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北京樂與路--Beijing Rocks

北京乐与路/BeijingRocks/北京乐与路

6.5 / 293人    Argentina:110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 USA:109分鐘

導演: 張婉婷
編劇: 羅啟銳
演員: 舒淇 吳彥祖 耿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林愈靜

2006-09-30 06:26:38

男子漢大丈夫不掙窩囊錢不喝跌份酒不抱小騷貨


許多年前,我曾經被一部電影點燃。

那是一個夏日的午後,我照例出去租碟,忘記要租什麼碟了總之沒有找到,老闆娘照例給我推薦新出的片子--《北京樂與路》,這是個讓我搞不懂的名字,但是害怕租不到碟子會更無聊,於是就帶回去看了。

那個下午過後,我開始了長達半年的搖滾之旅,估計要是買得起吉他,這時我不會坐在這裡上班寫Blog,很可能是在一個雜亂的擺放著唱片貼滿了樂隊招貼畫的出租屋叼著麻煙兒寫歌詞兒或者抱著吉他作曲。

年輕時人的命運隨時可能因為一件小事兒改變,賈樟柯看了半年的港片兒下決心去北京考了電影學院,而我瘋狂的迷戀了半年的搖滾樂後規規矩矩上完大學,剪掉一頭長髮,買一身新西裝,老老實實找工作,本本分分的領工資。

但是,那半年多的光陰我永難忘記,雖沒改變我的命運卻深深地影響了我的將來,只是那時我並未察覺。

如果你沒聽說過張婉婷,那你總該知道《宋氏三姐妹》,如果你連宋氏三姐妹都不知道,那發哥呢?《秋天的童話》你總該略有耳聞。不幸你生得比較晚,趕上一個爛片兒橫行的時代,那看過《電影之歌》嗎?張婉婷參與了其中大部份的工作。

《北京樂與路》開頭有點李安的影子,伴隨著一段段首都激昂的音樂,鏡頭穿過了天安門,大雜院,空竹、冰糖葫蘆相繼出現,長達10幾分鐘的北京風情展示像極了《飲食男女》開頭的調調。

相信那句「男子漢大丈夫,不掙窩囊錢,不喝跌份酒,不抱小騷貨」能引起許多豪情萬丈的年輕人的共鳴,我就曾無數次在陌生的QQ說明檔BBS簽名檔MSN ID中見到過它。這是樂隊主唱平路的祝酒詞。

可是,跌份酒也許不用喝,可是窩囊錢還是得掙,於是開始走穴拉大棚。即便如此他的搖滾樂也只是換來這樣的評語:

「找樂隊?哪兒亂上哪兒找去,這四週全是樂隊,整天噼哩叭啦的吵的我頭都暈了」

「你們又是搖又是滾得,搞得我的豬都不吃飯了,豬都快死了」

平路,一個追求叛逆搖滾精神的搖滾青年,面臨他的只有兩條路可走:繼續追求自己的理想,拉大棚,不被認可;聽從包裝,在外邊叛逆,回到經濟公司老實的像條狗,然後唱片大賣,出名。

這就是搖滾樂的悖論,幾乎也是藝術的悖論,當你貧困潦倒前途無望時,創造力最旺盛,所謂痛苦是藝術的根源,這時卻得不到承認,拼命想擠進主流的殿堂,而你終於被承認,你卻喪失了最初因為憤怒和叛逆產生的創作動機。

平路選擇了繼續游離,他被車撞死了—據說這是以唐朝的張炬之死為原型的—死前,他拿出卡帶交給司機讓他聽。汽車音響中傳來秋野蒼涼遙遠的歌聲: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染塵埃。

這是我最喜歡的搖滾樂之一,偶爾在夜裡行車時唱起,帶給我同樣蒼涼雄渾的感覺,彷彿回到從前。

香港電影導演當然是從香港的視角來描繪北京的搖滾比如借吳彥祖之口說出的「香港沒有搖滾樂」。

香港的確沒有搖滾樂,看看那年魔岩放的那把中國火把它們燒得那樣兒你就知道了,憤怒出搖滾,那是一個沒有憤怒的地方,怎麼可能產生搖滾?只能產生賺錢的流行音樂罷了。

回頭接著說這個電影,基本上它是一部中國內地搖滾樂的掃盲電影。

整部電影的音樂是由子曰樂隊做的,平路在酒吧唱的《瓷器》拉大棚時唱的《光的深處》,死前放給司機聽的《菩提本無樹》是《子曰I》中比較不錯的幾首,後來我Down了子曰的專輯來聽,都還挺不錯的,後邊幾首是《乖乖的》《沒法兒說》《大樹》《酒道》據說這個樂隊是跟著崔健出來的,我覺得還挺靠譜的,出了《子曰I》和《子曰II》後沒有再出唱片,怕是只有北京的朋友才能在聽到秋野的歌聲了。

大棚車出發時,背景音樂是雄渾高亢的搖滾版《國際歌》說出來可能沒人信,這是我第一次聽《國際歌》,一下子就被震撼了,趕緊問身邊人這是誰作的?大家一起笑我時,我說了句現在都覺得很New B的話:唉。。悲哀啊,兄弟第一次聽國際歌,聽得就是搖滾版。

影片的結尾平路的追悼會上是鮑家街的《晚安,北京》這首歌才叫一個蒼涼悲壯呢,汪峰那破鑼嗓子唱這首歌太他媽合適了。但是,唱歌之前,樂手們問道:

「你們混得怎麼樣啊」

「湊活」

「你們混得怎麼樣啊?」

「湊合」

地球人都知道,這是老崔的手筆。

還有,酒吧你那個爆炸頭的女憤青唱得那首

「我愛你恨的,我恨你愛的,我就是你們最最唾棄的」,兄弟孤陋寡聞不知道出自哪個樂隊。

另外,吳彥祖去找樂隊時,路上碰到三個基本上還沒吉他高的染黃毛的小孩兒談笑而過,怔怔了半天。我看到這仨小孩兒立刻就想到了花兒樂隊。

這部電影還大量的傳播了北京那個圈兒使用的土語黑話,甚至,我曾經在一個網站上看到一套試題,全是從電影裡挑出來的黑話,讓人猜是什麼意思,現在還記得的有; 「漿果兒」 、「戲果兒」,記得那時我把它Copy到電腦上反覆看了多次,才聽清楚說的是什麼,也是從那時起,繼《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我愛我家》後,我對北京話又有了新的認識,現在都還不過時。

我們討論最多的還是舒淇那一口四面漏風的國語對這部電影的影響,從她嘴裡出來的「你大爺的」「操你媽」「你是不是有別的情兒了」怎麼聽怎麼彆扭。最後我總結道:你就把她當作一個從南方不遠千里到北京搞藝術的北漂一族不就得了。認同了這個之後,大夥齊贊舒淇的演技。

不過舒淇說出「走穴啊,好像王菲啊,黑豹啊,唐朝啊,當初都是走穴走出來的」時,我們還是頗震驚了一把,不過現在就不那麼老土了。

舒淇打傷賣羊肉串的觀眾,被帶到分局,警察叔叔拿尺子量那道口子:三公分半,差半公分不用去分局。笑死。
吳彥祖和人民商店老闆的對話(註:人民商場是街邊的一個小雜貨鋪,以零嘴兒和盜版碟為主)
「有沒有墨西哥跳豆?」
「我這兒有油豆,烏豆,麻辣豆兒,沒那零嘴兒」
「不是零嘴兒,是樂隊」
「沒這零嘴兒樂隊」
「在香港很紅的」
「我跟你說,這紅不紅可不是自個兒說了算,看見沒?我這人民商店有賣他翻版的那叫紅,沒他翻版的,誰說紅也不紅,人民當家作主!」
當時老闆賣的盜版碟有劉德華的《男人哭吧不是罪》、《孫燕姿》、謝霆鋒的《邊走邊愛》
再次笑死。


零散的記錄這個電影的片斷並回憶起那時我的生活,從這部電影起,我開始留起長髮,穿奇裝異服,處處標榜叛逆和憤怒,以回家跟我爸作對為榮----終於成了一個「嘴裡叼著煙,兩眼看著天」的校園小憤青,一直到看了孟京輝的《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才把我的「憤青」層次提高了一點點。

當然這都是略顯浮誇的表面動作,對搖滾的喜愛才是最大的收穫,我瘋狂的Down了上百首的地下地上搖滾,現在還能記得一些樂隊「地下嬰兒」「盤古」「超載」「許巍」「鄭鈞」「黑豹」「唐朝」「魔岩三傑」「尹吾」那段時間集中的聽各種各樣的搖滾,導致了宿舍其他哥們兒的憤怒,而我又沒錢買隨身聽,只能是帶著耳機自娛自樂,我相信那些搖滾從那時起進入我的生命並生機勃勃的活到現在。

有人說,開始喜歡輕音樂是成熟、中年、中產的標誌,看來我永遠也成熟不了了,現在我的Mp3中還是那時那些「老搖滾」歌曲,前段日子聽了幾首《二手玫瑰》雖然也好,但是比起《子曰》還是有差距的,據說這已經是現在最像搖滾樂的歌了,可能現在越來越少的人用歌聲來表達憤怒了,現在人們更喜歡殺人和自殺,可那不是表達是逃避。

如今,雖然我的人已經不搖滾了,可心還在搖,並將一直搖滾下去。

據說這部電影遭到了北京搖滾圈兒的強烈抵制,我不明白他們要抵制什麼,我覺得這樣的表現已經是很客觀了,比起《長大成人》中對那些「偽藝術家」真實嘴臉的揭露和挖苦還有張元那部亂七八糟的《北京雜種》,張婉婷的確是懷著對北京地下搖滾圈兒的一種敬佩和羨慕的態度來完成這部電影真是太厚道了。

一個香港人拍出如此原汁原味的搖滾電影,我真替大陸導演感到難堪,可能他們不願觸及這個題材,因為這種生活根本就是他們自己浸淫其中的生活,沒誰有勇氣誠實的面對自己的生活,尤其是所謂的藝術家們。

 昨晚整理影碟偶然發現原來我是買過碟的,於是拿出來連夜又看了一遍,回憶起那時的生活,激動得怎麼也睡不著覺。

體會一下年輕的感覺吧,找幾部搖滾電影看看。
同主題推薦:
《頭髮亂了》
  --我還沒看很期待,可是好幾次當面錯過
《昨天》
 --張揚,找個時間我會專門寫寫這部電影。
《長大成人》
  --路學長,田壯壯製片出演,主要描寫北京的藝術家們的荒唐和混亂還有信仰和理想對人的影響,推薦一看,很不錯的。
《北京雜種》
  --如果你煩張元就別看了,真的是和張元的其他電影一樣亂七八糟不知所云,以老崔的音樂為主,竇唯也現身出演,還有臧天朔,片中多次很響亮的罵「媽的B」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