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童年往事--A Time to Live and a Time to Die

童年往事/TheTimetoLiveandtheTimetoDie/ATimetoLiveandaTimetoDie

7.8 / 1,841人    Argentina:138分鐘 (Buenos Aires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 Independiente) | Taiwan:118分鐘 (Taipei F

導演: 侯孝賢
編劇: 侯孝賢
演員: 田豐 梅芳 唐如韞 游安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alleybachelor

2006-05-28 21:39:07

那些生和死


雖說是童年往事,阿孝的童年卻只是影片上半部的內容,到了下半部已開始有青春的氣息了。對阿孝成長曆程的講述,似乎分階段拼接了鼕鼕和阿清的故事,當然阿孝卻要更叛逆一些。小時候偷家裡錢,但說出真話後依然被母親認為是扯謊。長大後成了街頭混混,不過在兄弟要跟人火併時,他卻堅持收在了病重的母親身邊。對一個叛逆少年來說,始終存在著一種越界冒險的衝動,但家庭的責任、親情的依賴卻又使他不得不壓抑內心的慾望。從小他出入家門就翻牆而過,長大以後動作更是麻利之極,這樣的出走與回歸貫穿始終。雖然阿孝已能夠純熟地處理各種社會關係,但那堵阻隔心靈自由的牆壁卻依然不倒。對阿孝愛情的回憶卻是驚人地簡潔,但一句話卻改變了他的一生。雖然沒有濃墨重彩,卻同樣能感受到純真初戀所帶來的心靈觸動。

或許就像英文片名所提示的那樣,影片真正關注的還是生死這樣的重大命題。一個個孩子的出生在母親口中似乎漫不經心,卻明顯能品咂到其間的酸澀滋味。那種歷盡滄桑後歸於平淡的大悲不慟,最是動人心魄。父親雖然始終重病纏身,卻是家裡的精神支柱,他的去世對阿孝來說應是永難磨滅的童年陰影。少年時代母親的去世帶給他的不僅僅是悲痛,也混雜著成長的失落意味。而影片所謂的童年往事卻是到了奶奶的去世而告結束,四個孩子面對著收屍者埋怨斥責的眼神一臉迷惘和愧悔,他們終於沒有長輩可依賴了。這個時候他們才真正長大了,因為在慈愛的父母跟前,他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在一次次地面對死亡之後,他們要開始獨立面對生存,繼續那些生存與死亡的交錯輪迴。

主題音樂還是那樣悠揚動聽,總能讓人情不自禁的湧起滿腔的鄉愁。不過這次的鄉愁已不是前兩部里那種純粹的人生記憶,歷史、民族、政治的記憶也時而穿插,雖然自始至終還是純樸自然的鄉村景色,但略微已能感受到大的社會環境對個人命運的影響。

應該說這跟台灣人數十年來掙紮在返鄉意識和本土意識之間的獨特民族心理有關,這樣的人文關注也一直延伸到了後來的《悲情城市》。特別是對阿孝父親那一輩來說,迫不得已離開家鄉來到這個遙遠陌生的島嶼,總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夠得到回歸,連傢俱都是買的易於拋棄的藤製品。但冰冷的政治隔閡又何嘗給過個人解愁的機會?羈旅的遊子一個一個地老死異鄉。唯有樂觀的奶奶還時而要帶著阿孝回大陸,走在那永不會指往家鄉的路上,雖然只是在尋找一種主觀上的精神快慰,卻看不出任何的無奈與悲涼,相反她的笑容里似乎還有種迷人的魅力,讓人覺得她真的是回到大陸了。每次回來還要撿回很多的芭樂,還會怡然自得地玩起雜耍,而阿孝只是懵懵懂懂地跟著,恐怕無法理解她那種在尋找過程中的獲得的快樂和滿足。

當大陸親人來信時,獲悉他們大煉鋼鐵時代的艱難生活,父母總潸然淚下的懊悔沒有把對方帶到台灣。而台海空戰時台灣媒體盡情美化自己的軍隊,阿孝因為對陳副總統的去世不敬而被留校察看,這樣的歷史痕跡只是淡淡的一帶而過,卻讓人感覺到兩岸同樣荒謬的政治現實。

關於童年的回憶,本是從點點滴滴中去尋覓業已老去的情懷。導演將這一切娓娓道來,卻是包含了極其複雜的情感。難得的是往事如此雜碎、影像如此豐富,敘述銜接卻如此流暢自然。導演出乎其外的旁觀視角,恐怕也是從父親威儀冷靜的眼神和母親細說從前的淡淡口氣中承繼而來的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