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烽火傳真--Live From Baghdad

逃离巴格达/巴格达C篇/逃离巴格达

7.4 / 4,177人    108分鐘

導演: 米克傑生
編劇: Robert Wiener Richard Chapman
演員: 米高基頓 海倫娜波漢卡特 喬舒亞李納德 莉莉泰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pple0622

2007-01-20 11:42:37

為CNN歌功頌德的《逃離巴格達》


剛剛看完一部以記錄片形式編造的劇情片《甘迺迪刺殺證明》,緊接著又看了一部將真實事件劇情化了的記錄片演繹《逃離巴格達》。從某個角度而言,這是兩部用相反的姿態和風格將「事實」和「虛構」揉捏在一起的映像。可是對我而言,這種鮮明對立的差別並沒有那麼明顯。有些時候,我甚至徹底放棄區分那些部份是真實的,那些部份是捏造的念頭。這是一部大名鼎鼎的擅長拍攝紀錄電影的HBO的作品。它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在1991的海灣戰爭里一群CNN新聞記者的故事。CNN作為24小時不間斷報導的國際新聞群組織在這次戰爭報導中好像表現出眾,力拔頭籌,成為唯一一家在美軍空襲巴格達時繼續報導的新聞群組織, 難怪HBO把這個特殊主題納入自己的節目單。不過如果知道HBO和CNN的隸屬關係。不盡讓人又多一份遐想。HBO和CNN同在時代華納(Time Warner)旗下。有時這部片子看上去更像一部關於某個大公司內部的「英模表彰實錄」。整個片子充斥著讚美CNN和他們的新聞記者如何克服萬難險阻,如何恪守職業道德,如何從人性的角度思考戰爭的事蹟。好像隻有CNN一家是在真實的告訴全世界伊拉克在發生什麼。

就整個片子的內容而言也有些失衡。它把真正的主題---戰爭踢在了一邊。從沒提及戰爭發動的真實背景和美國在海灣的經濟軍事厲害關係和戰爭發動的動機,如果說這些內容是明白到不需要解釋的話,我想HBO製作整個的電影的前提就有很大的問題,其實,真實的報導要在真實描述的環境中(context)體現,把整個環境從影片中抽走,也就是意味著準備為曲解現實的鋪平了道路。大概只有一個地方涉及到這個核心問題, 還是從伊拉克的資訊部長的嘴裡說出的 "這是場是關於國家的榮耀的戰爭」。除此而外,濃重筆墨都花在勾勒這群記者們的個人經歷,有不少和這場戰爭以及主體沒什麼關係的情景和細節, 比如穿插其中的著墨不少的關於主角 Keaton 和Carter 那段感情戲。另外從影片的內容上看,由於整個劇本是根據主角Keaton的原型Wiener的自傳改編的, Keaton 個人英雄主義的勁沒能完全去掉,留下不少Wiener的狂妄和自戀,或者說是CNN的自戀。這讓我想起另外一部同一題材的影片《三條好漢》Three Kings (1999)。是說了三個美國士兵在灣戰爭結束時的一次特殊任務,帶一點反省的味道,不過還是宣揚美國的仁義之師。

戰爭真正開始的時候,正是這些新聞報導的「英雄」們撤離巴格達重返家園的時刻。甚至到影片結束,沒有提及任何關於這場災難性的戰爭真正帶給生活在這片戰火燒焦了土地上的人們是什麼--是死亡和毀滅。當然,這不是這部片子的主題。它的主題是—美國的媒體,CNN, 在一場自己國家正在進行的戰爭中表現的是多末地英勇機智和公正客觀。然而這部電影本身就不那末客觀,完全是以美國和美國媒體的視角。如果說第一次海灣戰爭中,CNN作為唯一一家大戰爆發時還在現場報導的媒體,所言所行尚可圈可點。那末經過第二次海灣戰爭,CNN卻多次失實報導,幾乎淪為美國政府的喉舌,根本沒有公正客觀可談,使得如今這部為CNN歌功頌德的影片現在看起來多多少少讓人感到可笑和諷刺。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