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西班牙公寓--Euro Pudding

西班牙公寓//西班牙公寓

7.3 / 36,936人    122分鐘 | Finland:117分鐘 | Turkey:111分鐘 (TV version)

導演: 塞德里克柯拉皮許
編劇: 塞德里克柯拉皮許
演員: 何曼杜立斯 茱蒂歌德雷契 奧黛莉朵杜 西西迪法蘭絲 凱莉蕾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易大經

2006-06-14 00:38:13

歐洲的青年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案:當年為什麼看完電影還要寫兩筆?汗。。。

歐洲的青年
  
  讓我們從《西班牙旅館》(又名《歐式布丁》)這部電影的最後部份說起。法國青年撒韋結束了在巴塞隆納為期一年的留學生活,回到了巴黎。他和女朋友(奧黛麗·托圖飾,《天使愛美麗》的主角)在街角的露天咖啡館見了面。他們客氣而拘謹地對視,對話:
  
  「你為什麼要這樣說?」
  「因為我覺得很痛苦,你那時說愛我,我好開心……但痛苦的時候,需要發洩情緒。」
  
  然後他們微笑著擁抱道別。撒韋在心裡說,我知道這是最後一次擁抱。他回憶起最初就是在一條巴黎小街的街沿上,他和女友相愛(為什麼我總會想到《八月三十二日》那部電影呢?那兩個人也是在一條空無一人的小巷子裡,除此之外的世界空無一人)。兩個人順著開叉的街道各自走遠了。撒韋在人群里流下了眼淚,一個亞裔女孩把手中的照相機對準他。他問幾個在街邊玩耍的青年:是留學生嗎?撒韋意識到自己過去一年裡生活在一群外國人中,而現在又是多麼的平凡;內心的經歷和傷痛對他來講已經不必向誰傾訴。
  
  在過去的一年,撒韋告別他的女朋友和他熟悉的巴黎,第一次去西班牙留學。他經歷了留學生都得經歷的一切事情:接洽學校,找房子,結識朋友,等等。撒韋在巴塞隆納和一群歐洲青年住在一套房子裡,有德國人,英國人,義大利人,丹麥人,以及一個本地的西班牙人。撒韋把這個臨時公寓稱之為「西班牙旅館」。他結識了一個漂亮的女同學,卻是同性戀。他和她討論性。撒韋借自己的醫生朋友忙碌之機,和醫生的女朋友走到了一起。巴塞隆納的留學生活讓撒韋突破了性的禁忌,完成了男人的儀式。撒韋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他比他的那些同學都過得艱難——這並不是生活本身而說的。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名字叫《歐式布丁》,似乎藉此呈現的是整個歐洲青年的切片。然而從撒韋身上,尤其是他完成學業的故事上,我覺得這是講述他們歸屬的電影。經過那一年的茫然失措、顛簸以及種種衝動而混亂的生活,撒韋又回到了原來的自己,並且意識到自己的平凡——或許是真正意識到自己該做什麼了。
  
  在電影的結束部份,撒韋穿著西裝,去公司上班。回到家裡,他決定不去上班了,要做一個作家。我覺得這部電影非常真實,並不僅僅是呈現了留學的生活,而是學生到社會人角色轉換的那段生活,他們的騷動與追求,渴望與失望,有一種特別純粹和青澀的東西。但是,撒韋的結局又讓我感到導演的一廂情願。撒韋真的能做個好作家嗎?誰都不能回答。我記得剛剛看過的一檔經濟人物訪談,是誰我忘了,總之,在節目總結時歸納為,這個老總之所以能走到這麼高的地方,一是學生時代的堅實基礎,二是從學生轉換為社會人、職業人的速度非常快非常準(第三個是如何成功,我又忘記了,看來是不大容易成功了,呵呵)。從私人的觀點來看,我一向不喜歡過於學生氣的人。有很多人一直不能從個人世界走出來,遇到這個乍看強大複雜的社會,馬上又縮回到自己原有的世界裡去了,撒韋大概就是一例。每個人都要走出去,撒韋大概也是極其少的一例。
  
  我想,最大的不可信還在於,我不相信寫作是如此簡單的事(當然這跟我自己的寫作態度有關)。現在,除了紙張,網路也為個人的交流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方法,但是,傾訴的慾望與強烈表達的慾望還是有區別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堅信著里爾克說的,寫,否則死。文字、寫作和寫作者的力量最終取決於類似這樣的決心。法國的天才導演卡拉克斯拍的《波拉X》就是一個關於寫作和如何寫作的故事,他讓我看到了長久以來流傳的秘訣:先生活,然後寫作。我實在沒有想到一個法國人把俄國式的主題表達得如此清楚而純粹,對了,還有堅定。那個主角(也是一個作家)所獲得的關於家族的秘密,他不是逃避,而是儘可能地任由這個秘密把自己帶得足夠遠。從不束縛自己。所以最後,他把槍塞到那個男人口中扣動扳機,手稿在道路上已經無足輕重。
  
  順便說一句,這是我看過的第四部奧黛麗·托圖主演的電影——或許已經不能說是主演,這一部裡面她只是一個配角,但是和前三部相比,仍不失水準。《天使愛美麗》、《神婆美少女》、《蝴蝶振翅》,我最喜歡的是《蝴蝶振翅》,在這部電影裡她四處倒霉,然而像一個獅子座的女人一樣,她完全承受了,並且迎來了偶然賜予的必然的奇蹟。這是我最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每次看到這個生於1978年的女孩的臉,我想世上沒有不幸的人,只有 waiting for the mira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