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nys ┇┇ 蓄鬚專用

2006-09-04 08:53:35

小說精彩,電影呢?


小說是阿根廷作家曼努埃爾·普伊格寫於1976年的對話體作品,獲得了若干文學獎,也是他一生最具影響的作品。不過因為涉及同性題材,竟然曾被列為十大禁書之一。可實際上如果單純把《蜘蛛女之吻》解讀成同性戀小說,會把作者生生氣活、再活活氣死——要知道,一直以來本書可是被界定為政治小說,而非同志文學。須叔只能說,同性關係是作為《蜘蛛女》重要和必需的敘述手段而存在。因為只有它才適合作品裡非常特殊的環境:監獄。
小說的重頭戲是裡面五六個盪氣迴腸的故事——但是故事的脊樑還是兩名囚犯的較量與融合。有趣的是,每一個插曲故事都敘述完整,但是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不僅沒有喧賓奪主、分散讀者注意力,反而把主線襯托得晶光燦爛、熠熠生輝,打造出更具包容性的整體效果。這真是一種天賦!每個故事拿出來都可以獨立成篇,或奇情、或魔幻,或比現實更殘酷、或比想像更瑰麗。你不得不承認曼努埃爾·普伊格的敘事能力和語言功底都相當驚人,這和他從小接受阿根廷傳統故事演繹的薰陶,和一生長期四處流亡有關。在接受拉美各國「講故事」的潛移默化後,加以多年的文字磨練,終於形成了自己出神入化的寫作特徵。看普伊格的文字,你會相信,任何故事都是動人的,就看「說書人」有沒有這份能耐講好它。

小說的魅力不止於書本,還迅速蔓延開去,轉化到各種表現形式。歌舞劇《蜘蛛女之吻》亦不必說,自誕生之初就一炮而紅,多年來久演不衰,早已成為百老匯的經典。
1985年,獨見慧眼的巴西導演埃克托爾·巴本科果斷下手,把它拍成了電影。電影拍的怎麼樣呢?我沒有看到,無法發表意見。可供參考的是:片中的男演員威廉·赫特(威廉 Hurt)就憑藉此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有人說拉美文學都是天生的好劇本,直接敷衍就可成片。《蜘蛛女》更是其中翹楚,文字的絢麗和情節的曲折並重,本身就是絕好的電影架子。可能也只有聲、光、影、畫俱全的電影,才能夠立體地表達出主人公種種神奇想像與黑暗監獄血腥殘酷的強烈對比。還記得當年看書時年紀還小,已經被書里奇幻的人物和情節深深吸引、欲罷不能。雖然是薄薄一小本,掩卷後仍然餘留著震驚的感覺,當得上是回味無窮。
可惜據傳小說改編成電影時,導演只保留了原著中的「法國歌女」為副線,捨棄了另一條標誌性的「殭屍女故事」。即便如此,電影版《蜘蛛女之吻》也被評為「足以流芳後世」。可以透露的是,不管在書中還是電影裡,為愛不顧一切的同性戀男子和他幻想中的同樣奮不顧身的「蜘蛛女」最終都被虛偽而冷酷的現實所吞沒了……
那是怎樣一番演繹呢?


值得一看!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沒有看到電影前,就寫下「評論」的原因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