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外出--April Snow

外出/四月的雪/AprilSnow

6.6 / 2,149人    Canada:105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許秦豪
演員: 裴勇俊 孫藝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為人帥表

2006-11-01 22:16:04

似曾相識——談談韓國電影《外出》




                  

    這部電影我期盼已久了。更準確的講應該是許秦豪的第三部電影我期盼已久了。而這部電影恰恰是許秦豪的第三部電影,所以說這部電影我期盼已久了。

    作為我期盼已久的許秦豪的第三部電影,這部電影顯然是不勝任的。然而,該死的然而,電影的不勝任卻並不來自電影本身,而來自於我自己,我能抱怨什麼呢?也許我只能抱怨我看過的電影太多了。

    簡單介紹一下電影開始的劇情:一對陌生男女因為各自的配偶的車禍相遇了。然後他們痛苦的發現各自的配偶原來是一對兒偷情的情侶……這個開局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詞,似曾相識。

    這個橋段太熟悉了。也許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電影就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另一部更為類似的電影,那是由哈里森·福特和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主演的《疑雲迷布》,情節基本上是一樣的。怎麼說呢?你不能說這是抄襲,因為一個好的創意並不是屬於一個人的,我們只能說英雄的看法雷同了。這種情況在影視文學領域是常見的,福樓拜講十九世紀以後再無小說,他的意思是小說的各種情節已經被十九世紀以前的作家窮盡了,後來的作家只能是對前人的重複。他的話誇大其辭了,但也解釋了一定的現象。現代影視作品中這樣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印度電影《血洗鱷魚仇》和美國電視劇《重返伊甸園》。

    當然,情節並不是電影的全部,尤其對於文藝片更是如此。再者,同樣的開篇帶來了另一種樂趣,那就是我們可以看看面對同樣的題材,不同的導演的處理手法會有什麼不同。

    影片的構圖展現了許秦豪一貫的和諧,穩定的風格。和王家衛凌厲的影像風格不同,許秦豪的影片中充斥著大量的中景靜止鏡頭,娓娓道來,不溫不火。和《八月照相館》一樣,這種含蓄內斂的影像風格,對於表現東方人面對關於死亡,愛情這些主題那種隱忍的態度特別適合。令人欣慰的是,正是許秦豪這種非劇情化藝術影片的影像風格,使影片與那些主流劇情電影區分開來,原本雷同的劇情也變得不那麼刺眼了。

    據說影片中有激情戲,但是由於我看到的是配音的版本,激情的部份都被剪掉了,因此具體激情到什麼程度,是否達到了《醜聞》的水平,不得而知,這一點比較令人遺憾。但遺憾的同時,我必須道貌岸然的提出疑問,悍然加入的激情戲是否會破壞了影片的風格?激情戲是否能像《雲上的日子》那樣流暢自然,還是會顯得突兀多餘,只有等著電影的完整版了,我想我有必要對激情戲進行仔細的觀摩研究。

    談談男女主角兩次上床的動機。第一次上床肯定是出於報復的心理,兩個人之間恐怕沒有多少愛意,甚至彼此間有點兒恨屋及烏的味道。最後一次上床的心理就複雜得多了,首先彼此在交往中產生了感情,但是二人對這種畸形的情感並不能肯定,還有些患得患失。不知道對方和自己在一起是因為情感還是單純的報復,而兩個人由於這種特殊的關係顯然不能就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這種關係隨著男女主角配偶病情的變化而發生了變化。兩個人分別在病房外看到了對方與自己配偶相處的情景,兩個人心裡感覺彼此的關係僅僅停留於報復的階段,而對方實際上還愛著各自的配偶(這裡他們感覺的都是對方的心理),自己僅僅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樣的認識使他們開始意識到該是這種關係告一斷落的時候了,兩個人開始彼此疏遠(這裡女方是主動的)。男主角不能接受這一點,這讓他感到兩個女人一個背叛了他,另一個只是出於報復的目的才和他在一起的,實際上兩個女人都不屬於他,實際上他一無所有,甚至他可能感到女主角也等於背叛了他,這比他被妻子背叛還來得痛苦,為此他痛哭流涕。所以他決定去找女主角,看看她是否會拒絕自己,看看她是否真的對自己沒有任何感情,我想這是他的心理歷程。
    
    
    再讓我們來談論一下對結局的處理,影片中那對偷情男女車禍而未死,這就留下了一個懸念,結尾應該來一個四人攤牌的高潮戲。看完影片我們知道,我們所期盼的高潮戲並沒有到來,而是隨著孫藝珍丈夫的死亡而煙消雲散了(他居然讓裴勇俊帶了綠帽子,也算是死而無憾了)。這樣的結尾反而讓人驚喜而且更為真實。現實中的很多懸念往往並沒有什麼高潮就慢慢的消散了。不同於那種戲劇性的結局,這種淡淡的收尾有時更加的耐人尋味。比如日本電影《細雪》,影片的前半部設置了不少懸念沒有交代,但影片結尾一段站台相送,溫馨自然,那些懸念交不交代卻無足輕重了。再比如韓國電影《殺人的回憶》,懸念重重的電影到結尾卻無疾而終了,終於成了無頭案。但是這樣的結尾反而突現出一種真實,這種真實使影片從眾多的懸疑片中脫穎而出,成為經典。

    影片中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結尾的鵝毛大雪,那是一場四月之雪,我想這就是整部影片的高潮所在了(當然,它和電影《心靈角落》里下青蛙雨那種振聾發聵的結局不能相比)。這四月之雪又有什麼含義呢?影片中有一段對話,男人說他喜歡冬天,女人說他喜歡春天。兩個人正像他們所喜愛的季節,本來是毫不相幹的。但是命運卻把他們聯繫在了一起。就像那四月的雪,把春天和冬天交融在了一起。
    
    從《八月照相館》到《春逝》再到《四月的雪》,片名中所展示的季節在不斷的變換,所不變的是許秦豪一貫的平淡雋永,我衷心的期盼他的第四部電影,也許電影中的故事將會發生在美麗的深秋。

P.S. 看完影片,首爾這個名稱似乎也漸漸的習慣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