝多芬。我不能想像,如此驕傲的貝多芬會在首演的時候不時地看向那個偷偷做著手勢的女人,他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存在,他不會承認自己聽不見了就不能勝任指揮,他堅持自己指揮不是為了做給誰看,他就是這樣相信罷了,他就是這樣驕傲。

對,驕傲。這就是我對這一個貝多芬最不滿意的地方。驕傲不等於傲慢,而他是兩者兼有的。當他揮舞手杖,砸掉了那女人的男朋友的大橋模型的時候,他有了傲慢。但驕傲是沒有的。相比之下,Gary版的貝多芬儘管不那麼像,但我就是很喜歡,因為他演出了老貝在電影中很難得出現的兩樣東西,一個是神經質,還有一個是驕傲。「我不能對別人說,大點兒聲,因為我聽不見!」那種撼人心魄啊!所以Gary的表演雖然很不完美,但是非常出彩。

演安娜的是黛安克魯格,這個飽受非議的「海倫」。其實,假如她不是海倫,她的容貌還是可以算美麗的,而且是那種有味道的美麗。從外在來看,她演安娜是合適的。我心中的安娜就是這樣一個柔弱中透著智慧和主見的女人。但是表演上還是力道不夠。比較好的是指揮貝九那一段,那種陶醉的神情,還有她的眼神,彷彿望向一種不存在,非常好。但是總體上,她是被掩蓋的。

對卡爾這個人物的設計算是我最滿意的地方了。雖然在幾乎所有的傳記里,他都是作為一個反面形象出現。他也確實是個流氓。但是他的悲劇也確實是貝多芬一手造成的。作為這麼一個「怪物」的侄子,不能見自己的母親,被逼著練鋼琴,不被理解地溺愛著,誰都會瘋掉的。他不是他叔叔,有那麼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信念,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他用最卑鄙的方式活著,來抵抗世界對他的荒謬。

但是讓他在聽貝九的時候流淚,讓我徹底厥倒了。這算什麼?和解嗎?對於他們,根本就不存在和解,悲劇就是悲劇,沒法和解。

電影拍到了絃樂四重奏。我聽過多個版本的貝多芬絃樂四重奏,但是幾乎沒有聽懂過……電影花了太多筆墨在「貝九」上,而對這一部份難以被理解的音樂寶藏,敘述平平。沒有人聽懂他的音樂。孤獨是他的宗教。但是結構的鬆散導致兩個部份都很不突出,算是電影整體上的最大敗筆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