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男人四十--July Rhapsody

男人四十/JulyRhapsody

7.1 / 1,108人    103分鐘

導演: 許鞍華
編劇: 岸西
演員: 張學友 梅豔芳 林嘉欣 葛民輝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ookbug

2005-12-27 22:00:29

四十而惑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然而事實上,人到四十能夠做到事事不惑嗎,恐怕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十年之前,許鞍華的一部《女人四十》憑藉蕭芳芳不著痕跡地完美演出,將事業與家庭的雙重壓力下的四十歲女性的悲喜與甘苦刻畫的淋漓盡致,其對情緒控制之遊刃有餘,讓人嘆為觀止;時隔七年之後,《男人四十》的終於出現,以學友的突破和阿梅的深刻,以及岸西的穿針引線,為四十歲男性的煩惱與無奈與做了別樣的註解,堪稱完美。

    單就演員來說,也相當值得期待。林嘉欣的美麗算得上是一次驚艷,她那幾分嬌嗔和幾分誘惑,將一個十七歲女生的青春、早熟與性感演繹得讓人如醉如痴。張學友的演技自《旺角卡門》得到承認以來,一直沒有什麼固定的走向和風格,這一次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在國文教師形象的塑造上,瀟灑有餘,儒雅不足;不過從對四十歲男人心理的把握上來說,也算是有很大突破的。梅艷芳對妻子的這一角色顯然有了自己更多的理解和領悟,無論是舉止,還是眼神,都折射出梅姐戲裡戲外的內斂和成熟,讓人平添了許多唏噓和懷念。

    看許鞍華的電影,一方面總是折服於她的細膩和從容,比如《女人四十》與《客途秋恨》;另一方面,也總能深深地感受到她作品當中凝重的社會歷史感和厚重的人文關懷,比如《投奔怒海》和《千言萬語》。可以說,在紛紜的香港影壇,她可以算得上是一面旗幟了。

    《男人四十》的出現,依然是許鞍華影像風格的一種延續。唯一與以往不大一樣的,是貫穿整個影片的濃郁的文學氣息,讓一個現代情感題材的作品平添了些許古典和浪漫的氣息。這顯然是許鞍華的刻意而為,卻也不能算是賣弄和穿鑿。畢竟作為文學碩士出身的許鞍華的這些處理,讓影片帶上了更多的個人色彩,也更加性情,乃至煽情。


    《萬曆十五年》
    影片的第一個鏡頭,便是四十歲的林盛國(張學友)悠閒地躺在沙灘椅上看著一本書。鏡頭並沒有隨之拉進,卻已經讓一個熟悉的封面躍入我的眼簾。緊接著,林與自己的長子安然聊起了黃仁宇的這本書。此時,遠景是一群在海灘上嬉戲的小孩,和眼前的這對父子一塊,享受著夕陽西下的自由和恬淡。

    黃仁宇在書中講到:「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然而之所以要以這一年為題來論述自己的所謂「大歷史觀」,是因為黃以自己敏銳的眼光,在如此四海生平的景像之下,看到了大明王朝潛伏的深刻危機。而公元1587年,在黃仁宇看來,不過是大廈將傾的一個契機;就好像在我看來,許鞍華以這樣一本書開始自己故事的講述,也無非是中年危機爆發前的一個像徵。

    果然,安然的一句話,如同一個石子投在水中,打破了所有的悠閒和寧靜。

    「老爸,你和媽媽吵架了?」

    影片沒有就此轉入林的家庭矛盾,而是回到了美麗的中學校園,美麗的中學女生。

    林是一個再也普通不過的中學教師,教國文。林的任課水平應該還算可以,至少能夠做到揮灑自如;只不過學生的了無興趣,決定了林在講台之上也不得不常常得過且過,隨波逐流。而講台之下胡彩藍(林嘉欣)的寥寥幾筆,既畫出了自己心中的愛慕之心,也勾出了整個影片的一條情感主線。

    看來事業有成在林盛國這裡,似乎是談不上的。

    果然,在不久之後的老同學聚會上,林的沉默和窘迫以及執拗與其他人等的世故和闊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林在這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好帶著鬱悶早早地回了家。

    於是我們看到了久違的梅艷芳。

    這依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四口之家,一對了無激情的夫妻,兩個性格迥異的兒子,幾個略顯擁擠的房間。阿梅在這裡飾演林盛國的妻子陳文靜——確切地說應該是專職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

    然而這一切又似乎在暗示著些什麼:這樣的夫妻,這樣的兄弟……

    在這裡不得不佩服岸西處理過渡和細節的了得。《甜蜜蜜》的精細已經證明了一切,《男人四十》的純熟,無疑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超市。

    人聲鼎沸。

    林與靜推著車子,從貨架上往下拿著東西。

    突然,鏡頭之外的靜淡淡地說了一句,讓整個超市似乎寂靜了下來: 「盛老師回來了。」

    一段尷尬的沉默之後(其實只有幾秒鐘),鏡頭轉向了靜的一邊。那腳下的兩袋大米,凸顯出兩人內心的不平靜。

    終於,所有的衝突和矛盾一個接一個地浮出水面,四十歲的男人再次走到了迷茫和苦悶的十字路口:
    終於,靜惴惴地跟林說,她想陪盛老師一起走過這段最後的時光;
    終於,胡對林的暗戀愈發明顯,青春的恣意讓林感到無所適從;
    終於,林考慮再三之後,接受了那份800元每小時的國文家教;
    ……

    來自同學聚會上的失落,見到妻子離開後的嫉妒,再加上面對一段極具誘惑力的師生戀情,一個率真、純美、乃至性感的青青少女時的躊躇,似乎都在一瞬間壓在了四十歲的林盛國的肩上,讓他有些喘不過氣來。或許是胡彩藍的一句話說到了他的心上吧:幹嗎活得這麼累呀?暫時解開了他心中的那個結。 於是他索性拋開了一切,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其實當一個人不再想那麼多的時候,愛情原來也是可以簡單而又輕鬆的,甚至一切。

    拋開一切,他可以在對朋友的小孩講述唐詩中享受成功的樂趣;他可以在深圳與胡彩藍的激情一夜中重溫久違的浪漫與心動;他可以直面二十年來深埋在自己與妻子心底的陰影,平靜而淡然……因為人生畢竟不只是一個瞬間,一次悸動,既然該面對的最終還是躲不掉,又何必躲躲藏藏,乃至惶惶不安呢?畢竟無論如何,一切最終都將結束。

    在盛老師的彌留之際,林盛國終於能夠帶著安然——妻子和別人(盛老師)的孩子——來到這個當年最欣賞自己的國文老師的病床前。看著已經人事不省的老師,往日的怨恨和嫉妒都已經隨風飄散,只剩下一種懷念,對生命,對生活,對往事。導演隨後用幾句琅琅的《前赤壁賦》將影片的情緒張力調動到了極限,林盛國一家三口的吟誦,奏出了理想與人生的最強音符: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其實岸西在整部影片的情節設計里,再次運用了《甜蜜蜜》中類似的圓圈手法,以林盛國為中心,讓兩段相隔了二十年的師生戀情,成為一種意象上的輪迴,就好像終點又回到起點一樣。不過,既然二十年前的戀情有了安然這樣的結果和林家三口背負一生的情債,二十年後的浪漫則註定要為之改變,至少在本片導演手中,是不會讓這樣的沉重週而復始的。胡彩藍的泰然自若與無慾無求,讓如今的這場師生戀情有了無疾而終的理由,那本畫滿了林老師肖像的國文課本,成了兩人心中最後也是最美的回憶和見證。林盛國也得以重回理智,整理這即將過去的一切,以及現在和未來,做出自己的抉擇。

    然而重新抱在一起的患難夫妻,是否能夠真正走出四十歲的紛擾和困惑呢?影片沒有告訴我們答案,而用一句林盛國在妻子耳邊的輕聲細語,結束了所有的疑惑:

    「一起去長江看看吧,我們都讀了那麼多李白、杜甫,也該去看看了,一年半後什麼都被水淹了。」

    細細想來,其實惑與不惑與四十還是三十並沒有太多聯繫,畢竟惑是由心生的,真正要能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全在一個「心」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