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紐約--New York, New York

纽约,纽约/纽约,纽约

6.7 / 15,555人    155分鐘 | USA:163分鐘 (1981 re-issue) | 136分鐘 (re-cut version)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Earl Mac Rauch 馬丁史柯西斯
演員: 麗莎明妮麗 勞勃狄尼洛 Lionel Stander Barry Primu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9421

2006-07-08 08:43:58

紐約紐約的隨筆


《紐約,紐約》從意義上來講是一部絕對的大片,製作投入900萬美元,巨大的搭建佈景,宏偉的全盛好萊塢式的歌舞場面。這種對大場面的控制力是斯科塞斯的專擅,但卻無法將這部電影單純的看作一部致敬式的歌舞巨片,雖然在其中滲透了濃郁的懷舊氣息,但骨子裡融進的還是斯科塞斯式的對情感的思考和對以往40年代電影題材的不同處理方式。
整部電影全部在攝影棚內拍攝,《西區故事》的美指鮑里斯•里文設計了全套佈景,忠實再現了舊好萊塢公式化的紐約場景,整潔寬大的馬路,亮麗宏偉的廳堂,一派全盛時代的浮華氣息。在影棚拍攝,可以對光影有比較刻意的控制,通過佈景與燈光的變幻得到一些奇幻的視覺效果。斯科塞斯借鑑了以往歌舞片中的一些經典場景,如全景式的拍攝舞會場面,鐵橋下處在列車影中的男女共舞,尤其體現了對文森特•明尼裡的致敬,節奏明快、色彩華麗,最後部份「Happy Ending」的二十分鐘歌舞,場景頻繁變換,舞蹈和歌曲樣式多種多樣,是 對《花都舞影》的高潮戲的最好再現。避免使用主鏡頭,而使用連續的短鏡頭,以中近景變換角度連接同一場景的表現,更是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增添了鏡頭的節奏感和表現力。色彩的運用同樣儘量還原特藝彩色技術的感覺,色調鮮明艷麗,積極運用大色塊的強對比,尤其是歌舞場景中,佈置五彩斑斕極盡絢爛。而如酒館會談一景中的血紅色主場景與德尼羅所處的蒼白色場景的對比,令人想到《窮街陋巷》中的設置。以整體風格來論,是對四五十年代麥克梅經典歌舞巨片的完美複製,是斯科塞斯作為電影人向黃金時代的致敬和對孩提時代記憶的復刻。
但這部電影並不是僅僅這麼簡單,必須看到這是一部有別於傳統歌舞片的電影。
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情節的佈置上,音樂和舞蹈並不是整部電影的主題,相反只是對人物性格的一種烘托。吉米的叛逆和不羈與現代爵士樂和黑人靈歌十分契合,而弗朗辛的傳統式的觀念與成功是拉斯韋加斯式的吟唱的良好體現。整部電影探討的是一種婚姻關係,是愛情中的一些真實感覺,幸福的概念無法持久,愛情不能遮蓋一切。在一種傳統式的美妙的邂逅開局後,斯科塞斯的態度開始走向自己的軌跡,利用婚姻與事業的種種衝突使主題偏離才子佳人、善始善終、小有波瀾終成眷屬的一般思路,並且最終設計了一個巧妙的結局。既然誰都沒有準備好,那麼不需要勉強相見,用真實的感情引導了劇情與觀眾情緒的發展。這樣的設計使絢麗的歌舞場面完全只能起到一個襯托的作用,熱鬧的浮華只是表象,實際男女雙方各有各的追求。除了情節的佈置,一些場景的佈置,攝影手法也有斯科塞斯自己的創新,尤其是多角度運動攝影的採用,為他之後的一些電影拍攝鋪下了基石。
整部電影的感覺很美妙,雖然略顯冗長,但劇情高潮的設置比較合理,與歌舞場面的組合運用幾乎沒有冷場,作為捻熟的歌舞片觀眾,會有相當多的會心一笑之處。演員的表演比較即興,德尼羅對情緒的控制十分出色,麗莎•明尼里傳為斯科塞斯的情人,斯科塞斯拍攝此片大有向父女兩人獻意的味道,但她的表演確實可圈可點,雖然沒有達到《舞廳》中的化境,與人物的性格還是配合得相當到位。片中的音樂無須贅言,風格多變,與主題相得益彰,明尼里親自演唱的《紐約, 紐約》已成經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