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新難兄難弟--He Ain't Heavy, He's My Father!

新难兄难弟/HeAin'tHeavy,He'sMyFather!

7.2 / 306人    97分鐘


演員: 劉嘉玲 梁朝偉 梁家輝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三教廢人陸不壓

2006-09-27 00:46:29

They Aren't Heavy, They're My Seniors


通常來說,一部電影只要導演和編劇他有點起碼的想賺觀眾眼淚的念頭,我都會起碼地給他一些面子。不是平素好流橫淚,也不是多愁善感更不是水攝入量過剩,只是容易入戲,還多少有些比較嚴重的YY傾向。否則也不會被諸如《Sister Act 2》那種純得不能再純的喜劇搞得淚流不止。當然,這種關於放牛班被春風化雨朽化神奇襯托出的人格力量也最易化作刺激我淚腺的激素資訊。不過說這些,只不過是說明我的淚腺,其實是很調皮的。

  幾年前Tim Burton的一部《The Big Fish》,教我在第一時間忍受了該天殺的字幕。在長達120多分鐘的蒂姆式童話盛筵後,終於在父親的追悼會上,我傾瀉了,甚至不知淚水因何而來。便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我被征服了。於是《大魚》成了讓我堅持到字幕放映結束的片子之一,因為淚是要流盡才舒服的,就像鼻子若感到酸就一定要把噴嚏打出來,道理其實是一樣的。

  淚定思淚,當時自然油然升起一種對父輩背後那一串串不曾講述的悲歡故事的敬意。同時,這似曾相識的感覺竟同樣自然地讓我回憶起很多很多年前看過的另一部電影,是一部港產喜劇,片名是我後來用角色的名字作關鍵字在網上查到的,因為當時只是在電視上隨機遛台時突然就頓住並看下去的,沒有看到片頭。無論如何我對於那天放棄看National Geographic而看這部片子感到實在是很明智,因為記得那天國家地理的內容在幾天後便重播了。話說回來,影片的名字其實令我相當失望——《新難兄難弟》。

  當然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就很有趣地借用了Hollies的那首著名的《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的名字,至少我誤以為這就是他的英文名很久。因為你如果去搜「新難兄難弟」,得到的結果就是這樣。直到前日我意外地在BTChina上看到了一個很不起眼的seed,才親見其實的名字是《He Ain't Heavy,He's My Father》。其實即使是用Brother,於這部影片來說也沒什麼任何的不切。不過看到這個句式便能讓人想到Brother的這個事實,卻也能反使套用後的名字多了些雙關的味道。

  自打大概七、八年前——就是那時不看國家地理我寫不下去家庭作業——在電台看到這部陳可辛的《新難兄難弟》後,便一直在找這部片子的完整版。不過音像店無論正版盜版就是一律欠奉。當時的網路條件又很差,更不要提網上購物。而即使是今天,據我所知這部片子也沒有再復刻過DVD版本,這對於這樣一部明星雲集的片子很是不可理喻。於是此片在各式P2P橫行的如今依然鮮見,當下流於網路的那些影視壓縮團隊是絕計不屑於拿一部VCD的片子開刀的。

  直到今年下半年出現了一個已再次絕種的種子,才終得以圓夢。影片是用VCD壓縮rmvb,理論上是很難看清字幕的,幸好,根本沒有字幕。

  如今,這雙看慣了DVDRip的眼睛,在經歷了這如許粗糙的影像後,無論如何,能夠像當年那樣哭了個一塌糊塗,竟真令人感動呢。

  要說這部片子非但沒能成為家喻戶曉得經典,而且終被放到被香港影史中遺忘的角落,是很難理解的。單看梁家輝、梁朝偉、劉嘉玲、袁詠儀這樣如今看絕對是頂級豪華的明星陣容,也很難理解其被冷落的理由。何況即使沒有這些明星,這部片子足以感染幾代人的情節在那個香港電影由長片走向快餐文化的時期也是難得一見,每想及此怎能不令人扼腕?

  喜歡把《新難兄難弟》同《大魚》比較。不只因為中心大抵一致,且是由於這兩部影片都同樣採用充滿了一種清新的童話色彩的表現手法,卻各有特色。《大魚》中的童話表現在影片通過影像演繹父親對自己奇幻般的一生的講述,幾段Tim Burton式的華麗影像交織在父子矛盾的現實中,令人亦真亦幻;而《新難兄難弟》中則是以一種更徹底的童話手段將主角自己送回到了父親生活的那個年代,時空旅行這種科幻作品中俗到掉渣的題材會出現在當年大多格式分明的香港的電影中並不令人意外,但隨著情節的發展,你會發現這看似故作無厘頭的開端確實引發了一段交織了人生百味的迷亂的童話故事。而且非要將《大魚》和《新難兄難弟》的本子打分的話,我認為《新》確是要略勝一籌。

  同樣是臥床不起的父親,同樣是不認可父親的兒子。《大魚》中父子間的矛盾直到接近影片的末尾,兒子接觸到父親生前的真相時才開始開始化解,而之前對父親故事的那些光怪陸離的情節無非更多地是考慮到影像上的華麗,從而使最後父親葬禮上父親的古怪舊識齊聚的一幕給觀眾心理上的震撼得到昇華,這同《Edward Scissorhands》中所作的種種鋪墊類似。儘管其最後所能達到的感染力之深依然是無懈可擊,可影片本身卻總因此有一種不緊湊不平衡的突兀感。不過,《大魚》以及《剪刀手愛德華》的成功證明了這種鬆散的童話式結構反而是他成功的所在。

  相比之下,《新難兄難弟》利用一個小小的科幻機關將主角帶到了三十年前,在春風街那極端懷舊的背景下,講述了主角同當時尚未結婚的父母一同生活了充滿了人情冷暖的一年,終於與父親間患難真情的故事。其情節相比《大魚》明顯緊湊豐滿,在這種安排下兒子能夠親歷父輩的生活艱辛,同父親稱兄道弟歷經幾次大喜大悲。而且只是說經歷,其實是不夠的,主角能夠積極地介入父輩的生活,甚至企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出一些改變,於是引出了一連串的時而令人捧腹時而令人神傷的故事。單這一點,就要比《大魚》的感染力高明得多了。儘管說我們並無理由去拿兩部片子所獨有的特色去比較。

  故事中形形色色的配角幾乎是同時出現在情節的發展中,但是靠著他們明顯經過誇張處理的形象與個性,足以能夠在第一時間給觀眾一個深刻的印象,決不拖沓。相比如今的一些電影每介紹一個配角都要快閃好幾次,便當真有如背景中的春風街般樸素的可愛了。

  之前說過,《大魚》的結尾幾乎是承擔了影片所有的煽情,之前一些美麗的童話故事都只是印象上的積累。《新難兄難弟》則是一個典型中國式的大團圓的結局,而且還有些呼應地Kuso了一把。會心微笑的同時會讓你甚至忘了什麼時候開始流出的淚水,怎麼就止不住了呢?作為一部喜劇,能夠把煽情的意念放大到如此地步的,恐怕是不多了。

  「獻給所有留予我們寶貴回憶與智慧的前輩」,影片最後如是寫道。就像我們看這部片子所體會到的,在社會高速發展,道德價值觀念日新月異的今天,在如此寬遠的代溝對望的兩代人之間,尤其是晚輩對長輩究竟還應當有多少理解和多少感激。這是一部Salute之作,不僅是對老一輩香港人善良樸實的草根精神的致敬,從十足甚至略顯刻意的港片味道來看,更是對老一輩香港影人的致敬,這也就是這部影片採用了喜劇形式的原因之一吧。

  《新難兄難弟》可以說處於香港電影最是蓬勃發展的時代,作為一部致敬之作,我們可以從影片的很多橋段和細節找到當年港片的影子,包括主角的名字楚原都是借用一位老一輩的著名香港電影演員的。《新難兄難弟》可以說是一部標新立異但堅持傳統的典型香港電影。一方面迎合了快餐文化的特徵,另一方面為其所表達的致敬精神做出了最大努力的戲劇處理。這正是陳可辛要比王晶之流高明之處吧。

  雖然本人對香港電影算不上關注,但仍依稀可以看到,十三年後的今天,香港電影的結構體系確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在香港回歸之後。一方面王晶式的快餐作品依然為娛樂圈的一些唱優則演和只會整蠱做秀的二流明星們提供著取悅大眾的機會,另一方面黑幫電影和功夫電影在杜琪峯等經典級導演的引領下依然是香港文化的一面大旗。而至於王家衛,周星馳等已自成一派的電影,以及第五六代導演的試驗性質的社會問題電影,在香港電影中代表的僅僅是一種曼妙的趨勢。而在主流香港電影中,唯一不變的,卻是那上世紀8、90年代電影工業化產生的急功近利的弊端。《新難兄難弟》所致敬的的那個年代,已經太遙遠了,以致於它本身也終於被丟到了香港電影被遺忘的一隅。儘管在這段歷史中,它是一個經典,並代表了一種經典的精神。

  Tim Burton是大師,因為他獨樹一幟,所以《大魚》成為了名篇。

  而為了致敬,《新難兄難弟》成為了一部典型的香港電影,最終沒能不朽。儘管如此卻依舊看上去很美。莫不如說它的下場也是在致敬香港電影緊隨其後的那段失去自我的悲哀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