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四百击/四百下/胡作非为

8.1 / 128,202人    99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楚浮
編劇: 法蘭索瓦楚浮 Marcel Moussy
演員: 尚皮耶李奧 Claire Maurier Albert Rem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蹄子

2006-05-21 16:40:20

我看「四百擊」


在即將到來的青春期前的那個時段,每個人都敏感與迷惘共存。這部無論是題目叫四百擊還是叫無因的反叛的電影,始終都在審視這個問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並不讚同托翁這句名言,我是覺得,不幸的家庭其實都是相似的,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一個在動盪的家庭關係中無法避免地受到逼仄的少年,無法安心於學校的課程,但他在這個年紀又能做什麼,無非就是躲避與週而復始的迷惘。
  
  在平鋪直敘中以自然主義的手法展現出我們似曾遇到過的一連串無法在其時解決甚至思考就是這個電影的視角。顯而易見新浪潮對於電影的理解在這部電影中表現出了它的一系列特徵,比方說將攝影機放到大街上,比如說大量的採用自然光線,再比如說隨意性很大的長鏡頭,等等。我不能說這些手法有多麼大的意義,而這些表現手法亦非新浪潮所獨創,我更願意認為相比較與傳統的電影,新浪潮不過是集合了上述的特徵,糅合出比傳統電影更接近於紀錄片性質的那種電影。這部明顯帶有特呂弗自傳性質的回憶錄與其說是他獻給恩師,到不如說是建立於非常個人化的思考上、結合了自身經歷,同時也是向自己的老師教上的一份試卷。
  
  然而我對這部電影始終沒有親近感。這種感覺就如我讀博爾赫斯,無論它的主題是怎樣貼近人性,它都無法給我以一種親切感。在這部有意迴避了傳統電影技法的電影裡,有某些因素不得不說給電影注入了一種相比較比下的生氣,但它於整體結構上鬆散與某些處理鏡頭上的隨意我認為太過寫意化。一個學生不停地撕去作業本我不知道是有何用意,電影開頭長長的搖晃的巴黎街頭的鏡頭讓我感覺到不舒服也顯得過於隨意。將主人公置於接二連三的類似事件中接受打擊的這種手法明顯地沒能很好地掌握出令人愉快的節奏感。我能很容易地易會冬尼在那個不停地轉動的桶般的遊戲中綻放的笑臉與其他百分之九十八時候的哭喪著臉,意味著所謂的自由與約束對峙的意向,這種通過單純的對比的手法以我喜歡精細的美感來說,顯得還是幼稚。而通過一連串的事件來展現主題的手法,其實並不比傳統電影手法中製造一種矛盾的做法更明智。我們沒有與演員有過眼睛對視的那種交流帶來的情感上的昇華,即便在最後的那個定格鏡頭,顯示出一種較為活潑而實際上也非常令人難忘的閃亮的瞬間,但這個靈光一現的經典(確實可以算是經典了)鏡頭,卻更為進一步地顯現出整部電影絕大多數時候的平淡無奇。而被人一再稱頌的那個沿著大海長跑的鏡頭,我不認為它算上得出色。
  
  我沒能從這部電影中象許多人感到了強烈的衝擊。它固然有自然與清新的這種特點,但是在電影中表現的准紀錄性質上的偏向而同時又無法避免地流於明顯地缺乏節奏感,使得它顯現出一種電影創新與繼承上的矛盾感。它於電影表現手法上的探索意圖極為明顯,但我認為它並沒有取得藝術成就上怎樣大的突破。歸為那種實驗電影比較恰當。
  
  電影語言需要不斷地探索中豐富,完全摒棄傳統,必然陷入根基不穩的泥沼。如果說這部電影成功在什麼地方,我認為最突出的一是特呂弗本人動盪的童年經歷(這種感覺在電影中表現得還是比較充分)所造成的對於周圍環境的迷惘,再是最後那個光芒一現的特寫鏡頭,非常恰當地定格與面部表情的捕捉,極為迅速地表現了主題。而其他絕大部份的地方,都平淡無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