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沁雲

2007-01-02 16:24:04

兩個Veronique,東歐的倒掉以及Kieslowski的政治無意識


    我又想起了「薇洛尼卡的雙重生活」。每當我身體不好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這部電影。這也許是因為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身心狀態都很差。我其實只看過一次,然後不太願意再看。這不是因為不喜歡,相反是由於我很喜歡它。有的電影和書我不願意看第二次只是因為我需要很長的時間消化它,而第二次必需要和第一次有所區別。我覺得現在是時候再看一次了,可是我在NETFLIX, AMAZON, BN和BUY.COM上都找不到"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
 
    我對這部電影最初的理解是Narcissism。那時候我還沒有聽說過LACAN,我把兩個Veronique的憂傷理解為存在的傷痕,正配合著我當時讀著的一本存在主義的普及小書。巴黎的Veronique去克拉科夫旅遊的時候無意中拍下了波蘭的Veronique的照片。她看著那些照片的時候不發一言。如果波蘭的Veronique是巴黎那一個Veronique的鏡像,她就是被看的那一個——波蘭的Veronique不知道巴黎的Veronique的存在。如果影片開頭那個模糊的童年記憶是巴黎或波蘭的Veronique的原始記憶,那麼她們都經歷了自我的分離的疼痛。如果巴黎的Veronique在克拉科夫的旅行是一次逃避和尋找之旅,她則在這次旅行中發現了另一個自己——她有著和她一樣的外貌,不太一樣的神情,然而一樣的憂傷。如果我們把這兩個女孩生命中的神秘關係看作西歐和東歐的隱秘聯繫,把波蘭的Veronique戛然而止的歌聲和倉猝的死看作對幾乎一夜之間發生的東歐的倒掉的指涉,我們就不難發現Kieslowski的政治無意識在這部電影中的投射。
 
    於是對這部電影的意識形態分析可以迎刃而為了。Veronique們的童年也是歐洲的童年。電影沒有講述兩個Veronique是如何被分開,唯一的原因似乎是地理因素,這也同樣適用於東歐和西歐。當巴黎的Veronique發現照片裡波蘭的Veronique時她同時產生的感受是震驚和悲傷。這部影片拍攝於1991年,在大變革的年代的尾巴上,因此我們不難想像當西歐再次面對東歐時的複雜感受。波蘭的Veronique是突然闖入巴黎Veronique的眼簾的,作為她攝影作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巴黎的女孩必須面對她自己在波蘭的那個鏡像,或者說,另一個她自己,正如西歐必須面對和「接受」東歐。我不知道這種必須是歷史的必然、西歐人的普遍認同、抑或僅僅是Kieslowski的美好願望。有趣的是,作為一個在巴黎工作的波蘭裔導演,Kieslowski不僅選擇了讓波蘭的Veronique死去,而且讓她成為了被看的那一位,並且表達主觀感受的任務幾乎全部被巴黎的Veronique承擔了。這是否也點明了東歐在這一歷史和政治進程中的被動地位呢?或者說,Kieslowski在用他的電影推動西歐對東歐的認同?因為若干年以後我們將用歐盟來慢慢取代我們對東西歐甚至中歐、南歐的稱謂。
 
    四年多以前,看完這部電影后的某個下午,我寫了一篇關於這部電影和「紅」的文章,在我語焉不詳的分析結尾處,我寫道:
 
    薇洛尼卡帶著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憂傷回到鄉下的家中。院子外面有一棵三天老樹,皺紋滿身。她坐在車裡,伸出手去撫摩樹皮。忘了她是否留下了眼淚,但電影就在這裡結束了。樹皮的幽深凝重和她的手的年輕晶瑩形成尖銳的對比。歲月就這麼輕輕地溜走了,忽略了所有的沉重。
 
    現在想來,歲月不僅在兩個女孩之間溜走,同樣注視著這段歲月的還有身處同一塊大陸卻又曾經被東西陣營分離的歐洲國家。

http://baipang.spaces.live.com/blog/cns!FCC9724153E97164!190.entry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