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砂之謎--Under the Sand

沙之下/枕边谜/沙堆下

7 / 11,416人    92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奧桑
編劇: 法蘭索瓦奧桑
演員: 夏綠蒂蘭普琳 布魯諾克立莫 賈克.諾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milie

2006-01-15 14:33:32

永遠達不到的終點


《沙之下》拍攝於2000年,女主角Charlotte Rampling是一名英國演員,當時已經55歲。從電影海報上看,她的容顏怎麼都不符合《世界報》的評論——「Charlotte Rampling的面容令François Ozon的電影熠熠生輝。」但當我看到那個鏡頭時,我完全信服了:

Marie仰面躺倒在床上,幻想之中,兩個男人一左一右替她脫了鞋子,輕輕撫摩她的腿,接著是身體,然後是她的臉。四隻飽經風霜的男人的手,撫摸著她的臉龐。她閉上眼睛,臉上洋溢著無限的滿足,此時此刻,她臉上的皺紋似乎都消失不見。那是一張服喪的微笑的面容,看不到任何痛苦的面容。她的雙手無比珍惜地撫摸著那四隻手,彷彿要確認有兩倍的Jean在她的身邊。一張臉,六隻手,整個鏡頭變得驚人的擁擠!

François Ozon對英國女作家的一些極端行為頗為關注,在他的唯一一部英語片《游泳池》有了更充分的體現。《沙之下》裡,Marie是一位大學老師,教授英國文學,極度迷戀著維吉尼亞 Woolf(1882年—1941年,英國女作家和女權主義者)的小說。她兩次喃喃讀到Woolf在《海浪》中寫的句子:「我失去了青春……我有一種感覺,我要發瘋了,我聽到了聲音,我無法集中思想工作。我嘗試著與之鬥爭,但我無法再繼續鬥爭下去。你給了我所有的幸福。你是如此完美,但我不能再打擾你的生活了。」這一段其實是Woolf本人的真實感受,和她最後留給丈夫的遺書如出一轍。1941年3月28日,Woolf在自己的口袋裡裝滿了石頭,在她家附近投河自盡。

影片中,觀眾和瑪麗似乎一度放棄了尋求Jean真實死因的使命。Marie回到巴黎,照常和朋友聚會聊天,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她繼續給Jean買領帶,回到家和他聊天,向他炫耀自己新買的紅裙子……直到她發現一個事實,Jean在失蹤前患有憂鬱症,難道是他蓄意安排的?海邊警署打來電話,說找到了一具腐爛嚴重的男屍,手錶和游泳褲和她描述的特徵相符。她鼓起勇氣去認屍,當她看到手錶時,失聲笑了出來,說那完全不是她丈夫的手錶。觀眾本來以為真相揭曉得時刻到了,但是真相永遠都被埋葬在沙之下,再也觸摸不到了……

最後一幕,Marie重新來到那片空空蕩蕩的海灘,突然望見一個身形和她丈夫相似的男人矗立在遙遠的地方。她踉蹌地向那個模糊的男人奔去……觀眾似乎也和瑪麗一起奔跑起來,在沙灘上,彎彎曲曲地朝向一個永遠達不到的終點奔跑而去……

這是典型的法國式結尾,也是典型的Ozon式結尾,Ozon解釋說,最後一幕中的那個男人可能是Jean,也可能是別的男人,可能回到原來的生活,也可能是另一場生活的開始。在結尾利用人物的模糊回歸,展現給觀眾一個更大的想像空間,這種手法在《游泳池》裡也可窺見一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