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無極--The Promise [2005]

无极/ThePromise/MasteroftheCrimsonArmor

5.6 / 8,584人    121分鐘 | USA:103分鐘 (cut version)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張東健 真田廣之 張柏芝 謝霆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良友大漠

2005-12-15 09:10:51

《無極》·名著·陳凱歌的文學修養


這篇稿子是我晚上看完《無極》之後很匆忙地寫出來的,要刊發在次日出版的報紙上,因為急著趕寫,有些東西就寫不透了,文字我也沒細看,供各位豆瓣一樂吧。
我對《無極》的印象,應該就是沒有什麼深刻印象。
對它的評價至少說是有些失望,原因是期待太高。這部電影的畫片效果是不錯的,謝霆鋒的演技與劉燁的演技也可圈可點,故事也不太離譜,但細節有些離譜。
這篇稿子,我對電影本身說得不是太多,但我想,看過電影的豆瓣也許才會找到我之所以做此評價的原因。


看過《無極》之後,我冒出來一個結論:與張藝謀相比,陳凱歌的最大長處,就是他可以堅定不移徹頭徹尾的荒唐。其原因是,陳凱歌看起來似乎是個立場堅決的人,而張藝謀的更容易受別人影響。
有媒體在訪問陳凱歌時間過這樣一個問題:「徐楓女士(《霸王別姬》製片人)說過:凱歌不是他拍什麼你就給他拍的導演,你同意這個說法嗎?」陳凱歌這樣回答:「我不想涉及徐楓女士。我覺得這話正該反著說:陳凱歌不是一個你給他什麼他就拍什麼的導演。」
陳凱歌的執拗可見一斑。但看完了《無極》,你會發現「一斑」不見了,「全豹」出現了。
在這部影片中,陳凱歌在執拗地講述著人生與命運的道理,不僅讓他老婆「薩滿神」(陳紅飾演)不時地跳出來講,而且在影片最後處,你會聽到噼哩叭啦的人生獨白,他們就想像觸了電一樣地往外閃耀真理的火花,什麼「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見的,就像風起雲湧,月落日昇」,什麼「你剝奪我做一個好人的權利」,什麼「你不能輕易相信別人」、「所有的東西你都能得到,就看你夠不夠壞」不絕於耳。

或許,陳凱歌之所以敢如此肆無忌憚的深刻,是因為他覺得,把任何東西做到極致都會通向成功。
一、陳凱歌的文學修養
細究起來,這決不是無緣無故的。
拍《無極》之前,陳凱歌的高峰之作當數《霸王別姬》,陳凱歌之所以能很好地把握好這個故事,某種程度可以說,他對段小樓有著很好的理解,因為他就是「霸王」,他知道回營的時候,該走五步還是走七步,不用別人教育他。加上張國榮的程蝶衣,人戲難分,再加上題材本身又是國粹、大歷史,所以這部電影一炮而紅,實不意外。
再再看《霸王別姬》的前前後後,從電影的路數上看,你就知道陳凱歌是個什麼類型的導演,探索的《黃土地》且不說,根據史鐵生的《命若琴弦》改編的《邊走邊唱》,曾大書特書以黃河為母親的「情結」,比寫《北方的河》的張承志還「過」。《孩子王》的原作者是尋根文學的代表作家阿成,小說的意蘊和深刻自不必說;連陳凱歌起初看不上的《霸王別姬》,其作者也是現在身價最高的自由撰稿人李碧華。選擇這些作品,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陳凱歌強調思考、富於文學性的審美趣味。
在寫這篇稿子之前,我特意在GOOGLE里查詢了一下「陳凱歌的文學修養」,結果發現很多人都在稱讚他:
陳凱歌的妹妹陳凱燕剛剛進入北京西城師範附小時,班主任第一次在班上點到她名字,停了下來,仔細而嚴肅地看著她問:陳凱歌是你哥哥?很快她就明白了,陳凱歌作文之好全校聞名,他的作文經常被作為範文在各班傳閱。
余秋雨的妻子馬蘭說:陳凱歌、姜文、李保田都是書迷,他們的成就離不開書籍的滋養。馬蘭很喜歡陳凱歌說的一段話:「讀書就像夢遊一般,等你回到現實,眼睛還是夢遊者的,但身子已到了現實,這種體驗完全是一種幸福。」
陳凱歌的同學、「老冤家」張藝謀說:在我們第五代這幾個導演里,凱歌的文采最好,首屈一指。他文學素養高,感覺也好。他愛讀書,寫得也好。
陳凱歌的老師周傳基說,在他印象中,陳凱歌「文學底子最好,口才也佳」,而且整天談論的都是「國家、民族、社會將向何處去」的宏大命題。
此前,有媒體爆了他最著名的段子:在《孩子王》里,一把砍刀放到桌子上的特寫鏡頭,陳凱歌在導演分鏡頭本子上注了整整一頁紙的內涵闡述,拍《黃土地》時,陳凱歌給扮演翠巧的演員說戲,說你肩上擔的那不是水,你肩上擔的那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
不知,作為《無極》的觀賞者,你是不是也認為這是對陳凱歌最好的旁註?
二、《無極》:轉移與撤退
看《無極》的時候,總有一些很奇怪的聯想與回憶在纏繞著我,比如說薩滿神一出場,我就想起了桑德羅·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衣著紅色盔甲的王的部隊一出現,就想起了福樓拜的名著《薩朗波》;光明大將軍(真田廣之飾)一蹦一跳地出來,就想了黑澤明的御用演員三船敏郎,以及電影《亂》;大將軍一進野地,就好像到了《蜘蛛巢城》;傾城(張栢芝飾)一亮相,就彷彿了看到了希臘神話裡在特洛伊城頭上露面的海倫……
而且,尤以歷史小說《薩朗波》的印象居多。《薩朗波》描寫的是公元前三世紀時,迦太基統治者與在傭兵之間的矛盾,因為統治者積欠傭兵的軍餉,傭兵在利比亞人馬托的帶領下譁變,但不幸的是馬托愛上了迦太基統帥的女兒薩朗波,因為愛,馬託交回了從薩朗波處盜走的神衣,而他也被殘忍地處死,在馬托被處死時,薩朗波的眼光同馬托的眼光相遇以後,如受雷擊一般,也倒地死去。
於是,無極之城與迦太基古城,美女傾城與美女薩朗波,奴隸崑崙(張東健飾)與傭兵首領馬托,公爵無歡(謝霆鋒飾)與統帥阿爾米卡,一對一地跳出來,讓人頭暈腦脹。
在《薩朗波》中,福樓拜以馬托隱喻太陽神,以薩朗波隱喻月亮神,意思是太陽與月亮永遠不能在一起,而這與電影中「月亮」傾城和「太陽」崑崙又是多麼相像。
我無意於在此斷言,陳凱歌是在抄襲。但至少我要說,看《無極》的時候,西洋文化與傳統像巨浪一樣撲面而來。而且,非常顯然的是,陳凱歌導筒下的這些歐化表達,是二十世紀以前的東西,它們是奢侈的,華麗的、狂熱的,原始的,帶有宗教幻覺和命運感應的,有時候甚至是溫潤而色情的。
有趣的是,雖然在福樓拜時代,《薩朗波》誕生後還沒有什麼炒作,但小說還是留下了許多時尚的尾巴,這些尾已與《無極》正在打造的時尚文化一脈相通,傳說,小說《薩朗波》出版後,薩朗波的裝束被描畫了出來,取名 「薩朗波」裝,名流太太們,穿起這種十分誇張的服式參加盛大舞會、宮廷豪宴;再比如,《薩朗波》今天也被Wanadoo製作成了電腦遊戲,也在 「招惹」著網迷和遊戲迷,這款遊戲的介紹里寫著:你是一個成功逃走的奴隸,你會發現這一個時代有關傭兵倒戈的歷史,你是一個生還者,長官的女兒與你墮進了愛河……
     說不定有一天,人們在紀念陳凱歌時,也會《無極》的外景地留一塊石碑,說《無極》就是在這裡誕生。因為福樓拜故居花園的菩提樹下,就豎立著一個紀念碑,一塊鐵牌上頭鑄著一段文字:這條從迦太基的廢墟挖掘出的圓柱,豎立在這個寫《薩朗波》的地方,以紀念福樓拜誕生一百週年。
三、《無極》的功利性猜測
那麼,陳凱歌為何要選擇「轉移與撤退」呢?因為這本身是個推斷,所以看完電影后,我不由有了這樣的猜測:
首先,很可能要怪李安。1996年,李安憑藉《理智與情感》獲得了1996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同時得到美國金球獎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而這部作品就改編自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小說。影片的敘事背景就是不僅令國人隔膜,而且讓歐美人士也感到遙遠的維多利亞時代。但李安還是成功了,有評論甚至認為,李安通過這部電影找到了東西方傳統美德的契合點。既表現了東方傳統倫理道德對「君子」的約束,也反映了西方傳統對「紳士」的要求。
而曾經也闖蕩過好萊塢的陳凱歌卻是碰了一鼻子灰回來的,《溫柔地殺我》是陳凱歌在好萊塢拍的第一部電影,這部由老牌電影公司———麥克梅精心打造的驚悚艷情片,在票房上卻遭遇了重創。影片在巴黎及其近郊上映之初,曾有100多家影院加入「陣營」,然而半月後,只有兩家影院還在放映,在法國的票房只有30萬美金。要知道,法國一直是陳凱歌的「福地」,這樣的刺激不能不說是個打擊。由此,陳凱歌回過頭來學習李安,不能不說是他的一個走國際線路的好辦法。
其次,可能要怪張藝謀。陳凱歌非常急於擺脫張藝謀在無形中給他的壓迫,他要摘掉自己「票房毒藥」的帽子。老謀子攝影出身,技術上日臻完美,使陳凱歌不得不尋找自己的亮點。雖然,陳凱歌肯定比張藝謀會講故事,但這不足以成為「奇兵」,不足於成為制勝的「法寶」。於是,在《無極》中,陳凱歌把寶押在了「想像力」,他要想人所不能想,要把更具視覺衝擊力的電腦特技引進來,要打破正常人的能力極限,要把觀眾放置一個完全無知的世界中去。或許這樣,他才會獲得一種超越。
第三、還可能與台灣導演楊德昌沾點邊。楊德昌的《一一》繼《霸王別姬》之後,也在法國大放過異彩,獲得了2000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大獎,而這部電影的名字也是飽含了中國文化的深義,「一」實為萬物之源,由一才能有二,才能有萬物。
顯然,陳凱歌的這部嘔心瀝血的電影,要有大的境界,當然也要有個大境界的名稱,來自《周易》的「無極」自然成了上好之選,何為無極呢? 易雲 :無極而太極,太極而兩儀。兩儀而八卦,八卦而六十四象。
內容不輸於李安、想像力不輸於張藝謀、電影名稱不輸於楊德昌,誰又敢說《無極》不是部好作品呢?
                               2005年12月14日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