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圣女贞德/圣女贞德的故事/卢贝松之圣女贞德

6.4 / 69,741人    158分鐘

導演: 盧貝松
編劇: 盧貝松
演員: 蜜拉喬娃維琪 達斯汀霍夫曼 費唐娜薇 約翰馬可維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孤雲

2006-01-11 14:01:19

《聖女貞德》解讀


《聖女貞德》解讀

文/魏英傑

昨天中午,隨便放了剛買來的《聖女貞德》,片子近三個小時,1999年拍的老片子,呂克-貝松導演。這部長片讓我深深迷戀,連後來上班途中在地鐵打盹都在夢裡回味。不過好像沒有人提到,這部片子的敘事可以分為三部曲。

第一部份主要是建構聖女貞德的神性,從貞德小時直到被虜為止。貞德童年時對上帝的迷戀,以及後來發生在她身上的諸多神蹟,還有她以上帝使者名義面見法王查理,直至率領法軍贏得第一場戰鬥勝利,最後以一人之力令英軍撤退,收復奧爾良,都著力體現其神性。由此,影片的各種渲染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她那稚嫩的略帶哭腔而沙啞的呼喊,不僅感染了法軍,也非常有說服力地讓人相信,她確實是上帝的使者。在這部份中,相信很多人都會為其神聖的形象而流淚,甚至可能恨不得馬上皈依上帝。

然而,自貞德被捕到她在那份供詞上籤下一個×字(她不識字,這相當於畫押),影片一一對此前營造的貞德的神性進行解構,顛覆。貞德不再聽到上帝的呼噢,不再見到上帝的「顯靈」,替而換之的是一名黑衣老者(應該是撒旦的化身)。這是電影敘事的第二部份。在教廷審判與黑衣老者的雙重拷問下,貞德的意志逐漸瓦解,最後連自己都懷疑起自身行為的正義性。最具解構色彩的片段,一是黑衣老者提醒她,她所謂的神蹟,很可能有多種合乎邏輯的理由,只不過她選了上帝顯靈這一種而已(在對話的時候,鏡頭切換了多種可能性所可能出現的鏡頭,極具反諷效果)。二是,黑衣老者提醒她,她在戰場上呼喊的是,以她的名戰鬥,而不是以上帝的名。在與魔鬼的對話中,作為聖女貞德的形象開始消褪,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可能是患有精神分裂病症的、具有邪惡性的貞德。當貞德還是小女孩的時候,目睹了一場對她最具刺激性的悲劇——她的姐姐被英軍刺死並強姦。這一經歷可以用來解釋貞德後來為什麼狂熱地相信自己是上帝派來幫助法王消滅英國人的使者。當然,這是影片所暗示的。這一部份敘事,解釋權在撒旦這邊。當時的鏡頭讓我認為,如果貞德為撒旦變成上帝的形象所欺騙而變成第一部份那樣(可以解讀為瘋狂、嗜血、不可理喻),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此,貞德的形象儼然是撒旦的使者。

第三部份敘事,是貞德籤押後到站在行刑台上被大火燒死。在這裡,貞德恢復了對上帝的信仰,同時也成為一個凡人,具有悲憫、痛苦、信仰等人性的人。這也是對貞德的世俗闡釋。注意,這一形象的伏筆早就開始了:她爬上城牆被箭射中倒下,受了重傷(上帝使者怎麼可能受傷?);她預言會在黃昏之前拿下城池,結果預言失靈;攻打不下巴黎城——表面原因是軍隊數量少,是法王想談判導致了這樣的結果。不過,如果她是上帝的使者,應該不用一兵一卒也能夠獲得勝利才對。這一切都在暗示,對貞德的行為解釋還有多種可能性。到這裡,貞德終於不再是上帝的使者,也非撒旦的化身,而是一個為異國入侵、親人遭辱而憤怒的普通人。當然,還是一個有著超乎尋常意志的女戰士。當法國節節敗退之後,人們太需要一個具備頑強意志的領袖來帶領他們贏得一場勝利了。同時,在那樣的年代,再沒有比以上帝的名更能激發人們的正義感和鬥志的方式了。貞德就是迎合了這種歷史需要的人,即使她當時20歲還不到。

最終,我們從中影片拼湊出貞德的完整形象:她對上帝充滿熱愛,她經歷過一場刻骨銘心的變故,她以無以的倫比的激情,喚醒了法國民眾抵抗英軍的鬥志。所以,她依然是聖女貞德。在她將死之時,她的肉體經受著火的煎熬而扭曲,她的靈魂卻堅強無比,她的眼裡見到了上帝的光芒。呂克-貝松說:「我喜歡電影的結尾。 貞德歷盡艱苦後感悟到命運的飄忽,但她接受命運的安排,可以讓我們從中學到很多。五百年來,貞德的形像被利用的成份居多,因此我希望藉此片讓她回歸獨立的身份。」由神性-魔性-人性三部曲,呂克-貝松完成了貞德的形象還原工程。

2006年1月11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