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row

2006-07-25 01:17:09

無因的反叛


    本片的故事發生在1976年的夏天,不知是全美國都這樣,還是只是影片中的那個城市是這樣,剛剛初中畢業的孩子們男的要被剛剛進入高中畢業班的男生用板球板子打屁股,女的要被剛進入高中畢業班的女生搞各種惡作劇而且不能有任何反抗。當然了,這條線索在本片中其實並不是十分重要,影片主要是關於一幫性格各異的學生們如何渡過他們暑假前的最後一天,很眼熟吧!乍一看似乎跟George Lucas拍的那部American Graffiti有著很多類似的地方,無所事事的東遊西盪、對現實的置疑、對前途的迷惘(年輕嘛!有的就是時間,時間越多就越容易覺得無聊,無聊得膩味了就開始思考,思考得多了就難免會發現生活與預期的落差進而對此產生置疑,年少輕狂涉世未深的小孩哪裡想得明白,於是迷惘——這就是年輕人的精神歸宿,然後你是較勁死磕、上下求索或者逃避遁世就都是選擇之後的繼續成長了);不過兩部影片無論從細節還是整體基調來看都有著很大的不同,American Graffiti是拍攝於1973年講述1962年畢業生的故事,而且全片幾乎都在晚上進行,氣氛比較壓抑苦悶(冷戰嘛!)而且充滿著一種迷離的微酣情緒;而本片則是拍攝於1993年的講述1976年高中生的故事,白天和夜晚的戲各佔一半,表面上看來氣氛比較活潑,但是其中卻有著一種掩飾不了的困惑與反叛(在路上了,跨掉了,搖滾了,越戰了,十萬美國子弟兵去了東南亞就再也回不來了!影片的標題直譯過來就是《茫然和困惑》,顧名思義!)
    迷惘、叛逆、喧譁、困惑構成了本片的全部,正如片中一個女孩所說的那樣「五十年代是無聊,六十年代有搖滾、七十年代呢?失敗!」(大意如此),片中的年輕人們尋找著刺激或是沉迷於大麻的迷幻之中,有人想找點生活的真正意義卻在唾手可得的一片「酷」聲中無奈,他們將教練們制定的充滿著條條框框的「禁慾保證書」稱為「新麥卡錫主義」,但是所有的叛逆舉動都顯得那麼的無力,過來人會告訴他們——The older you get, the more rules they are going to try and get you to follow. You just gotta keep on livin', man. L-I-V-I-N.——有點兒「人不風流枉少年」的意思,因為年少,所以輕狂,一副藐視一切渾不吝的架勢,廣告裡都說了——年輕沒有失敗!
    本片的音樂聽得俺非常之爽,Bob Dylan、Deep Purple、Alice 古柏、ZZ Top、Aerosmith、Black Sabbath、Kiss們的音樂因為電影也多了一分渾不吝的意味!
    Linklater可能是繼Woody Allen之後最喋喋不休的美國導演,而這種喋喋不休也同樣讓我著迷,這些對話看似大多都是無聊的扯談卻全是關於青春、關於回憶、關於人生最深切的真知灼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