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inღ

2006-03-15 10:02:42

讓我們扭曲著長大,生活,愛情,性和死亡——鋼琴教師



埃里卡,她的精細的護罩、她的媽媽,都被一起關在了一個帶玻璃蓋的乳酪盤裡。只有當外面的人抓住玻璃蓋頂上的圓形把手並且把它向上提起時,玻璃蓋才會打開。埃里卡是琥珀中的一隻小昆蟲,它是永恆的,永不會變老…… -------《鋼琴教師》

初看這部電影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後來又幾次看過,當時看完以後還很認真的寫了日記。前些天翻出來才覺得有意思。決定要準備寫些什麼。

這部電影由伊莎貝爾·於佩爾Isabelle Huppert 安妮·吉拉爾多Annie Girardot主演, 德國籍導演麥可·哈內克導演。

電影改編自200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地利著名女作家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的代表作品之一——《鋼琴教師》。並在第54屆坎城電影節中獲獎,共獲得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和最佳男女主角獎。

貫穿電影的是三個扭曲的人物形象。埃麗卡,克雷默爾和埃麗卡的母親。埃麗卡的母親是一個專制而倔強的老太太,她以自己的專制形象控制著埃麗卡的生活,甚至是已經40歲的埃麗卡。埃麗卡是個同樣性格堅強好勝,但是多少扭曲了靈魂的女人,一手的好鋼琴,嚴肅而古板,她和母親一直生活在男性缺席的環境中。克雷默爾是個很有天分並且英俊的鋼琴學生。埃麗卡父親這個角色在電影中沒有直接出現,但是從對白中我們知道他一直被家中的兩個女人厭惡,並死在了精神病醫院。

在埃麗卡的身上體現著多重的性格:一是她身上的女性的慾望要求,比如她偷窺車廂中他人的性行為,偷偷看承認電影並嗅不知道是誰留下來的帶有精液味道的手紙。倘若說這些多少都有些是不正常的話,那麼她對那個女學生的嫉妒心理則把她女性心理上的特徵表現出來。二是,她有長期來形成的貞潔觀念。比如她總是正襟危坐而且嚴肅的抗拒生活中的男人。三是,她受其母親的強制影響而自發的對慾望進行牴觸和壓抑。四是,她自己認識到的,自己與所愛的學生的角色差距。多重人格的嬌妻出現,使得我們的埃麗卡註定命運悲哀而絕望。

關於自殘。。。。。。。。

在看這部電影以前我覺得首先要做一個定位,你究竟用怎樣的心態來看這麼一部好像有點BT的電影,開始我是帶著窺伺的心理的,但是最後就覺得悲哀了。

一個朋友說電影中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埃麗卡在浴室裡自殘的那一段。

這個情節是這樣的,埃麗卡在浴室中,從容平靜的用刀片切割自己的下體,然後看到白色的浴缸中是鮮紅的血,再然後,埃麗卡神色從容的洗掉這些血,出去和母親一起吃飯。

朋友說這樣BT到了極點。我覺得這麼一段還是很有看頭的。這段其實是埃麗卡的幾種心理疊加。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1。下體的流血象徵著女性的生理週期。埃麗卡從小被母親灌輸,不能愛漂亮,不能穿花色的衣服。以致已經40歲的了的埃麗卡幾乎全身黑色。她在這樣的長大環境中已經慢慢退掉了自己女性的特徵。於是她通過這樣的行為強調自己的女性的身份。

2。下體的自殘象徵著自我懲罰。埃麗卡從來對異性牴觸而敵對,她覺得自己不應該愛上克雷默爾,因為與她從小所預設的理念相違背。於是這樣的行為是她對自己的自我懲罰。

3。下體的流血更是初夜的體現。電影中的埃麗卡沒有結婚,但是她卻渴望在追求感情並肉體的刺激的情況下保持處子的狀態。

4。下體的自殘其實是一場埃麗卡自己對自己的閹割。埃麗卡幾乎是沒有性別差異的長大的,在她的女性性徵幾乎泯滅的時候,突然而來的感情角力使得她的性別意識甦醒。所以這一舉動實際上是她通過臨摹的閹割回歸女性角色。

關於性舉動。。。。。。。

埃麗卡從發現克雷默爾這個有著音樂天才的年輕人到愛上他一直都表現的變態而強硬。他們第一次在廁所發生關係的時候就體現出埃麗卡對克雷默爾的精神強姦。埃麗卡的生活中沒有男人而自我壓抑的牴觸男人。當克雷默爾出現,埃麗卡在性的角度上大膽而報復性的挑戰克雷默爾。其實與其說是在挑戰克雷默爾或者報復她父親自她幼年給她帶來的創傷,不如說是在音樂上優秀的埃麗卡想在任何角度上挑戰男性的角色——哪怕是性。

在第一次變態而強姦性質的性行為以後,第二次在球房中的性行為埃麗卡就顯得多少少了一些牴觸。而這次依然被埃麗卡的強硬而中斷。這個時候,克雷默爾的男性傳統的性觀念已經被完全顛覆。從而在後來對埃麗卡施加拳腳和強迫的性行為。

埃麗卡的性觀念是扭曲的,所以直接導致了片尾她選擇自殺,逃離過去的扭曲環境,求得解脫。克雷默爾則選擇了離開。這樣的結尾無疑是雖然悲哀但是確是我們可以接受的。

所以,埃麗卡向一個正常的年輕人要求變態的愛情成為電影最悲哀的地方。

關於背景和音樂。。。。。。

這本是一部充滿了心理分析的電影,於是電影的背景都以大面積的白色和黑色以及灰色組成,酷似精神病院。電影中你看不到輕鬆或者愉悅,由於背景故意營造出來的單調和蒼白叫人禁不住發冷。

《鋼琴教師》電影原聲帶以舒伯特的樂章為主,以巴赫、貝多芬、蕭邦的樂章為輔。特別是電影中藉由一些現場演奏的片斷,勾勒出埃麗卡和克雷默爾的感情角力。

可惜我沒有找到裡面的原聲,當時看電影的時候對音樂學院考試的那段印象最深刻。鋼琴是多麼被賦予魔力和彈性的樂器,或者如《海上鋼琴師》那樣的自我的快樂,或者如《鋼琴別戀》中那樣的愛情的臨摹,或者如《莫扎特》傳中那樣命運的張力,或者如《鋼琴家》中的那樣熱忱的期盼自由,又或者——如《鋼琴教師》中這樣人性的壓抑扭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