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軍火之王--Lord of War

战争之王/军火之王(台/港)/军火商

7.6 / 337,797人    122分鐘

導演: 安德魯尼柯
編劇: 安德魯尼柯
演員: 尼可拉斯凱吉 碧姬蒙娜安 傑瑞德雷托 伊安荷姆 唐納蘇德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底

2006-05-23 00:03:34

廢墟堆上的殘局——[戰爭之王]


    cage的臉總是帶著他那種標誌性的無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直接導致了我周圍無數他的擁躉。
    選他作為[lord of war]的主角顯然再合適不過——我的意思是,作為一個軍火商,如果你將所有戰爭的爆發原因歸咎於他一個人、或者這個生意圈,是片面的,不理智的。學過政治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件事的發生都由內因和外因兩部份組成,內因決定外因而外因作用於內因,兩者相輔相成,」戰爭—軍火「同樣如此。
    即使如cage在片裡所扮演的yuri一般,被家人不齒並拋棄,被警察三番五次地跟蹤、找碴,甚至眼睜睜看著血親在面前迎來無比殘忍的死亡,卻仍然讓人恨不起來。至少我恨不起來。這倒和cage的臉沒多大關係,關鍵之處,他自己說了,軍火交易能夠始終存在,歸功於他背後有形或者無形的無數張黑手,他成全著他們的利益,當然,在某一天裡同樣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一切都毫不奇怪。所以你可以在片裡看到非洲部落血淋淋的、明目張胆的屠殺,而背後的始作俑者卻根本不用擔心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會遭遇同等的待遇。我一直覺得,那是一個隱喻。我們以為非洲窮,又足夠落後,所以那裡談不上法制及民主,所以那裡是最理所當然被拿來說事兒的地域,但反過來想一想,這世界上又有哪個國家敢說自己能百分百做到法制?或者民主?或者公正?再退一步說,如同yuri的兄弟vitaly的親眼所見,即使沒有大規模的軍火供應,那些被侮辱及損害的人,難道就一定能夠逃脫壓迫的魔爪?不,不能夠的。沒有槍,他們還有刀;沒有子彈,他們還有棍棒,而中國明朝的十大酷刑,更是不需要什麼現代化設備的活生生的天才型的發明。這些,都不是理由。
    當然,當然,這麼說不代表我是在為以yuri為首的一群軍火販子找推脫的藉口。一方面他們自己是犧牲品,而另一方面,他們也確實充當了高級利益者們的走狗。yuri的悲劇,在於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命運的最終走勢卻又毫無擺脫的能力。眾叛親離的下場是個必然,但他有沒有挽回的可能?回答是:no。
    在vitaly要求他終止買賣的時候,yuri面臨的是性命之憂,他當然犯不著去和一群真正的恐怖份子較真,所以vitaly光榮地、但又毫無意義地倒在槍林彈雨中;在非洲達官找上他的時候,他同樣可以拒絕也確實拒絕了,但鬼神使差還是走上了軍火之路,難道他會不知道一去不回頭的後果?難道他會不知道這會導致家庭的解體?他當然很清楚,卻身不由己。有很多人將之歸為yuri的本性軟弱或者禁不起誘惑,我看過於簡單和類型化了。他是一個「除了販賣軍火沒有任何特長」的男人,他是一個始終力圖自保的男人,他和我們每天走在大街上看到的千千萬萬張臉孔一樣,希望能夠帶給自己心愛的女人想要的東西,他是個生意人。僅此而已。所以最後他個人的結局,已經是對他所做的一切最大的懲罰。你能說他的出獄是種幸運嗎?你根本笑不出來,也高興不出來。
    真正可恨及可惡的還是他背後那些掩起了面容、也許仍然大權在握、口口聲聲仁義道德卻道貌岸然的一群政客。這就像片尾打出的字幕一般發人深省:世界上最大的軍火輸出國,是美俄英法中;而這五國,同時又是為了和平而組建起來的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也許你可以說,沒有武器又怎樣去維和?問題是,難道武器以及軍事力量的強大真的已經成為維和的唯一方式了?是否應當在面對著被炮火轟炸成一片廢墟的土地一邊收拾著殘局一邊去談「維和」呢?
    這本身不就充滿了諷刺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