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狗咬狗[2006]--Dog Bit Dog

狗咬狗/DogBiteDog

6.5 / 2,696人    Hong Kong:109分鐘

導演: 鄭保瑞
演員: 陳冠希 李璨琛 裴唯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ydneyCarton

2006-11-29 23:54:56

「你太殘忍了,居然給他們希望」——看《狗咬狗》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雖然看之前我就聽說,這部電影是黑暗而絕望的,但當時沒太注意,兄弟我是誰啊,壓抑絕望的電影看得不要太多啊,想想看咱偶像是誰——斯通大人,熟悉他的風格就該知道我的底氣了。但看完電影后,手腳冰涼的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剛才的話,我,真的是太自信了……

這是一部勿容置疑的好電影,也可以說是我看過的華語電影中最絕望的一部。它天生的特質,註定不會被太多人欣賞,甚至會被很多人所憤恨、咒罵,因為它太純粹了。比起這部電影,之前讓我覺得冷峻殘酷的《殺破狼》、《黑社會》(和這部電影一樣,都是司徒錦源的作品),顯得像浪漫喜劇一樣放鬆。另外,對於這部電影,我不想從太多技術層面進行分析,是的,它的劇情老套至極,幾乎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局,這不重要,一個飢腸轆轆且受傷的殺手神話般一天之內幹掉了幾乎一個組的警察,這樣的情節即便為了表達意思,在這樣走寫實味的電影中也顯得過份誇張了(又不是吳宇森,拿被爆的腦袋當禮花),但這也不重要,女主角的設置更是落入窠臼,但這還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明明能看出並且感覺到這些缺點,卻還認同這電影,甚至它能讓你像愛上心愛的女人一樣,將這些所謂的缺點當成優點來愛,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

(涉及重要劇情,沒看過不要看下面這段)
電影從一開始的影像,就奠定了整體的風格,以灰黃色和暗藍色作為主色調,並且隨著情節的變換會進行積極地調整(有一處情節似乎就是危機處理完畢後,由近乎黑白的暗色,轉換成稍微溫暖的黃色,但記不清楚是哪一段了),鏡頭在劇烈的晃動,如果說杜可風式的搖晃能讓感覺到刻意,那麼這部電影的搖晃是很自然,而且幾乎全是局部特寫的搖晃,讓你覺得非常的不安,就好像一個始終沒擺正的偷窺針孔拍下的內容。開場好幾分鐘一句台詞都沒有,讓人看不清楚的鏡頭卻迅速將劇情交代清楚。殺手被指派去殺人。到了殺人地點的時候,出現了一個非常巧妙的鏡頭,它首先中景注視了殺手,這時候,是第三人稱的,但隨著殺手觀察四週,鏡頭從殺手身邊閃過,開始掃視周圍的食客,這時候,沒有切換,鏡頭變成了第一人稱,再迅即回歸殺手,又是第三人稱。這一段變換很快,給我的直觀感覺就是一種冷漠,人和人之間的,人和這個地方的。接下來,片中第一個暴力場面出現,殺手槍殺目標,儘管同期錄音(應該是的)造成現場感並不鮮見,但看見殺手開槍後仍然走過去將槍抵在估計已經死亡的目標脖子上再補槍,我還是吃了一驚,那動作的連續,好像殺的不是一個人,像屠夫切下一塊豬肉一樣順理成章。如果這一節還可以看作是殺死目標的必要的話,後面一場林雪扮演的警官的死就讓人目瞪口呆,看多了電影都知道,被歹徒劫持為人質的那個傢伙其實某種意義上是最安全的,別說被威脅的對象,歹徒根本不捨得殺,那是盾牌啊。但這個定律被推翻了,在幾乎毫無必要的情況下,殺手將一根錐子扎進了林雪的頸動脈。我當時只覺得像是扎進了自己的動脈一樣……我覺得導演在處理這些場面的時候,向北野武偷師不少,每次都故意地缺少戲劇鋪墊,基本給你不會死人的假像,但實際上這種安靜地反鋪墊卻為暴力迸發的時刻做了最好的基礎,顯得非常現實化,簡直是007里那種喜歡廢話的反派的最好反面,那麼突然的一瞬間,暴力發生了,剛才還在開玩笑的人,已經變成了一具屍體。

這種暴力如果是一種極端,那麼另一種暴力恐怕更難以讓人忍受。李燦森演的年輕警察,為了破案對線人和證人的近乎虐待的逼供方式,那一刻他彷彿回歸了街頭地痞的身份,抬手的耳光和隨便的一揣,想來就來,雖然這樣的模式(能破案的警察都是不守規矩的警察)被用過無數次,但這一次他幾乎不給你一點好印象,你根本不會對這個人物產生一點認同感,哪怕他能找到線索。當他的同事長輩被他感染也暴打著線人的時候,他趕到,並且帶給線人需要的毒品。這裡出現了一個小黑色幽默,線人哭泣著說:還是你對我好。年輕警察面無表情地說,我只是要你告訴我他在哪兒,隨後是比他同事更為激烈地暴打。這些暴力談不上任何美感,醜陋得異常真實,晃蕩而且故意造出很差的構圖讓你覺得像是零距離的記者們在偷拍。但這樣的暴力比上面的暴力更加觸目驚心,因為上面是極端,而這些,真切地讓你感覺到就發生在每天我們的身邊,甚至我們自己身上。

如果僅僅是鏡頭上的冷峻,那不過是一部玩花活的電影而已。但更為殘忍的是電影鏡頭下所表現的。三個主角勉強可以分成三條線。來自柬埔寨的殺手,從小就在垃圾堆長大,從小被訓練成打黑拳的打手,可以為一口吃的殺人不眨眼,可是他的眼神卻異常澄澈,他的世界,只有活下去這個要求,除此之外全是多餘的。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了無極裡的崑崙(「跟著你有肉吃」),但不同於後者的失落過去,前者就沒有關於自己是人的回憶。另一個主角,年輕的警察,守著自己被打成植物人的「英雄」警察父親已經一年,脾氣暴虐得沒有理由。但到後來(我警告你,你如果沒看電影就別看這段,你會後悔的),我們才知道,他的父親是被他打傷的,因為他發現一直被自己當成英雄的爸爸,居然在販毒,居然是個賊……這兩個角色,一個是本來就沒有希望的,一個是本來充滿希望,但迅速被命運推到反面,很難說兩人哪個更可悲,但問題是兩人又這樣水火不容地相遇了。另一個,也就是我所說的很俗套的女主角,是殺手逃亡中在垃圾堆的破屋子裡無意發現的一個有點智障的女孩。他發現她的時候,她正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壓在身子下面。她總是那麼順從,哪怕上一刻還被暴打,下一刻,就會沒來由地微笑著。是的,這個角色顯然可以看作是希望的象徵,看成是一個符號,但這個符號並不簡單,雖然她沒有很多自我的意識,但她卻能始終有生的慾念,雖然看起來她什麼都不懂,但她卻能理解。她像飄到地獄中的一根羽毛,輕飄飄地將殺手往天堂上帶。同樣,可以批評這是對女性角色的弱化,但我並不覺得這是對女人的貶低,省省吧,要有光,她就是唯一的光,在這電影中。

中間有個很微妙的小插曲,殺手發現女孩好像沒穿褲子,他將短褲遞給她,女孩還懵懂地不知所措,殺手就幫她穿,然後害羞地扭過頭去。害羞,他還懂得害羞。一點點人性的影子被喚醒。我也不清楚為什麼女孩會跟他跑,也許像剛出生的小鵝會對第一眼看見的活物叫媽媽一樣吧,當她概念中理所當然的依靠——父親,被殺手殺了,她本能地靠向了殺手,殺手一次次拯救她的肉體,她卻在這過程中給殺手帶來更多的人性。看起來很美好?被忘記了,這過程不是孤立的,這相互的救贖恰恰是以一個又一個盡職的警察被殘忍殺害為代價的,當一個個的同事無聲地倒斃在身邊,年輕警察一次次地被往地獄裡拖拽,當他們歹徒一樣拿痛打女孩作為引誘殺手的方式時,他們已經和魔鬼無異,而他得知同事全部殉職,自己的父親也以死作為救贖的代價時,他終於被徹底打入了地獄之中。別責怪李燦森一次又一次驚恐地咧開爛牙密佈的嘴的表情,想想看,自己的親密戰友一天內一個接一個死在你面前的時候,你還有心情做出什麼表情嗎?什麼叫崩潰,這就叫。

影片最後的字幕:一個生命的生存要以另一個生命作為代價。當殺手越來越像個人的時候,年輕警察已經不是個人。這也是生命的代價。雖然結局有點俗套的出現了嬰兒,在陽光下,在鮮血的洗禮中誕生,但你真的覺得那是希望嗎?想想看那些打黑拳的孩子,殺手自己不也是這樣度過童年的嗎?這個嬰兒只不過可能又是一個在地下拳擊場裡被教育成殺人機器的——餓狗。想到這裡,你還真的覺得有希望嗎?希望!你自己的意想罷了……

說到這裡,這電影已經可以說是絕望到了極點,在幾個主角身上,你最多會同情與愛憐那女孩,但你根本不可能找到一點點認同感,過份有潔癖現在還熱衷於《小王子》的人也許更是會皺起眉頭。但別責怪導演鄭保瑞,要責怪,就去詛咒這本來就該去詛咒的生存法則,和認可這個法則的人類社會,殘忍?這只是將全部的殘忍化成了一場一天一夜和一個熱天午後的希臘式悲劇,這社會,只會比電影更殘忍。殺人,還不見血。


ps:這部電影的演員都很贊,特別表揚陳冠希,我幾乎沒認出來是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