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之驕女--Blue Swallow

青燕/Cheongyeon/BlueSwallow

6.8 / 221人    132分鐘

導演: 尹宗燦
演員: 張真英 金柱赫 仲村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於是

2006-03-26 08:08:05

悲涼之後,還有高妙的主題挪轉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理想初生時,我們真的不知道最終會犧牲什麼。
但「理想」這東西越來越堅定、越來越沉重時……我們恐怕只能眼看著失去、失去、再失去。。。

而韓國人拍這個電影,還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所謂戀情煽情不過是移花接木的好架子。逗留日本的韓國人、朝鮮人的命運,這可以排成極其左派的電影,但我感覺這個片子和《太極旗飄揚》一樣,有種表面曖昧、看似難以定義的「命運感」,將所謂愛國主義隱匿得非常深刻,偶爾一句台詞就直白得觸目驚心。

這個電影把我看哭了。最後,青燕帶著他的骨灰、她的理想,衝向豪雨中的懸崖。我哭是個很簡單的條件反射,也是很多題外的遐想肆意起來的結果。
很難想像,這個電影讓我最傷感的一點,是女人的「理想」這麼個關鍵詞。

        11歲時,朝鮮女孩敬元第一次見到飛機,像家鄉飛過金色麥田的青燕,她就開始有了夢想。想去飛。在「理想」這東西成形時,女孩會變得與眾不同,過份明確的目標讓她心無旁騖地忍受艱苦、忍受孤獨,即便窮到打工維持學費也嘻嘻哈哈,精力充沛。可她愛的飛機,也是可以殺人的。面對好友的飛機從3000米的高空一頭栽下,理想,就變了臉。血腥、殘忍、沒有退路。
        一般的女子,若將理想定位成:找到好男人嫁了,人生決不至於悲壯。可好多女人總覺得「嫁人」和「理想」應該並軌雙飛才算好。所謂獨立。堅強。自立——這些現代女人的強悍優點有時候真的會變臉,就像一頭栽下的、你心愛的飛機。失控。擁有這些優點的女人,永遠騎虎難下,永遠在負重行走,永遠得接受墜毀的打擊。但這還不夠,還有愛情的永遠兩難。
        敬元這個假小子在異國找到了愛情。智赫也是朝鮮人。初次見面,他是爛醉的公子形象。再次見面,他給她一副手套、幫她追小偷,一點點溫柔之外,責任感也有,但不具備充分的能力。
事情大都這樣,一個強女人,未必會愛上強男人。因為這等理想簡單、追求簡單、但心地真誠的男人,才會帶她跳第一隻舞、帶給她第一個吻、哄騙她相信抬高手掌就可以感覺到風速2米、甚至在高空採集一罐不食人間煙火的空氣給她——奇妙而極其不切實際的禮物。浪漫。
可是,即便是一個能夠駕馭飛機、能捱過4000麥克空窒息的強女人,也總需要抱著一個男人入睡,聽他彈的不成曲的吉他。
        缺了他,決不至於不能活。但有了他,她才懂了愛和痛。這大抵就是強女人的愛情公式。
        這時候,還發生了兩件事情:她,事業第一個顛峰——環飛世界並首飛祖國,千辛萬苦得到的機會,日日夜夜打扮成美女去公關籌款,她有很多困惑:理想只是飛翔,為什麼要附帶這麼多複雜的、庸俗的、難免的瑣事?就在她很累的時候,他對她說:結婚吧。可故事發生的年代很特別,在日本的朝鮮人受到排擠、猜忌乃至調查。隨著一場突如其來的刺殺,他們兩個的戀愛關係致使雙雙入獄,苦受拷打。
電擊通過全身,冰冷的水澆遍,血再淌過全身。起因只是家鄉、親人。世界遊戲規則之殘忍無理。偉大的理想很難單純。
        如果她答應了那個婚約,後面的一切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她只當是為了理想、拖延一下婚姻,卻怎能想到:那不是拖,而是命運的終結。她很難明白,那樣一個男子心裡會有的壓力和惶恐,男人的直覺,令那脫口而出的求婚竟然聽來像是絕望的呻吟。
所以,你瞧,在強女人的計劃表里,結婚總是可以往後拖的事情,反正,我們是相愛的!何況,理想就差一點要實現了!相愛的人,總以為對方會在原地等候自己。然而世事那麼狡詐,到最後,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永失我愛」就成了定局。
        監獄裡的男人自首了。他吞下所有莫須有的罪名、實打實的酷刑,只為了,讓她繼續去飛。他其實一貫如此,很容易和名譽和機遇妥協,但這一次,他放棄了原則,放棄了誠實,是因為她有那麼高的理想。全然無助時,為了愛人犧牲,起碼是最好的選擇。
        這個能夠撐得住地球引力撕扯的女人,卻無論如何撐不住愛人的骨灰,她抱著他在雨里痛哭。她就這樣,變成了一個背負了愛之犧牲的女人,她不再笑了。
堅強,也是生存的魔障。唉。

這種30年代的雙翼老式飛機似乎是電影人、動漫人的最愛。早先我就很沒理解:為啥宮崎駿和大友克洋都畫個不停這樣的小飛機?當然,它玲瓏、先進、裸露在外的飛行員能呼吸高空的空氣、能直視敵機和友機裡的傢伙。。。當然,它是懷舊而固執的機械狂人們的寵物飛行器。
在《青燕》里,敬元和Kibei的對手戲拍的酷似動漫,鷂子翻身的靈活動作、兩個對視美女的眼神、乃至Kibei迎風飄揚的紅絲巾,都太動漫了。
日本最佳飛行員選拔大賽那場戲,則更典型。配樂功不可沒。緊張的解說詞。制服化的觀眾歡呼。最後4000米極限時的驚心動魄。最後一秒衝破終點的屏氣凝神。幾乎是標準化的動漫節奏。
當然,這種已經不稀奇的電影手法、連同愛情細節的煽染,只是該片前半部份的成功之處。

精彩的顯然是後半段。
刺殺,幾乎是毫無意料地突發了。如此巨大的轉折後,影片的色調、節奏、演員的神情、乃至音樂都同樣劇變。監獄。拷打。電椅。切入個別慘不忍睹的酷刑鏡頭,幾乎很難回想起:一個小時前,這幾個人還在肆無忌憚地享受青春、自由和夢想。比如說:「朝鮮人」這個身份起初只是戀愛和友情兩種緣份的一塊大基石;到了後半段,突然上升為人物命運的大基石,喪了愛人,失了友人,這些起承轉合都幾乎不露痕跡,最後將「朝鮮人」這個身份抬到最高點。
一般來說,很多電影都會在處理這種命運轉折時有或前或後的側重,但仔細看來,這部電影的前後比例很恰當,這也正是「民族」和「國家」主題能血融於水一般化在「愛情」和「理想」的主題中。這個手法運作得很高妙。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