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小武--The Pickpocket

小武/ThePickpocket

7.4 / 3,027人    108分鐘

導演: 賈樟柯
編劇: 賈樟柯
演員: 王宏偉 郝鴻建 左百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丁小雲

2006-12-10 21:36:02

賈樟柯:小偷也有一種尊嚴


「我在拍《小武》之前,看了無數的中國電影。我有非常不滿足的地方。從這些影像裡面,我們看不到當下中國人的生活狀態,也看不到當下中國社會的狀態,幾乎所有的人都迴避這個問題。我想十年以後,一百年以後,當人們再看中國電影的時候,他們看不到這個時代真實的面貌。影像在九十年代的缺失是令人非常焦灼的。九十年代中國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都處於一個強烈的轉型期,時代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混亂、焦灼、浮躁的氛圍里,每個人都在這個氛圍里承受了很多東西。這種時代的變數,是一種兵荒馬亂的感覺。我從普通的感情出發,希望能拍這樣的東西。」(賈樟柯)

據說《小武》在義大利放映時,坐在賈樟柯後面的一個長相粗魯的男人哭了,他說他就像電影中的小武,這部片子使他想到了自己;而我的一個大學同學也說,看《小武》的時候覺得他自己其實也是小武……
《小武》講述的是一個小偷的故事,這個小偷並不是《縱橫四海》或《偷天陷阱》中的那類通天大盜。他只是一個十分普通的小偷,他可能和另一個偷過你錢包的小偷沒有任何區別,為了能有下一頓飽飯,為了能給他喜歡的女人買些小東西,你的錢包便成了他的獵物。不過他是那種「盜亦有道」的小偷,他取出你錢包裡的錢之後會將你的證件寄還給你。
小武就是這樣一個小偷,他出沒於中國內地一個由縣改市的縣城。這樣的場景對於我們並不陌生,那裡街道骯髒,店舖凌亂。那是1997年山西汾陽——汾陽也是賈樟柯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在影片的開始,小武坐著公共汽車進城,他家是汾陽附近的農村。他自稱是干手藝活的,他帶著一副與他的臉盤相比大一號的黑框眼睛,穿著和他的身材相比大兩號的西服。他就這樣在汾陽街道上漫無目的地遊逛著,電視裡出現了昔日同他一起做小偷的小勇,他現在已經是汾陽城裡的名人,身為暴發戶的他正大肆籌辦著自己的婚禮。而他沒有把自己的結婚的消息告訴小武,這讓小武很是生氣。小武準備了一份禮錢給小勇,但錢又被小勇的跟班給送了回來……
小武去了一家歌舞廳,認識了一位叫梅梅的小姐,他陪她逛街,做頭髮,聽她給家裡打電話。梅梅在電話中騙家裡人說自己在北京,剛剛認識了一位可以讓她演電影的大導演。
小武顯然是愛上了梅梅,他在澡堂里獨自一人唱起梅梅喜歡的歌《心雨》。這場澡堂中的戲還是一場國內電影不多見的「裸戲」,我們可以看到小武的身體是那樣的虛弱而慘白,而浴室的天花板也是異常骯髒且破敗……
小武用偷來的錢買了一枚金戒指,準備送給梅梅,可到了歌舞廳,卻被告知梅梅被一輛小車一去不回地接走了。
這時他回了趟家,把戒指給了母親。而後他被父親又一次罵出家門。
當小武回到汾陽準備再次偷竊時,當初為了方便梅梅聯繫他而購置的呼機忽然響了,他也因此當場被抓。
老警察在將小武押送到別處的途中,因為臨時有事便將小武隨手銬到街邊電線竿上,被銬著的小武蹲在那裡,這時街上的人群開始圍觀,他們看著小武的目光有的漠然,有的鄙夷,有的麻木……
「在結尾,我想把觀眾轉換成『被觀察的觀察者』。人們最終發現自己處於小武的位置上了,與他的處境相同,感到非常不舒服。我想使觀眾受到觸動,以便每一個人都能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看待別人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使觀眾審視自己,反觀自己作為看客的心態,並以這種方式干擾觀眾。」對於影片的結尾,賈樟柯這樣解釋道。

「小偷也有一種尊嚴,不管他的行業是什麼,不管他道德上背負著怎樣的枷鎖,他仍然在思考。這就是他的尊嚴。」
賈樟柯這樣評價著他片中的主人公小武。他說小武是那種不太會適應社會的人,他所相信的一些東西,比如說情誼、忠誠、義氣等等,都在商品化社會被衝擊掉了,「我覺得原先維繫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那種東西沒有了,崩塌了」,這讓小武這樣的小人物無比惶惑。而其認識上的侷限,使得他根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而只能在時代大潮中隨波逐流、自生自滅……
《小武》在海外共獲得了八個獎,分別是: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首獎;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第20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獎;第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獎;比利時電影資料館98年度大獎:黃金時代獎;第42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首獎:SKYY獎;1999義大利亞的里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關於這些獎項,賈樟柯說:「它獲得的獎越多,我心裡失落的東西也越多,因為我拍的是一個很當下性、很現代的中國故事,這個故事,這種快樂和話題,需要和中國人一同分享,和中國人來討論,可我沒有,我覺得很痛苦……」
(N年前寫的,修改一下貼這裡當備份了)

●「波蘭導演基斯洛夫斯基曾有一段話讓我深感觸動,他在拍攝了大量的紀錄片之後突然說:在我看來,攝影機越接近現實越有可能接近虛假。由紀實技術生產出來的所謂真實,很可能遮蔽隱藏在現實秩序中的真實。而方言、非職業演員、實景、同期錄音直至長鏡頭並不代表真實本身,有人完全有可能用以上元素按方配製一副迷幻藥,讓你迷失於鬼話世界。事實上電影中的真實並不存在於任何一個具體而局部的時刻,真實只存在於結構的聯結之處,是起、承、轉、合中真切的理由和無懈可擊的內心依據,是在拆解敘事模式之後仍然令我們信服的現實秩序。對我來說,一切紀實的方法都是為了描述我內心經驗到的真實世界。我們幾乎無法接近真實本身,電影的意義也不是僅僅為了到達真實的層面。我追求電影中的真實感甚於追求真實,因為我覺得真實感在美學的層面而真實僅僅停留在社會學的範疇。就像在我的電影中,穿過社會問題的是個人的存在危機,因為終究你是一個導演而非一個社會學家。」(賈樟柯)

●「我中學時的很多朋友都遇到了人際關係方面的糾紛,尤其是親友關係方面發糾紛。他們與父母發生著衝突,或經受著夫妻之間的危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不像從前。我發現,經濟改革浪潮確實衝擊到了社會的基層。這種危機普遍存在,不少人感到失落,同時又在期盼著什麼,相信會有某些事情使他們擺脫困境,我也處在同樣的精神狀態中。我拍攝此片的初衷是想表明,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在追逐金錢的過程中,中國人失去了太多本來屬於自己的東西。我編寫了電影劇本,在徵得那家香港公司的同意之後,我就開始拍攝了。」(賈樟柯)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