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絲絨金礦--Velvet Goldmine

天鹅绒金矿/紫醉金迷/丝绒金矿

6.9 / 38,340人    118分鐘

導演: 陶德海恩斯
編劇: 陶德海恩斯
演員: 伊旺麥奎格 強納森萊斯梅爾 克里斯汀貝爾 東妮克莉蒂 Eddie Izzard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布宜諾斯

2006-01-08 23:54:04

天鵝絨金礦


終於下載到了慕名已久的《天鵝絨金礦》,看完後卻說不上有什麼感覺。故事很好,拍攝剪接很華麗,但有些凌亂,運用了很多mtv的手法,人物塑造也有些不夠清晰。但總歸來說,還是一部好看的電影,裡面的歌也都是很有水準的。

電影的劇情大致應該算一部傳記,人物原型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華麗搖滾(Glam rock)領軍人物David Bowie,其與另一搖滾歌手Iggy Pop的一段故事。以一位記者挖掘新聞材料為源起,用追溯自己和採訪他人的方式,串起一段帶著特定年代烙印的回憶。

下面簡單列幾點予我深刻印象的東西。

1、年代思潮。年輕人們崇尚性別模糊的妝容,「兼愛」的性別取向:「我喜歡男孩,也喜歡女孩,他們都很棒,沒有什麼區別。」電影是以作家王爾德的出生為開幕的,並以王爾德的一枚胸針貫穿始終,在人物之間傳遞贈送著。說明這種思潮與王爾德唯美主義的聯繫。唯美主義崇尚藝術的無目的性即「為藝術而藝術」,信仰藝術即「藝術高於生命,高於神祉,高於一切」,並且斬斷藝術與生活的聯繫「藝術不該來源於庸俗低下的生活,反而生活應該追慕藝術」。劇中以大衛·鮑伊為原型的人物布萊恩·斯雷在記者會上被問「為什麼要那樣化妝」時,回答道:「因為搖滾樂是個娼婦,它應該是妖艷動人的,戲劇化的,音樂是一個面具,在我的花邊裙和薄紗中都是真實的迅息。」毫無疑問這段話很酷,但真實的迅息是什麼?他並沒有講。但按唯美主義的論調,藝術即是真實,其他皆為虛無。而對於性別概念的模糊,也是一種抗爭:越是界限分明,不可動搖的東西,越是需要打破的。因為既定的性別身份是跟隨著每一個人的出生而存在的,所以從這裡入手最有力。而正是因為這種抗爭的直觀,並且切實地關係到每一個人,所以能引起翻天覆地的反響。片中的記者這個角色便是以自身的覺醒成為此劇的重要組成部份:他在造訪布萊恩思雷故人的同時以自己十年前的迷戀斯雷的經歷成為本片一條重要線索。

2、超現實與象徵。其實是導演刻意用了一些非現實的手法來表現人物的互相影響,比如那枚王爾德的胸針,從傑克費瑞到斯雷,再到柯特,最後轉給那個記者,基本被每個人都擁有過,並沒有明確表現出互相贈送之類的情節,在鏡頭中只是表現出了一個事實:他們都佩戴過那胸針。而每個擁有它的人都具有一種思想上的傳承意義。它好像是一枚有魔力的符咒,是思想核心的象徵。而很多的場景都有一些漂浮感,如傑克與斯雷的那場吻戲,至少我是沒有分清楚是發生在現實中還是想像中,不過那並不重要,只要把那種慾望與受到感染的衝擊表達出來就是達到目的了。

3、喬納森。片中布萊恩·斯雷的飾演者,第一主角。十年前的喬納森真是漂亮啊!無論是齊肩金髮還是後來的藍色短髮,都十分有魅力。關鍵在於他脆弱而精緻的氣質,十分適合中性打扮,但演技還是稚嫩了些,那種迷茫無力感是有的,後期的頹廢空洞也是有的,但是稍顯呆板單一,不夠錐心刺骨,畢竟他要詮釋的是一個在精神上有很多表達空間的角色。但總的來說,一個過於漂亮的面孔雖然不足以撐起一整部戲,也是夠養眼的。

4、伊萬·麥克戈雷格!!他規規矩矩的紳士形象夠帥氣正經,而在這部《天鵝絨金礦》裡他給我的感覺唯有震撼震撼還是震撼!片中他留長了頭髮,樣子很像已故的涅磐主場Kurt Cobain,表演風格是模仿Iggy Pop,但是他就是柯特·懷特,劇中的他暴躁而茫然,依賴毒品,彷彿不在乎擁有和失去,卻在演唱會上發現了斯雷而唱歌唱到力竭而飲泣。他在台上裸著上身唱得渾身顫抖,激動時可以把褲子也脫掉,他的嗓音高亢而沙啞,唱歌其實也是在嘶吼,就連他講話時聲音也是富有顆粒感的,實難讓人聯想到後來在《紅磨坊》中那個唱著清亮情歌的純美年輕人。作為英國上一批新生代演員的主力代表,雖然他也正漸漸被好萊塢同化(不由得聯想到市儈氣漸濃的休·格蘭特),但伊萬不能掩蓋的精妙演技與個性而無拘束的衝擊力仍在一部部的獨立影片中放著奪目的異彩。

5、電影的音樂。從對音樂的表現和紀錄本身來說,這部電影對glam rock具有時代性的紀念意義。David Bowie的歌我聽得不多,也不甚鍾愛,但也不妨礙我喜歡上這部電影的音樂。這種無處不在的配樂方式也是我最偏愛的。我一直覺得,搖滾樂的精髓在於感染力,其魅力只有在現場才會得到完美體現,棚裡出來的徒得其表,毫無靈魂。這部電影裡面,無論是布萊恩·斯雷在公園裡抱著吉他眼神冷漠地唱著一支安靜的歌,被下面聽眾說成「那個老太婆是誰」,或是柯特·懷特狂躁的演出,都給人以莫名的感動。而柯特進棚以後卻因走音被連連cut,以致憤然出走,分明是種對在商業中漸漸淪喪的音樂的反諷。雖然說glam rock最大的影響突出體現在對樂手整體風格的革命性塑造上,如華麗的衣飾與妝容,音樂則相對來說稍顯黯淡,但仍然有很多傳世之作。在這部致敬式的電影中,由於其本人的反對,很遺憾沒有用到David Bowie的歌。很多人愛那首在電影中暗示這布萊恩和柯特感情的《Satelite Of Love》,我則更喜歡《Ladytron》,由喬納森演唱,有些壓抑的,隱忍著即將爆發的情感,十分動人。


連結:華麗搖滾狂想曲
http://hk.netsh.com/eden/bbs/1364/html/table_2095149.html

影片中人物原型的故事:

「同時和他們有關的另一位美國人Iggy Pop,來自密西根。他是底特律搖滾的化身,即激進又暴力。60年代末傀儡樂隊(The Stooges)成立,他們的第一張專輯不但嚇壞了他們的父母和所有親友,也一併將當時昏昏欲睡的美國搞得天翻地覆。70年發行的第二張唱片《Fun House》更為經典,其中的《T.V. Eye》就是《天鵝絨金礦》中Wild首次出場,一嗓子把正準備離場的Slade震住的那首歌。(但電影中並沒有使用原聲,是由Ewan McGregor演唱的)1970年以後,樂隊的成員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動,而靈魂人物Iggy的毒癮又實在太嚴重——那段時期樂隊名存實亡。

後來及時出現了一位天使——72年David Bowie美國巡演之後,他找到了Reed,也一併把Iggy帶回倫敦,幫他錄製新唱片《Raw Power》。之後由於Iggy對毒品的過份倚賴,73年樂隊的簽約公司實在無法忍受,終於與他們解約。在這種情況下,Bowie仍對他不離不棄,積極的幫他戒毒(儘管最後的結果是自己也染上了毒癮),並在音樂事業上一直支持他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