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越戰獵鹿人--The Deer Hunter

猎鹿人/越战猎鹿人(台)/猎鹿者(港)

8.1 / 361,926人    183分鐘

導演: 麥可西米諾
編劇: 德里奇瓦什本
演員: 勞勃狄尼洛 約翰卡佐爾 克里斯多佛華肯 約翰薩維奇 梅莉史翠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週六我要休息

2006-01-08 08:05:22

獵鹿人:One-Shot Kill



分成幾個點來寫,對我來說要容易一些。

一部關於越戰的片子。了解導演/編劇如何安排故事的發生背景應該有助於對於電影的理解。 那麼就從故事背景開始吧。

1。俄羅斯裔美國人。賓夕法尼亞洲的一個鋼鐵小鎮:clairton。

三個小時零三分鐘的影片,三分之二的故事都發生在這個小鎮。小鎮是絕大部份是俄羅斯移民。而片子的主要人物:Micheal, 尼克 和史蒂夫n 是第二代移民。他們叫著美國的「名」,不過仍然用這俄羅斯的「姓」。雖然他們不過是第二代移民,他們對於「美國人」身份相當認同,同時他們也是「愛國「的。他們這些「獵鹿人「盼望著到越南戰場上「殺敵」,他們的獵物不再是「鹿「而是「越共「。導演寥寥數筆便表現了他們的心情。比如他們下班後,同事們對他們的祝福。尼克興奮的答覆。影片的婚禮場景上。當主持人宣佈Micheal, 尼克 和史蒂夫n將去越南「報效祖國「的時候,全場一片歡呼。甚至他們離開婚禮的時候,這些俄羅斯裔的人們唱起「喀秋莎「送行。「喀秋莎」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有過重大作用。兩個不同的戰爭,「愛國」的人們並未曾想過。是否有點盲目?

片子另有一處,尼克在醫院裡,醫生詢問nick 的姓名。當得知nick的姓氏後,醫生隨口說了一句「這是個俄羅斯姓氏嗎?「 尼克沉默了一會兒,說「不,美國姓氏。「

2。獵鹿人的one-shot kill。

誰是獵鹿人?答案有好幾個:

1。Micheal, 尼克,史蒂夫 還有他們的另兩個朋友。他們的愛好之一是上山獵鹿。

2。Micheal,尼克, 史蒂夫:曾經的獵鹿人,現在將要上越南戰場殺敵人。

3。Micheal:我想,影片的重點應該在與Micheal 和他的one-shot kill。而one-shot kill將貫穿整個影片,這應該是理解影片的關鍵。 Micheal認為獵鹿就應該一槍致命。這是一個獵人的技巧,勇氣,男性氣概。也是他與獵物之間的較量,而獵人能以一槍結束戰鬥。 Micheal抱著這樣的信念上了戰場。他們三人被俘虜了。越共游擊隊折磨所有的俘虜。其方法就是俄羅斯輪盤的賭博。這場賭博,從一個角度來說,可以說是「one-shot kill」, 因為一旦遇見槍膛裡的子彈,的確是一槍致命。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卻不是一槍致命。在那一槍之前,他們要經歷怎樣的緊張和心理折磨。這個時候,他們不再是獵人,而是獵物!Micheal最終在這場獵人與獵物的較量中勝出。可是雖然他們逃出來了, 尼克在這場one-shot kill的遊戲中精神徹底被摧毀,留在西貢繼續他的俄羅斯輪盤的賭博(one-shot kill). 史蒂夫n在逃離的過程中,腿骨摔斷,後被截肢。Micheal回到小鎮上,每個人的生活被撕裂。Micheal悄悄的避開了他的歡迎party。他和另兩個朋友上山獵鹿。當他瞄準目標的時候,竟然有意識的放了空槍。Micheal這個one-kill shot的推崇者,在重新做回獵人的時候,已經無能了!(有意思的是鏡頭緊接著給了那頭被追逐的鹿,它大大地溫柔的眼睛看了看micheal,然後大搖大擺的走了)而這場所謂的one-kill shot的遊戲,傷害了所有直接參與,間接參與的人們,扯裂他們的生活。戰爭,和傷痕將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份。


讓我們繼續。

片子的關鍵詞「one-kill shot」。這個遊戲在片中出現三次。整個影片可以分為大的三幕:第一幕在clairton。Micheal玩獵鹿人的one-kill shot的遊戲 (獵物的生命是遊戲的獎勵)。第二幕在越南,他們三人被俘。被迫玩俄羅斯輪盤決定生死。在這裡,生命是賭注。我猜測,就是在這場賭博中,Micheal其實發現了比自己更強的對手。在戰場上,在被美國人踏上的土地上的越南軍人。完全沒有對生命的尊重,完全是動物之間你死我活的較量。第三幕是micheal回到越南尋找nick。我猜測,自從被俘,被虐的經歷之後,nick心理是隱隱有著自我毀滅的意識的。他留在西貢參加俄羅斯輪盤的賭博。上一次是他被迫,而現在是他的自願。他以自虐的形式摧毀自己對於戰爭的記憶,並希望有一天被遊戲殺死。尼克沒有死在戰場上,沒有死在越共手中,最後死在自己手中。有點諷刺嗎?

那麼,是不是,還有一個獵鹿人?那就是「美國」?當他試圖以one-shot kill的手段將越南戰爭速戰速決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捲入了一場獵人與獵物的無休止的較量之中。越戰從1961年持續到1975年。而到底誰是獵人,誰是獵物,後來似乎也不是美國所想,所安排的。美國在亞洲戰場的一場主要戰爭以失敗而告終。它參與了殺人的遊戲,卻被人所殺。

你可以將這部片子看作是關於 「越戰「題材的影片。而更廣義的講,這恐怕不僅僅是關於越戰,而是戰爭,生活和人性。不是嗎?其實片子中,還有其他的:比如朋友之間的友情。

3。電影還是歷史?

影片主要從「美國人」的角度拍攝。

這個時候,「美國人」成為了戰爭的受害者。列舉幾個鏡頭吧:

其一,美國軍隊襲擊過一個村莊後,一名越共游擊隊員進入村莊,將一顆炸彈扔進藏滿了村民的地窖!並開槍要殺死一名抱著孩子的越南婦女。Micheal得見,用火焰噴射器殺死那名越共。

其二,Micheal,nick 和steve三人被俘。受虐待。

片子直接與戰爭有關的鏡頭只有寥寥幾個。觀眾得出的印像似乎是:人都是越共殺死的。

當然,影片作為藝術創作,不能完全等同於歷史。據說有很多評論對獵鹿人的政治正確性提出過批評。導演Cimino對此的回答是:影片是超現實主義,而不是現實主義。電影創作不等同於歷史。

原諒我這個土人,只好查了一下,超現實主義是現代電影的一種運動,1920年興起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潛意識的種種狀態。那麼這麼說來,更能明白的理解導演的意圖了。戰爭的意象,甚至是碎片的意像在潛意識中的反映。而導演將此表達出來。

可是對於很多的觀眾而言,影片,新聞報導,道聽途說,構成了他們了解外部世界,比如亞洲,比如某場戰爭的全部資料來源。我記得老舍的小說「二馬「中有一段:

「在倫敦的中國人,大概可以分作兩等,工人和學生。工人多半是住在東倫敦,最給中國人丟臉的中國城。沒錢到東方旅行的德國人,法國人,美國人,到倫敦的時候,總要到中國城去看一眼,為是找些寫小說,日記,新聞的材料。中國城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住著的工人也沒有什麼了不得的舉動。就是因為那裡住著中國人,所以他們要瞧一瞧。就是因為中國?歉鋈豕運撬奼愀僑呵誑嗄屠停諞煊蛘曳鉤緣幕思?上一切的罪名。中國城要是住著二十個中國人,他們的記載上一定是五千;而且這五千黃臉鬼是個個抽大煙,私運軍火,害死人把屍首往床底下藏,強姦婦女不問老少,和作一切至少該千刀萬剮的事情的。作小說的,寫戲劇的,作電影的,描寫中國人全根據著這種傳說和報告。然後看戲,看電影,念小說的姑娘,老太太,小孩子,和英國皇帝,把這種出乎情理的事牢牢的記在腦子裡,於是中國人就變成世界上最陰險,最污濁,最討厭,最卑鄙的一種兩條腿兒的動物!」 (我列出這一段只時是為了說明電影,文學和新聞有可能對於受眾產生的影響。請我們不要因此為中國的國民性發生辯論。這不是文章的意圖。)

  老舍寫二馬的時間是上世紀二十年代: 而現在,我們仍然在經歷同樣的偏見。

不過,片子一開頭涉及越戰的時候已經由一名從戰場上下來的軍官定性了「fuck it」.

至於影片的意圖,導演已經很好的表達了。

另外,片子裡面俄羅斯輪盤賭博場面,對於一名女性觀眾的心理素質簡直是絕大的考驗,衝擊性實在是太大。 而我竟然前後看了好幾次影片,為的是懂。片尾,nick和micheal玩俄羅斯輪盤賭博的場面,nick的表情,一槍致命時候的表情。我在想,nick是不是後悔了?

Walken演得比De Niro好。他拿了最佳男配角。

1978年最佳奧斯卡獎影片。拿下五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效,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票房亦可觀。最後,超過四千九百萬美元的收入。(影片投資一千五百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