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門--The Doors

大门/火乐焚城/门

7.2 / 99,306人    140分鐘

導演: 奧立佛史東
編劇: Randall Jahnson 奧立佛史東
演員: 方基墨 梅格萊恩 凱爾麥克拉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row

2005-11-17 21:56:51

The Doors


今天看了奧利佛 Stone導演的《大門》The Doors,有的也翻譯成《火樂焚城》,乍一看還會誤以為是戰爭片,不過影片到是的確跟戰爭有那麼一點關係!奧利佛 Stone把The Doors樂隊的主唱兼核心人物Jim Morrison塑造成一個天才的,自負的,反戰的,憤怒的,敏感的,蔑視一切的無政府主義詩人兼酒鬼和癮君子,此外他還是一個性愛和自殘愛好者,這是一個如此複雜的人物以致於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不知道我是更加了解Jim Morrison這樣一個搖滾史上的傳奇人物還是對他產生了更多的誤解,或許這部電影只是導演本人心目中的Jim Morrison和The Doors吧!
   傳記電影的特點是以主觀的視角去詮釋一個客觀的公眾人物,這一點不盡然就是缺點,在電影的鏡頭語言和敘事手法上來說至少可以起到管中窺豹的作用,用Gerard Genette敘事理論的術語來說這種敘事語式屬於內部聚焦,因此片面是必然的,綜觀影史上數量龐雜的傳記片有幾部能夠作到客觀公正呢?絕對的客觀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旦牽涉到意識形態或者個人喜惡的因素就更加會走樣得厲害,而在我國這種情況已經不能用走樣來形容了!相對來說我還是更加喜歡那種以傳記和人物為幌子展現特定時代的傳記片,畢竟時勢造英雄!
   最後還是再說回電影,Val Kilmer扮演的Morrison還算具備那種渾不吝的氣勢,尤其是在一場演唱會上一曲唱畢Morrison對著台下密密麻麻的歌迷大吼出——You are all fucking slaves——我想Kurt Cobain在自殺之前可能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自己的音樂受到了廣大歌迷們的擁戴,但那種近乎狂熱而顯得盲目的追捧卻總是以一種自以為是的方式,以從眾的心態以及誤解作為代價,這種對牛彈琴的悲哀比無人問津更讓這些創作者們感到沮喪。他們自己以一種不屑一顧的姿態不遺餘力的嘲諷著所有荒謬的世俗和虛無的偶像,而自己卻因為這種姿態而成為了世俗與偶像的一部份,還有什麼比這更諷刺更讓人無法接受的嗎!於是毒品和酒精成了他們的歸宿,他們理想中的烏托邦註定只能作為一種夢幻存在,並成為他們逃避現實的精神避風港,於是一個個的在風華正茂之時撒手人寰成為在後世眼中永遠慷慨激昂憤世嫉俗的不老傳說!
   當時還算年輕的Meg Ryan在片中有一個露點鏡頭,不過導演本人對Ryan在鏡頭前有意識的遮擋感到並不滿意,可是為什麼一向以強橫著稱的奧利佛 Stone不會喊cut之後從新拍過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