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

世贸中心/世贸大厦/September

6 / 87,891人    129分鐘

導演: 奧立佛史東
演員: 尼可拉斯凱吉 瑪莉亞貝蘿 瑪姬葛倫霍 多納墨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ednesday

2006-11-16 00:55:58

世貿中心——你期望看到什麼?


    大概很多人看完電影的感覺,都是「感動是感動了,不過總是覺得有些遺憾,或者說不滿足」。(當然也有很多人是徹底無聊了一場,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且先不論電影品質的好壞,電影選取的是911事件真實的一部份或者說是一個側面,來表現導演對整個事件的一種觀點和想法,這是否就是大眾理解這一事件的最佳切入點,這就是一個超越電影本身而又值得探討的問題了。換句話說,就是對大眾來說,在這樣一部反映「911」事件的電影中,你期望看到什麼?顯然,對中國廣大的觀眾來說,斯通的《世貿中心》並不能滿足。

    你期望看到:如同新聞或者記錄片中那樣,飛機撞大樓和大樓轟然倒塌的大場面在電影中通過特技得到真實和震撼的展現?不管你是看熱鬧也好,還是想自己也身臨其境也好,那你都要失望了。在這部電影裡,沒有飛機撞向大樓的驚險一刻甚至都沒有飛機的身影,只有飛機掠過在市區的投影、頗遠處撞擊爆炸時感覺的震動和冒煙的大樓;沒有大樓轟然倒塌的一瞬,只有埋在底下的警察的間接感覺。影片如此明顯的「避重就輕」,大概是讓人不滿的原因之一吧。不論觀眾的意圖為何,那作為電影人,要表現自己和電影的真誠,應該真誠和勇敢的來面對和表現真實的歷史事件。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不錯,但並不意味著每一次都要去揭痛傷疤。曾經的噩夢又何必再一次去展現,特別是對那些親歷過的人們來說。這裡並不是說遺忘,或者逃避,反思和教育並不在於那一瞬間的畫面,更何況你已經早早的、全面的都看到過了。

    如果你期望看到襲擊下的人們,他們的驚恐、絕望、求生本能等等人性百態,恐怕你又要失望了。影片中最刺激的畫面,大概就是有人從樓上飛躍而下了。但顯然,對被襲擊者的表現甚少,完全沒有電視新聞來的「精彩」。如同上面講的,在影片中,導演沒有對事件進行藝術化的誇張和提煉,反而是可以說刻意的淡化了。這樣做如果處理的好的話,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甚至可以有「無聲勝有聲」的更高境界(但導演處理的並不完美,這在下面再說)。但這樣的處理,對普通觀眾來說是不小的打擊。因為普通觀眾看災難片(當然《世》片不是典型的災難片),無疑就是看兩點:一是由特效再現的災難,二是災難下的人們。前者滿足視覺享受,後者為大眾單調的情感補鈣。尤其後者,人最想看到的還是人,但想看的又不是自己經歷的平凡和瑣碎,所以很少人經歷過的才吸引人。海枯石爛的愛情,災難下的善惡,以及求生的本能和刺激,《泰坦尼克》、《龍捲風》、《火燒摩天樓》等都是如此。但象「911」這樣敏感而重大的事件,顯然不能像普通商業片那樣來處理。細化到本片來說,又關係到導演個人的思想和藝術表達方式了。

    你大概還期望看到在這樣的災難下,那些英雄們的英勇表現吧。你看到了自願往樓里沖的警察,看到放棄工作自願來救助的前海軍陸戰隊員,看到不顧自己生命危險鑽入廢墟的營救人員,看到在廢墟上排起長隊運送傷員的各色人等,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影片最著重表現是兩個衝進大樓,但什麼都還沒幹就被倒塌的大樓掩埋了的警察。他們是英雄嗎?當然!他們是地到的英雄。但如果是要表現「英雄本色」,顯然有更多更合適的人選,比如損失最大的消防員,或者那些真正參與到救險中犧牲的人們。那為什麼是他們呢?因為導演要表現的不是「英雄」,而是「人」。真正純粹的人,不論是什麼職業、什麼身份,不論是救人、還是等待被救,不論是在現場第一線、還是在別處震驚或焦急等待。

    於是,導演要表現的,不是「英雄」,不是還原最真實的歷史,不是揭露人性百態,而是「人」。從最本質的人的角度,去看待和再現那一場無法忘懷的災難。而又因為要表現「人」,所以導演在影片中要淡化那些對人起到「定義」和「限制」的其它元素。但要想讓其它元素對「人」不產生任何影響又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在這樣一個重大事件里,可以表現的又值得表現的方面實在太多,這又讓導演無法完全避免,甚至可以說讓導演自己都無法放棄。於是,一方面的無法捨棄,和另一方面導演的努力捨棄,導致了影片的相對平淡,和處處點到為止的尷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