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未麻的部屋/蓝色的恐惧/蓝色恐惧

8 / 101,124人    81分鐘

導演: 今敏
演員: 岩男潤子 松本梨香 辻親八 鹽屋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克勞克羅

2006-10-30 06:55:35

論如何模糊現實與幻想的邊界,以及如何誤導讀者的期望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剛剛看完這部嚮往已久的作品,各種感性評價就不說了,網上評論有的是,俺倒是想以一個同人寫手的眼光,來談談這部片子裡面用的各種技巧。

今敏是靠大師級的現實與虛幻的交替手法起家的,而且至今仍在靠這個吃飯。《妄想代理人》里呈現出的還是他的老一套,這個且略去不表,單單來說這部處女成名作《Perfect Blue》。

故事從未麻放棄偶像歌手改行當演員開始。一上來就是一組平行鏡頭,同時交代未麻的謝幕演出和她回家後的狀態,很巧妙地把主要人物都放上場了,有先聲奪人的效果,而後是未麻回家後發生的種種奇怪事件,正是未麻表現出對怪異事件的恐怖感,讓我一開始就認定,未麻只是一個可憐的普通人而已,不存在雙重人格,後來不斷看見幻像,更像是有人在別有用心的推動。再考慮作案需要的實際條件,就不難猜測真正的兇手了。

後面的故事一直在未麻的幻覺和她身邊真實發生的血案之間交替著,偶爾出現的,是某位面目可怖的瘋狂歌迷的鏡頭。於是理所當然地,讀者的猜測在二選一的兩個選項間搖擺,不知不覺忘了第三種可能,這是懸疑片之所以能成功的法寶。早期的懸疑,是故意地把片子導向一個方向,然後悄悄向另一邊布下線索,讓真相來得出乎意料又理所當然。然而現代讀者早已被濫用的懸疑技巧錘鍊出火眼睛星,光靠一邊倒的方法對他們毫無作用,所以有了故意讓人陷入二選一的新辦法。

據某新東方老師說,他早年做推銷員的時候問,你要這個嗎?那麼這個呢?最後往往鎩羽而歸。後來他發現,最好是改問,你是要這個,還是那個呢?於是顧客理所當然地陷入二選一的困擾中,全然忘記自己其實可以同時否決而這的。

笑,這就是所謂人性。

這裡只說故事本身的講述技巧,這個倒未必是今敏的貢獻,更可能是原作者的功勞,下面要說的,是他如何故意模糊了現實和幻想的邊界。

故事裡,未麻和歌迷都有明確的畫面交待他們各自看見的幻像,而且兩人的幻像很接近,都是未麻當偶像歌手時的影像,都隨著故事推進呈現擴大化的跡象,如果僅僅是這樣,恐怕還不能讓聰明的現代人陷入雲裡霧裡,所以又加入一層,未麻所演戲劇裡的影像。戲劇裡的未麻,同樣飾演了一個精神分裂的角色,根據日本動畫往往喜歡將戲裡和戲外照應起來的習慣,這樣等於向未麻精神分裂這一選項又加了一層砝碼,加上《fight club》這樣經典劇情的影響,估計到故事進入最看不懂階段的時候,大部份的觀影者都已經傾向於這一選項了吧。在這樣的情緒下,讓那組著名的行雲流水的鏡頭陷入無解境界的,是三次未麻演戲和未麻從自己房間醒來的交替鏡頭。一般來說,出現夢醒的畫面,往往是為了說明,剛才主人公的經歷全是夢境,所以理所當然地,我們認為未麻在做夢。但是未麻演戲在之前卻是真實情節,那麼,需要否定之前的劇情理解嗎?鑒於未麻的確有精神分裂的傾向,這種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容易被遺忘的是,其實夢醒鏡頭可以簡單地被理解為我們熟悉到無視的蒙太奇時間剪接而已。因為剪掉了未麻下班的鏡頭,未麻睡覺的鏡頭,所以理所當然地,我們懷疑剛才場景的真實性,懷疑之前劇情的真實性,試圖推翻之前的所有看法。

待到未麻被歌迷強暴,殺死歌迷回來又發現歌迷屍體不見之後,大家都絕望地認定為未麻一定瘋了,笑。

所以啊,我說所謂真實與幻想的交替,只不過是簡單地省略,或者故意錯用電影裡暗示「這是現實」「這是幻想」的標誌性鏡頭,這樣的話會被打嗎?

還有,我想說,這片子明顯是利用了我們這些自認為飽覽藝術片的傢伙的思維定式,《fight club》也有不小的貢獻。

不過,其實,羞羞地承認,俺開頭猜到了正確答案,結果啊,還是在華麗麗的更替鏡頭前,動搖了俺的想法,愣是到最後才發現滴。作者誤導人的本事不是一般地大呢。

帶著答案回過頭去看的話,其實故事裡暗示結局的伏筆埋得還是相當地多。首先未麻不會電腦,家裡也沒有,精神可以分裂,但硬件條件是不可能更改的,所以「未麻的部屋」絕對不可能是未麻的手筆,那麼未麻的電腦知識是誰教的呢?誰又有條件如此了解未麻的生活,寫出讓她自己疑惑的日記,還能夠進入未麻的屋子動手腳呢?作家的死,電梯下來,裡面放著收音機,然後背後被人突襲,以電梯的速度,不可能是一人所為吧?未麻的魚死掉的時候,她正在拍戲,誰又是當時提前走掉不在場的呢?

另外可以幫助理解的,是懸疑片的另一個套路:第一次看見某人,然後一晃眼發現不見的話,一般不是幻覺,而是兇犯以某種神奇速度跑掉,切記切記。要是主角說看見了什麼然後出現某配角堅決否認還努力勸說主角的話,那麼主角看見的一定是真的,切記切記。

今敏的剪刀果然厲害,居然可以悠悠閒閒布下這麼多線索,用這麼多老套路仍不露陷,這要得益於二選以外加鏡頭交替造成的解讀難點,方能成就大業。Perfect Blue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心理懸疑片技巧的一種大成,考慮作者當時還是新人,只有兩個字:佩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