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All the Mornings of the World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日出前让悲伤终结/世界上所有的早晨

7.6 / 5,698人    115分鐘

導演: 亞倫柯諾
編劇: Pascal Quignard 亞倫柯諾
演員: 尚皮爾馬利耶 傑哈德巴狄厄 安妮柏琦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艇

2006-06-10 18:19:11

日出前讓悲傷終結


音樂家桑德·哥倫布沉浸在喪妻之痛中無法自拔,帶著兩個女兒遠離繁囂,過著避世的隱居生活,唯一不在生活中停止的是對妻子的四年,和由此而化出的音位創作。

後來,一個金色頭髮的俊美男子來到了桑德的家中,他叫馬萊斯,來向桑德學習大提琴和音樂。因為對自己的音樂天賦充滿信心,更讓馬萊不能忍受在父親的鞋店中碌碌一生。未來必是要和他朗俊的面容一樣光明才對,而桑德告訴他的那些暴風中的低吟,畫筆中的韻律,那是從太陰沉的人生中滲出來的,他不需要這些。他需要的,是凡爾賽宮庭樂師的頭銜,是眾人的熾熱的仰望,是紙醉金迷的絢麗人生。

馬萊斯接受凡爾賽授銜的消息讓桑德震怒,他把馬萊斯的提琴摔碎,師徒的決裂並沒有讓馬萊斯停下追逐功名的腳步,他走的更快更順了,因為他得到了比科隆更適合他的老師,科隆的大女兒瑪德琳。他們的開始,必也是真的相愛,所以馬萊會做《夢中的女孩》,不過,當他的衣著越來越光鮮,當他的妝面越來越厚,他們的愛情,也註定蒼白如彼此容顏。只不過, 女人因為心碎而憔悴,男人則是在飄渺的浮華中忘記了最初。

十年後,功成名就的馬萊斯,走到瑪德琳的床邊,曾經的翩翩少女,此刻瘦骨嶙峋,眼神中放射著絕望的期待和狠毒的詛咒。他為她最後一次彈奏了《夢中的女孩》,當窗外載著他的馬車駛遠,瑪德琳顫抖地走進房間,拿出分手後他托妹妹轉交給她的舞鞋,用粉紅色的鞋帶結束痛苦的人生。

瑪德琳的自殺,讓馬萊心有所動。於是,每一個夜晚,他都偷偷來到桑德的小木屋,躲在窗沿下聆聽老師的喃喃低語,一如若干年前他和瑪德琳躲著偷聽桑德的彈奏一般。

最終有一天,桑德打開門,注視著馬萊。他問馬萊:「你懂了嗎?音樂是為了什麼。」十年前,馬萊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他趕他走,並因此失去了女兒。十年後,這個在夜雨中等待,眼噙淚水的男人,已經懂得了,如雷的掌聲只是瞬息,暴雨中的低吟才是永恆。

桑德拿出樂譜,馬萊終於看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樂譜《悲哀的墳墓》,只是此刻,他已不復狂喜,指尖輕觸暗啞的樂譜,沉默無言。一燈如豆的小屋中,師徒倆相對而坐,一曲終了,淚水千行。

我覺得,知道這個片子名字的人,會遠遠多於知道片子的人,因為,在另外一部名氣更大的影片中,它出現在對白中,猶如魔咒,讓人不得不記在心上。

《重慶森林》,金城武絮絮叨叨的念著:「我記得有一部電影,叫《日出前讓戀愛終結》」於是,很多人, 都會不由自主地愛上這個電影,或者在,還沒有看之前,忍不住地思念起來,就好像,若干年前,我對著《愛在黎明破曉前》這七個字發獃。

其實,這是和《重慶森林》渾不著調的片子,幾乎也和愛情沒有干係。其實,倘若是看慣了好萊塢模式的影片,再看法國電影,總是會有些消化不良。法國電影,很少有乾脆的,一往無前的情節,總是忽然東忽然西,莫名其妙的爆發,莫名其妙的結束,倉促倉惶,甚至顯現在每一個法國演員身上,不去看他們在好萊塢重的表現,去看看他們在純正法國班底製作的影片中,哪一個不是,神經質質,惶然不定。

這倒是和影片中的古大提琴相仿,我本來以為二胡,是所有樂器中最悲涼的,現在知道了,還有一種悲痛的樂聲,來自古大提琴。哪怕是那首訴說嚮往的《夢中的女孩》,也遊蕩著啞啞的悵然。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