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達文西密碼--Da Vinci Code

达芬奇密码/达芬奇密码/达文西密码

6.6 / 459,772人    149分鐘 | 174分鐘 (extended cut)

導演: 朗霍華
編劇: 丹布朗
演員: 湯姆漢克斯 奧黛莉朵杜 伊恩麥克連 保羅巴特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eimo

2006-06-03 20:13:40

不必太拿娛樂當真


    眼下的各路媒體上,到處充斥著對電影《達•芬奇密碼》的批評,以小說為主要參照物,罵聲多於掌聲。我相信,那些捧著小說乜斜著眼睛對電影說三道四的人中,多數人看的都是原著的中文譯本。而就在我去年被這本中文暢銷書吸引的時候,一位英語文學博士朋友就打擊我說:「如果你有英文閱讀能力,就一定會對漢譯本的水準大持疑義。」這麼說來,我真的擔心,朗•霍華德是從英文原著出發向左走,中文譯本是從英文原著出發向右走,而我們這些看中文譯本的人又多拐了個彎兒,再加上柏拉圖當年說到文藝時指出的它與真理「隔著三層」、新批評派的「意圖迷誤說」……或許我們腦海中的和電影中所要解開的根本就不是一個「密碼」了。
    我向來討厭這種對比:小說與電影、原著與譯作……既然不同的媒介語言——文字/鏡頭、外文/中文,已經嚴重改變了藝術品的特質,我們何不乾脆將其視為一個自足的個體呢?
    電影自從好萊塢出現之後就是商業的了。藝術,只不過是個添加劑,有之當然好,沒有也不影響大局。從商業運作上來說,電影《達•芬奇密碼》是成功的,從宗教紛爭到拍攝受阻,而結局就是電影在罵聲一片中卻仍然票房飆升,甚至旅遊業也趁熱推出「密碼之旅」,跟著撈它一筆。
    電影對小說的敘事幾乎沒有改變大約是處在暢銷書巨大成功的陰影之中不能自拔的結果,而由於電影自身的限制,朗•霍華德又不得不努力用畫面表現書中某些略嫌枯燥的歷史和理論段落,不得不用畫面的緊張感來代替小說中來自精神上的驚悚……所以儘管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電影《達•芬奇密碼》至少不能算是一部改編失敗的作品,但倘若你執迷於小說的話,它依然會令人失望。其實這種訴求本身就是多餘的。如果你是真的熱愛文學,你應該早就清楚,圖像所帶來的快感相對於閱讀文字來說是廉價而低級的,只要想想電影史上名著改編片得到普遍褒揚的如何鳳毛麟角就知道了。遑論這不過是本通俗暢銷的懸疑故事。
    丹•布朗可從來沒有過想寫嚴肅文學讀物的奢望。小說《達•芬奇密碼》從敘述、結構到發行操作全是通俗商業書的路子,只不過故事的主題和宗教色彩為不太如流的小說類型提高了些聲望。嚴密的推理讓受眾的智力受到挑戰,濃郁的宗教與藝術史背景又讓一本大眾讀物增添了無窮多的文化色彩。自然,看慣了都市羅曼史或史蒂芬•金式的驚悚故事的人被這些光環吸引了,它至少讓本質上不求甚解的普通大眾獲得了一種似乎深沉的閱讀快感。於是,小說《達•芬奇密碼》一炮走紅。
    不過宗教界的迅速反應對《達•芬奇密碼》系列產品又有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老實說,這幾年,深居簡出的宗教人士可沒少跟大眾傳媒過招,從禁書《基督最後的誘惑》改編電影,到梅爾•吉布森拍攝了頗富爭議的《耶穌受難記》,都和《達•芬奇密碼》一樣,誓把神性的基督「拉下神壇」。這種趨勢何止是在宗教界呢?不久前曾經大買的電影《特洛伊》以及新片《特里斯丹與伊瑟》,不都是把史詩神話變成了現代故事——榮譽之戰變成了權色之爭,命運的魔力變成了日久生情——哪一個不是為了討好實在缺乏想像力的現代受眾呢?因為今天,彷彿沒有人再相信神性了。
    其實,有些電影是需要點背景知識的,因為不是所有故事都是重演你所熟悉的都市傳奇。《達•芬奇密碼》這部電影有著一些宗教史和藝術史背景,不過有些是被電影扭曲了,有些不過是大眾文化的噱頭。如果既沒看過小說,又缺乏一點背景知識,我敢打保票,絕對有相當多的人看不太懂,甚至無法連綴過於緊湊的情節。估計最多的收穫就是再見到軍人的肩章是心中竊笑,又或者下次要仔細考察一下名畫《最後的晚餐》中的那張桌子上到底有沒有杯子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