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

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傀儡人生/变脑

7.7 / 353,577人    112分鐘

導演: 史派克瓊斯
編劇: 查理考夫曼
演員: 約翰庫薩克 卡麥蓉狄亞 Ned Bellamy Eric Weinstein Madison Lanc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ub18

2006-04-04 04:42:34

周潤發與小嘍囉


可愛的愚人節用半價買下了一批想收藏的三聯圖書,意外地省了90大洋,很happy。開始讀麥可伍德論當代小說的《沉默之子》,有點兒頭疼,不知是作者風格如此還是翻譯上的問題,導論里提到的「小說」與「故事」,「沉默之子」與「言詞之子」的差異我都不是弄得太明白。但還是由此想到了一個話題:我喜歡什麼樣的小說和電影?
昆德拉反覆強調小說的意義在於探索存在,我贊同,放寬一點兒說,我認為好的小說和電影應該能展示出新的可能性,能讓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欣喜。有些題材是百拍不厭,永遠會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比如男女間的愛很情仇,警匪間的正邪交鋒,就算氾濫成災,依舊會有數不清的忠實fans,這大約是出於人類的本能吧?沒有任何理由鄙視它們惡俗,誰不愛俊男靚女,槍林彈雨的?少了它們,世界一定索然無趣極了。巨大的娛樂工業生產出海量此類產品,足夠我們日夜不息的從出生看進棺材。只是人生何等豐富多彩,不按套路出牌的狀況比比皆是,把所有光陰都耗費在觀看這些雖美好刺激卻虛無老套的傳統故事裡,實在有點太浪費了,起碼好奇心過剩的我這樣覺得。
小時候看《英雄本色》系列,發哥在挑戰最終boss前總要幹掉無數小嘍囉,看著那些倒霉鬼嗚哇幾聲倒下一片,我常感到莫名的失落,心想小嘍囉與發哥有什麼區別呢,都一樣的出生長大,有或美好或悲傷的回憶,同樣惦念著將來。吳導幹嘛霸道地為了發哥的故事就在一個畫面里讓其他那麼多也許更精彩的故事倒下呢?這種時候我總會有強烈的衝動,要對著電視大聲喊停,然後指著邊角裡的某具無名男屍說:「起來!我想看你的故事。」幻想他真會爬起來,把呆若木雞沒搞清狀況的發哥一腳揣出鏡頭,對我繪聲繪色地講起自己的過去。當然這故事會戛然而止,結尾的場景我很熟悉,因為他被發哥給殺啦!不過我不會就此讓發哥回來繼續他冷酷無情的表演,而會再度喊停,問即將死去的小嘍囉:「你死了,剛才你提到的那個美麗的未婚妻怎麼辦?我要聽她的故事!」……就此不斷地不斷地,像是在翻閱辭典,直到發哥和每個小嘍囉一樣成為一條普通的詞條,可能我才會心滿意足。
所謂先鋒小說藝術電影實驗話劇,都是些不必要的名頭,我接觸它們的唯一原因是渴望從其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滿足我日益貪婪的好奇心。對於嶄新的可能性,不論是故事層面的還是敘事方式上的,都會讓我興奮不已,比如最近看的《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和《大象》:能鑽入別人的大腦,還是名人的大腦,呆上15分鐘,然後被甩出到高速公路旁?多麼瘋狂的ider,興奮!好吧,用此來收費賺錢,不僅如此,兩個女人相愛了,一個鑽入馬爾科維奇的大腦,一個同時與他約會做愛,借馬爾科維奇的身體完成同性戀不可企及的高潮?興奮X2!再來,馬爾科維奇發現了真相,於是自己鑽入自己的大腦,oh my god~全世界都成了馬爾科維奇!太NB了,興奮X3!我覺得任何關於女性與身體的酷兒理論都可以塞進這部想像力爆棚的影片。相比之下,《大象》就如這種動物般冰冷沉悶,我還不知電影為何要起這看似無關的名字。不過有次我去北京動物園,一隻大象正被罰單獨禁閉,看來它對此很不滿,全沒了往日的溫馴,用鼻子死命地攻甩閘門,那場景,看得我如小兔兔般心驚肉跳~^_^想來電影也有這方面的寓意?令我迷戀興奮的是范桑特的《大象》對校園槍擊案的獨特講述方式,這麼血腥兇殘的事件竟能被演繹成如此安靜平淡。攝影機就這麼不言不語地跟隨在人物背後,一個又一個不搭調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長鏡頭,想想日常生活的一天也就是這樣。鋪墊到了時候,瘋狂的殺戮開幕,按理該是令人頭暈目眩的MTV式拍法了,還TMD是長鏡頭!待結尾貝多芬的音樂響起,服了,徹底服了,原來這樣另類的方式才最震撼人心。
為什麼小嘍囉的一顆暗彈一記黑棍就不能擊倒發哥?這是由誰規定的?為什麼英雄就算要死,也要死在窮凶極惡的反派大頭目手中,彷彿這樣才算死得其所?太無趣啦,我想看見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真實如賭聖般出千不盡的生活一樣。其實不必都深沉得觸及存在,就像《東成西就》里王重陽一出關即被只靴子砸死,也帶來了新氣象,能讓我哈哈大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