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賽性學教室--Kinsey

金赛性学教授/性学大师:金赛博士/引人入性

7.1 / 50,985人    118分鐘

導演: 比爾坎登
編劇: 比爾坎登
演員: 連恩尼遜 蘿拉琳妮 克里斯歐唐納 彼得賽斯嘉 提摩西赫頓 約翰李斯高 提姆柯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obi

2006-02-21 01:15:40

狂人傳記


之前出於獵奇的心理下載過一部叫《金塞性學報告》的電子書,看的過程中發現裡面並不是靠一些性的含有色情因素的東西去吸引眼球,而是真正的在講授知識,解答問題,讓大眾建立正確的去對待它。

同樣這部影片在較真實的紀錄性學大師金塞的傳奇一生的同時,也令觀者對於性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沒錯,金塞是個狂人,他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沒有像他這樣的先驅去打破一些傳統,開拓一些領域,人類社會就不會發展的如此之快。為了做學問,他嘗試與男性進行親密接觸來思考同性戀問題,他允許自己的老婆和助手發生性行為(當然,他的老婆也是她的助手),他可以把自己的父親當作研究對象,雖說這些並非是必要的,但卻是他追求極致的體現。

性,在如今的社會已經不是什麼神秘的話題,人們對於它的態度也越來越開放,即使在這種環境下,在資訊極其發達的今日,性知識的普及水平卻仍然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特別是像中國一樣的發展中國家,雖然近年來這個問題已經得到重視並有所改善,但實際效果仍然不甚理想。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感覺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對性閉塞的態度跟90年代的中國相似,金塞早期當時的婚姻課程是極具歷史意義的,將性這門學問單獨的搬上了課堂,自由大膽的與學生交流(只有老師在講桌上面照本宣科的性教育課毫無意義)。雖然由於外在因素的影響造成他的大起大落,但對於性學的深遠影響不可抹滅。

阿爾弗萊德·金賽(Alfred Kinsey):性社會學調查的先驅

  當阿爾弗萊德·金賽於1948年發表他對美國男性性行為的實證研究時,同性戀病態說還沒有受到過衝擊。與那些依賴少量臨床數據的研究不同,他的發現基於對大批美國白人男性的採樣調查。金賽的工作是研究性行為的方式,因而幾乎是純經驗式的,沒有任何系統的理論參考。他相信數據可以為自己說話,因此放棄了傳統的正常與反常(變態)的二分法觀點,假設他所發現的區別是定量上的,而不是定質上的。從臨床研究的文化觀點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後,他能夠在有關正常性行為的概念方面對傳統精神病學提出挑戰。

  他的研究結果揭示了社會標準和實際性行為之間的鴻溝,震驚了美國大眾。有關同性間性行為的發現是這項研究所發出的重要挑戰之一。當時的學術界普遍接受這樣一種假設:同性戀是一種罕見的病態現象。金賽的發現實在讓他們心煩。其實,金賽自己也對研究結果感到驚訝。「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對這樣的數據毫無準備。」37%的男性人口曾經在青春期和老年之間,和同性有過身體接觸並達到性高潮。同樣驚人的是,這種行為呈現出連續性分佈,一端是毫無同性戀性行為的人,另一端是只從事同性戀性行為的人。(金賽給被試者以0-6打分,0代表絕對異性戀行為,6代表絕對同性戀行為。)10%的被採訪者報告說,在11歲至55歲之間至少有三年為絕對同性戀行為。
金賽迅速利用他的發現,對當時的精神病正統學說提出挑戰。他認為,依據發現的頻度,把同性戀看作一種精神疾病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在許多成年人中,既存在異性間性行為,又存在同性間性行為。他認為把同性戀和通常意義上的精神變態趨勢相聯繫是不正確的。從被採訪者那裡得到的資料進一步支持了這一觀點。金賽主張統計上的正常不應成為心理上的不正常。再者,他反對把異性性行為作為一種生物導向。相反,他相信「個體對任何外界刺激產生性反應的能力是該種族的基本能力」,我們的「哺乳動物遺傳」使我們同時具有異性戀和同性戀反應。
阿爾弗雷德·查爾斯·金賽,1894年出生於紐澤西州豪伯肯。1919年他在哈佛大學獲得科學博士學位,之後他來到印第安納大學教授動物學。他以生態實驗和分類與進化方面的研究建立起了堅實的學術聲望,1937年被《美國科學人》雜誌列為該年度明星科學家。

  1938年,金賽接手一門前後有數個教授教過的婚姻課程。金賽從生理角度進行分析,使他成為這門課程最受歡迎的教授。許多學生前來向他諮詢有關性的問題。他逐漸意識到,在對性的了解上存在一個巨大的空白,性的研究是重要卻長期被忽視的領域。這促使他開始收集有關性行為的資料。1947年,金賽建立了一個非盈利的性行為研究機構,這個機構發展成今天的「金賽性,性別及繁殖研究所」。

  金賽與他的研究人員試圖理解多樣化的人類性行為。金賽首先對哺乳動物的交配行為普遍進行研究,慢慢地他開始拍攝人的性行為過程。他只能拍攝參與研究的研究人員們及其配偶,加上少數志願者。若干年之後,這種觀察方式才被廣泛接受作為科學探尋的一種方法。
金賽與他的研究人員共收集了18000個性歷史的案例。其中,金賽本人就參與了7985個案例的採訪與調查。調查對象來自各行各業,有走私釀酒犯、神職人員、辦公室職員、心理醫生、律師、婚姻諮詢師;有相當有錢的人,也有領社會救濟的窮人。每一個案例,採訪對像要回答多至521個問題。覆蓋社會、經濟、體質和心理的數據。涉及婚姻史、性解決方式、異性戀史和同性戀史等等。調查的結果是兩部開創性的著作《人類男性性行為》和《人類女性性行為》,統稱為《金賽報告》。兩部書均售出近30萬冊,被譯成11種文字。

  第一部書出版於1948年,很快成為暢銷書,金賽則成為著名的「性博士」。到第二部書出版之前(1953年),全美國都在等著看金賽博士對於美國女性性行為有什麼新發現。金賽在書出版前幾個月邀請了來自美國各地和英國,德國,丹麥,瑞典,澳洲等著名媒體的記者向他們介紹了第二部書的主要內容,並要求這些記者們簽一份協議,內容包括:稿子不能超過5千字,必須經他本人審閱,且不得在出版日8月23日之前發表。於是,8月23日被世界媒體稱為K-DAY (Kinsey金賽日)。

  到了K日,人們紛紛湧到報攤去看關於金賽的報導。全美幾大週刊《時代》、《生活》、《新聞週刊》等都進行報導。第二部書也很快成為暢銷書。

  金賽報告的若干結論呈現了一個人們所不認識的美國,或者說揭去了面紗的美國。比如在一個仍然視婚前性行為為不貞的年代,金賽調查表明半數以上的男女有過婚前性行為;再比如,金賽調查表明的有同性戀傾向和行為的比例大大超過人們的想像。這些結論對四五十年代的美國社會的震動是可想而知的。

  1956年金賽在62歲時因心臟病去世,留下他結婚35年的妻子克拉拉和3個孩子。座落於印第安納大學的金賽研究所,至今繼承著金賽的研究遺產,繼續著對「性,性別和繁殖」課題的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