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

低俗小说/黑色追緝令(台)/危险人物(港)

8.9 / 2,216,212人    154分鐘 | 178分鐘 (original cut)

導演: 昆丁塔倫提諾
編劇: 昆丁塔倫提諾 羅傑艾佛瑞
演員: 約翰屈伏塔 山繆傑克森 烏瑪舒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週六我要休息

2006-04-23 14:06:10

黑色追緝令


這樣的片子對我,猶如吃了一個雞肋。寫,沒有足夠的熱情;不寫,又覺得可惜了那點感受。蹉跎了兩天,還是打開word開始寫。

該片被譽為「九十年代「以來影響最大的電影。看後,感覺最大的特點在於其敘事結構。敘事的結構並非線性,按照時間先後進行; 而是安排成環形敘事,並將幾個小故事的順序打亂一一講述,故事在最後合為一個整體。 這是94年的影片,所以現在來看這部片子,其獨特的敘事結構並未給我非常大的衝擊力,尤其是在已經看過了「memento」這一類影片之後。也許在當時這的確是滿新鮮的吧。如果現在的觀眾還汲汲於其結構,弄清楚故事的先後順序,明白人物的關係,那真是。。。。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其實這是一部比較明白好懂好看的片子。 不過,某些影評動輒把別人的看法和評論歸結為「沒有看懂「,似乎也太過刻薄。(「撞車「某些結構抄襲了「黑色追緝令「,不過「撞車」還是技不如人。)

那麼拋去導演編劇講故事的方式,片子另一點給我印象深刻之處是故事的「張弛」。一張一弛,「馳」是為了更好的「張「。在「暴力」之前往往是「馳」;甚至在暴力行進中,導演還要撓撓觀眾的胳肢窩,讓觀眾笑上一陣。 隨便點幾處:butch的閃回,回憶家族傳下來的手錶的來歷,然後鏡頭迅速拉回到拳擊場準備室;butch和女朋友(babydoll girlfriend)的溫存,為了之後butch大發雷霆,趕回家取那塊珍貴的表,殺死vincent,遇到黑幫老大。。。等等做鋪墊;jules 和vincent之間關於漢堡歐美稱呼的不同的閒聊,討論「足部按摩」的性暗示,而這些都發在「屠殺「之前;甚至看到黑幫老大被變態警察強姦時候的那隻黑屁股,不由得叫人發笑。

當然,除了「馳「之外,編劇也用其他的方式刻意的延長懸念時間。最典型的列舉兩處:一處是butch和黑幫老大於當鋪遇難,兩個變態決定先雞姦(微軟拼音竟然這麼純潔,沒有「雞姦」這個詞)butch還是黑幫老大。變態警察用的方式是說一段「童謠」,一個字一個人這麼的來回。(就像當年我們小朋友們一堆,有人打了臭屁,我們用這種方式「決定」是誰打了臭屁。當然我們說的是「狗打屁,生流利,流利不開花,打屁就是他「!不過,變態警察說的那段童謠我實在記不起來了。)。警察慢慢悠悠的一邊說,一邊點;每次當觀眾以為他已經說完了,下面卻還有,直到最後黑幫老大被選中臨幸。

第二處是影片最後jules和vincent在coffee shop碰到打劫的bunney honey和pumpkin,jules用槍指著vincent的腦袋背誦那段聖經。雖然我知道jules決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但是我也知道每次背誦完那段聖經之後,jules要大開殺戒。所以我看得相當緊張,以致於躲到廁所偷眼看那一段是否結束。(第二天我又將片子重新看了一遍,看完最後那段,我發現那一段並沒有我昨晚感受到得那麼長。)


人,被殺死與否,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給觀眾一個「結果」。而編劇將「給結果」的過程用各種方式延長,殘酷地折磨觀眾。而可憐的觀眾們完全被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毫無還手餘地。可是這是不是一種享受? 我強烈的認為:是。這不僅僅是因為人有「受虐」的「傾向」,還因為在達到某個「結果」之前的過程往往也是決定「結果」是否令人「享受「的原因,甚至放大「結果」的效用;比如性愛前的嬉戲,讓皮膚充滿張力;比如男人女人之間的欲擒故縱,若即若離;當然,比喻不盡恰當,就是那個意思罷了。而關鍵的一點是我們畢竟是「觀眾」,只是「觀看」人物的遭遇;不論他們是被殺,被砍,被雞姦,畢竟關卿底事;畢竟不是「我們「在被選擇被裁判。通過這樣,導演/編劇最大化的擴大了「暴力」故事給觀眾帶來的快感,充滿了「折磨」的快感。(很不幸的,我被「折磨」得上床後很久沒睡著,大約是嚇著了。)


上面兩點之外,還有一點感受比較深,就是影片的「對話」。不是指這又是一部充滿了以「f」打頭的字眼的片子;而是指片子的「對話」與故事情節的關係。一般影片裡的人物對話都與故事情節有關,以對話來推動故事情節。而黑色追緝令里,常常有大段大段的無關宏旨的對話。比如,jules和vincent殺人之前在汽車里長篇累牘討論荷蘭麥當勞和美國麥當勞的不同。有時候對話本身就給觀眾帶來了「快感」。不過有些觀眾估計受不了,尤其是需要看字幕的觀眾。

記得看「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將近三小時的影片,劇本只有十五頁。聲音的運用,鏡頭語言的運用,能夠將「語言「要表達的東西表達出來。另,其導演Sergio Leone說:電影40%是聲音。不過,他並沒說:電影的40%是語言。可是pulp fiction裡的對話,大段大段的對話,似乎。。。可見,凡事總沒有定律。

很多影評討論了片子的「內涵「。老實講,我沒看出什麼內涵。昆丁,似乎也並無意圖給出深刻的內涵。倒是看到幾個影評將片中的幾處與「聖經」有關的地方點了出來,的確很有意思。那個毒品販子打扮得十分的象「耶穌」,有影評說「原來耶穌是毒品傳播者「,不見得沒有道理。「信仰「在某種意義上不也是一種麻醉劑,使人「high」,使人在「嚴刑「之下仍然做堅強的黨員?尤其後來vincent把吸毒過量的mia送到毒品販子處注射腎上腺激素,毒品販子滿屋子大叫大嚷要找「一本黑色的厚厚的書「(其實一本護士手冊),不過,聽起來似乎跟bible差不多。還有一處,butch離開L.A.騎著的摩托的名字叫「grace」, 也就是「恩賜「的意思。不過,我沒有意圖繼續探究下去,一是我沒有時間,二是我不熟悉聖經。不過,有興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再從人物的「名字」探究探究,比如butch,vincent。

最後一點,昆丁。塔綸剔諾先生在片中串了bonnie這個角色。唉,我實在是非常不喜歡臉往裡凹的男人。不過,當看到christopher walken (「獵鹿人「中nick的扮演者,而且在獵鹿人中,nick死於輪盤賭),我終於哈哈大笑了。不知道昆丁是要向「獵鹿人「致敬,還是反諷?或者兼而有之。或者更向觀眾暗示,黑色追緝令不過是東拼西湊的作品,不必太當真? 又看到一篇評論道:「黑色追緝令「,或者翻譯成「地攤文學」?是否還記得「地攤文學」的標題多數是「入室搶劫「「姦殺」「大卸八塊「之類,「黑色追緝令「裡面差不多都有,的確是「地攤文學」的離奇世界,並且將pop music幾近完美的糅合。

片子是好片,也很好看。不過,it’s not my cup of te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