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rayer Savan

2007-01-04 05:42:17

細節的疏漏


  將這張得來不易的碟片放進光碟機時,本來已是睡眼惺忪的凌晨。但陰霾的高地景色和悠遠的笛聲同時充塞視聽時,睡意居然如諸多小說中神乎其神的描述一樣——瞬間蹤影全無。
  從景色設計到演員選擇,不得不說,92年這版《呼嘯山莊》幾乎與我看書時的想像一般無二,不枉我在碟店看到此碟時,頓感心底燃燒起堪比十萬隻烏鴉的收集欲……拉爾夫•費恩斯自不必說,——凱蒂拉住他哀求時,希刺克厲夫病態的苦痛生動地躍然臉上(她是凱薩琳!她多麼像凱薩琳!)。英國病人骯髒而不失冷峻氣質,一切情緒全深埋在納粹軍官阿蒙的眼睛裡,雖過於貴族化,但那張臉活脫脫便是本座想像中的希刺克厲夫。而朱麗葉•比諾什……雖然溫柔有餘,乖戾任性不足(或者說把乖戾表現得有些簡單),總的來說與39年版主角相差甚遠,但在以下兩段情節中她作為女主角的表現力幾乎要讓人喝彩。一是向丁•耐莉背誦那段關於秋葉與磐石的著名台詞時,凱薩琳情緒從歡快逐漸轉為陰鬱,直至最後衝入雨中,大喊「I lost him! I lost him!」二則是她將伊莎貝拉拉到希刺克厲夫面前,殘忍地讚美他的「physical and moral beauty」。單純善良,讓人無力的女主角只屬於日漫,或者說,只屬於畫眉田莊和林頓家族。乖戾,殘酷,熱情,強硬,大吼著「我愛!我恨!」的凱薩琳才是呼嘯山莊的精靈,石楠高地的女王,凱蒂•希刺克厲夫。
  對比演員和佈景方面對原著的完美再現(我是說,除了呼嘯山莊建築上方多出的那個城垛形碉堡。無論近景遠景,它只能讓我想起一件東西,——不是《聖女貞德》中的投石器,而是《巨蟒與聖盃》中的法國城堡……),本片的硬傷顯得越發讓人遺憾。有人評道,本片在各方面影評中的不討喜主要歸咎於大段大段引用原台詞。我倒認為並非如此。98年版《第十二夜》中同樣保留了大段莎翁原書,但片子照樣妙趣橫生,好看非常,何況理解勃朗特的抒情並不比跟上莎老的詼諧更吃力。在演員,佈景,和台詞方面,本片均完美——而且成功——地再現了原著的風味,卻惟獨遺忘了一件事——細節。
  幾乎每個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書中細節都消失了。希刺克厲夫端著燈進入窗戶洞開的客房,呼喊凱薩琳鬼魂的片段變成了空幻美好的「夢中相會」,頓時把原著的凌厲爽快化為一腔純粹的兒女情長。凱薩琳和希刺克厲夫幼年一起淘氣欺負老約瑟夫的往事變成了一連串聖經課上的傻笑。林頓家的形象則更顯單薄:溫柔的埃德加在妻子床頭攤開她喜歡的書,希望能喚回她沉浸在回憶與痴妄中的靈魂;伊莎貝拉最後一次回田莊,不敢去見已經斷絕關係的哥哥,只得偷偷親吻他的畫像;希刺克厲夫從凱薩琳棺中的金盒裡拿出埃德加的金髮……這些真實而頗具感染力的細節全部在導演開快車式的故事敘述中「真事隱去」,留下的只有刻板而單薄的律師林頓,哀怨而單薄的伊莎貝拉……沒有敦厚的林頓,痴心的伊莎貝拉,男女主角的愛情與男主角的復仇也失去了一份生動的說服力。
  說故事固然是好,把車順順噹噹地開到終點固然了不起,但若是一路上老老實實禁閉車窗,倒還不如一路騎行,品味沙中世界,花中天堂。
  影片開場10分鐘時,曾有過「以後若有機會教英國文學課一定要把這片子列為觀摩材料」的念頭,但影片結束時這個想法早已動搖。演員固然好看,佈景固然恰當,但如果第一次接觸呼嘯山莊的觀眾只能看見一出人物單薄,感情莫名的瓊瑤劇,豈不是愧對勃朗特女士力道十足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