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無極--The Promise [2005]

无极/ThePromise/MasteroftheCrimsonArmor

5.6 / 8,584人    121分鐘 | USA:103分鐘 (cut version)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張東健 真田廣之 張柏芝 謝霆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趙的趙

2005-12-16 21:18:22

陳凱歌:在名利與理想之間徘徊的人


看完電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部宏大的作者電影。然而,「宏大的作者電影」聽上去不是很矛盾嗎?這也就是此片的缺陷所在。

以前看過一篇報導,說《無極》在北京秘密放映,觀者的感覺是,場面夠壯觀,但是故事情節很一般。沒想到看了之後,果然這個感覺非常強烈。

但你又覺得奇怪了,編劇就是陳凱歌本人啊,每當深沉的娛樂記者和他探討這部影片的創作意圖時,他又說得那麼頭頭是道富於哲理,讓人的確佩服,在電影頻道播出的《無極》拍攝花絮的時候,你也看得到導演多麼精心地在跟演員講戲,掰開了揉碎了充滿激情地,演員也聽得很深入,頻頻點頭……可為什麼片子出來,陳凱歌滿腔的激情和3年的辛苦打拼,以及3個億流水白銀恍然間讓人覺得輕飄飄呢?

其實就是因為這個作者電影場面過於宏大了。他要拍自己的寫的故事,又要拍商業大片,他就駕馭不了了。

也就是說,導演的注意力被不斷地大量地分散著,他要顧及視覺效果,要和各國頂尖的電影人溝通,還要集中精力自己內心的故事,這個,除非是神,要不然很難面面俱到。不是面面俱到並非最壞的結果,最壞的結果是,因為想要面面俱到,而散了神兒,東一拳西一腳,連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都表現不出來了。如果眼睛是靈魂的窗口,而如果電影有自己的眼睛的話,它的眼神是散的。

這個最基本最核心的,還是陳凱歌心理的故事,他一定是被自己感動了,可就像生活中最普通的道理一樣,有的時候你的目標是那麼明確,你是那麼志在必得,可就是在這個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你迷路了。陳凱歌忽略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才華橫溢並不能防止你顧此失彼。

更何況,這個故事的架構本身就很普通,從很多別的文藝作品中都能找到類似的編劇智慧,所以他要做的是怎麼添加更多的細節去完善這個故事,用一個講述者的身份把自己心中的哲理表達得更加到位。

但也許,我只是說也許,陳凱歌想講故事,他很自信自己講故事的能力,所以他忽略了「專心」講故事的意義。

因為他太自信,因為他雖然才華橫溢,但是並非一個堅定的人。

這部電影作為一個商業大片所需要的氣勢,以及國際化標準,以及入圍奧斯卡的野心分散了他的注意力,正是陳凱歌電影生涯的一個隱喻,當他想拍一部好的電影的時候,他總是想得太多,票房,觀眾,美國人,國際大獎,海外市場,輿論,都是些事關名利的東西。所以他會徘徊,會以他的聰明和狡黠想出一個萬全之策,至少不會全盤皆輸。這樣,他往往會忽略一個道理,好的電影是發自內心全力以赴的,是這個導演在拍片的時候只想怎麼把這個電影按自己的意思拍出來的明確目的,而不是什麼「萬全之策」。他更忘了一點,如果自己只是專心拍電影,他是可以拍出優秀的影片的,因為他畢竟是一個了不起的導演。



看一次採訪,陳凱歌說,自己電影中的人物映射了現代很多中國的典型人物,他說,像傾城,光明,無歡這樣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你都找得到。其實,看了電影才知道,《無極》更影射了導演本人的心態。

據說現在陳凱歌和張藝謀關係,已經淡化到普通的「同學關係」了,但這兩個人確有殊途同歸的意思,就是都走偏了。正所謂我生有涯願無盡,別看他們已經被推到了要高山仰止的境地,他們希望得到的還要更多,而這個更多,並不是好的電影,是看上去是電影卻和電影無關的東西。說是名與利未免太直接了,或者也不是那麼準確,但在他們的這種索取當中,能感覺到他們內心的迷失,說嚴重點就是「魔杖」了,也能感覺到骨子裡的不自信。

因為只有不自信的人,才喜歡做些「好大喜功」的事情。而他們內心深處,拔不掉的刺,無非就是好萊塢的虛榮,奧斯卡的虛榮。

而你想想,他們為中國電影的貢獻是什麼呢?只是不斷拍出些真正意義上沒有意思的電影嗎?他們扶植過哪些新的電影導演呢?他們監製過那些小成本卻非常中國的電影呢?他們力挺過那些除了演員之外的電影人呢?

如果說陳凱歌是《無極》中的誰,那我說,他就是光明。一個自負的英雄,有天才的氣魄,卻又因為欲壑難平總是不能光明磊落,最終難行正道。

當然,也許他的理想狀態是崑崙,可他永遠不可能是,因為他放不下的東西太多。在名利與理想之間,在容易的與正確的之間,常常要天人交戰。

電影中有一句台詞是說「真正的速度是看不到的,就像四季變換,就像日昇月落。」是啊,真正的速度既是看不到的,也是不可逆轉的,不知不覺間,陳凱歌從《霸王別姬》的陳凱歌變成了《無極》陳凱歌,張藝謀從《活著》的張藝謀,變成了《十面埋伏》的張藝謀,他們誰都回不去了,因為他們對電影創作本身的渴望還不夠強烈。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