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諜對諜--Syriana

辛瑞那/谍对谍/迷中迷

6.9 / 134,307人    128分鐘

導演: 史蒂芬葛漢
編劇: 羅柏貝爾 史蒂芬葛漢
演員: 喬治克隆尼 麥特戴蒙 亞曼達彼特 克里斯庫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憑虛御風

2006-02-02 08:59:52

無處不在的政治


不知是哪個盜版商給《Syriana》起了「諜對諜」這麼一個名不副實的蹩腳名字,讓我一開始就對這部電影抱有了錯誤的期待。在我的印象中,與「諜」有關的電影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類似「007」系列的,描寫特工不畏艱險完成任務的電影;另一類是類似《Mission Impossible》和《The Bourne Identity》系列這樣描寫特工被人誣陷,受到追殺,最後在自己的努力下恢復清白,嚴懲敗類的電影。都少不了錯綜複雜的案情、艱難險重的任務、機智勇敢身手矯健的主角、能力強大卻處處稍遜主角一籌的敵人,也少不了精彩激烈的打鬥或者槍戰,少不了世界各地的瑰麗風景。當我滿懷著看一部類似《The Bourne Identity》這樣驚險刺激的特工片的期待,坐在電腦面前觀看這部頗受好評的新片時,才發現自己被這個蹩腳的中文名字戲弄了。
 
的確,《Syriana》與間諜有關,但特工和間諜絕對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片中的中情局駐中東地區特工也只是四個主角之一。扮演該特工的 獲得金球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除了沒有傳統的特工主角之外,這部影片也沒有上面提到的所有要素。相反,這部影片充滿了政治人物和大型企業集團之間的利益爭鬥,充滿了不同利益集團之間或明或暗的博弈。特工不過是為了實現這種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導演真正要向觀眾傳遞的資訊是,在中東這個世界能源主要產地,在這個受到傳統阿拉伯文化影響、與西方截然不同的地區,在這些缺乏民主政治的國家裡,大國間的利益博弈每天都在通過各種或明或暗的形式進行。而由巨型跨國公司帶動的全球化浪潮損害了社會底層民眾的利益,造成了財富的兩極分化,使得中東成為了恐怖主義滋長的溫床。讓觀眾看到隱藏在表象之下的政治陰暗面,大概才是導演的意圖。
 
為了這個目的,導演設置了四條主線,四個主角分別是:一個執行任務失敗的特工、一個因為兒子意外喪生而成為沙特王子經濟顧問的石油業務分析員、一個因為懷疑中國公司的併購交易中存在非法行為而受命調查的律師、一個因為公司併購而被解僱最後成為恐怖份子的中東少年。曾經拍攝過《Ocean's Eleven》的導演 以自己最擅長的多線式敘述手法,交替講述四個主角的故事,只是到最後他們的命運才彙集到一起。不過我認為這種敘事手法在《Syriana》中並不算成功,因為在整部電影的前半部份,人物之間基本沒有關聯,我覺得自己好像在看一本沒有剪輯過的、存了四部電影內容的錄影帶,看得暈頭轉向,一頭霧水。這樣的敘事結構恐怕很難吸引觀眾。
 
為了與主題相映襯,影片採用了寫實風格的拍攝手法,很多鏡頭的剪接都不符合傳統電影的處理方式,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彷彿是新聞影像的片斷一般。最絕的是最後王子的車隊被美國飛彈擊中時,鏡頭竟然在爆炸進行到一半時切開,這種剪輯手法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至於演員的表演,只能說中規中矩,卻並不覺得有多出色。因為四條主線同時進行的敘事手法本身就決定了所有演員戲份都有限,不可能有太多出彩的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