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Γαλήνη

2007-01-10 22:41:52

戰勝童年記憶的暴君


本片男主角的父親的形像是最讓我覺得觸目驚心的部份。
在他的偏執狂的肆虐下,David的童年壓抑扭曲、不堪回首。他在父親凌人的氣焰下永遠抬不起頭、挺不直脊樑,自信完全被摧毀。總是囁嚅不清、氣喘吁吁,彷彿整個靈魂顫抖著蜷縮匍匐在暴君的腳下。浴缸裡的一幕事隔這麼多年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堪。
他這一生都要被這噩夢童年毀了,如果不是因為音樂。諷刺的是,給他帶來這麼多痛苦的恰好也是音樂,或者說是他父親對於音樂和名譽的偏執追求。
他因為父親殘酷無情的教育方式而孤僻內向,性情古怪,能給他力量的只有自己的才華和也許曾是強加但已經內化的對音樂的熱情。幸好後來遇到了一生之愛,陪伴他鼓勵他,不離不棄,才使他殘缺的精神慢慢站了起來。
不由得想起一位大學同學,來自破碎家庭的天才少女,控制欲極強的母親的好女兒。在她身上處處可見其母的影子,即使離家千里求學,仍時刻害怕不能達到母親的期望值而戰戰兢兢,飽受其「淫威」之苦卻又心甘情願地給自己套上枷鎖。可悲的是她心裡似乎只有學習,愛情彷彿遙不可及(這方面的缺失完全是她母親的教育造成),更不用說像David那樣鼓起僅有的勇氣反抗父親,走出獨立的第一步。她也學過鋼琴而且拿到八級證書,可惜的是她學的是技術而不是藝術,因此音樂並未能啟迪她的心智,打開她的心扉。
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往往就是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他們為我們的行為模式打下基礎),我們的焦慮感往往是童年體驗在新的環境下的複製,因此童年對於我們一生有著想像不到的意義和影響。當一個人能夠正視自己的成長曆程並作出客觀的判斷和評價,他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它的超越,即向自覺的自我完善邁出了重要一步。
可以幫助我們進行這種超越的,大概就是自古以來無數人孜孜以求的至善:藝術和愛。幸運的是,David都擁有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