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分鐘前:小號響起--Ten Minutes Older: The Trumpet

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篇/十分大师-小号篇/十分钟前:小号响起

7.2 / 3,542人    France:92分鐘 (Cannes Film Festival)

導演: 陳凱歌 維多‧艾瑞斯
編劇: 維多‧艾瑞斯 韋納荷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霜林醉

2005-11-09 22:50:41

十分鐘,年華老去多久?


     總是會在加班的夜晚,回去把碟片拿出來,看上一兩段,然後心滿意足。十分鐘的影像,綿綿不絕的流水。十五位大師十五段小品,命題者抖的是「時間」的考卷,大師們交的不是答案而是更多的提問。

     《十分鐘,年華老去》分兩個篇章,小號篇和大提琴篇。為影像作主題配樂的是曼陀鈴高手Paul Englishby,如水的音樂,和時光一起流逝。

    很難把十五個小品一一數來,有些觸動難以言說,我還不能把所有影像內化為自己的文字。只能挑些可以成邏輯的寫出來。

小號篇:

    最讓我唸唸不忘的是陳凱歌的《百花深處》,大概是因為他講述的是中國很多人心裡的隱隱之痛。一個老北京,請搬家公司去他家搬運。小貨車開到百花胡同——早已是被拆除的爛地。這位戀家成痴的老北京,堅稱家猶在此。居心不良的搬運工,只想把出車費賺回來,裝模作樣開始了「搬家」;一不小心還打破了想像中的花瓶。

    夕陽下,老屋的風鈴叮噹作響——水彩畫般的動畫效果,忽然讓人淚自盈眶。如果你有過熟悉的老房子被拆遷的回憶,你一定也需要這樣的安慰。有多少人生活的腳步,追不上城市瘋狂擴張的翅膀?


    導演victor erice的《生命線》,用黑白鏡頭展現西班牙村莊的悠閒風情畫。嬰兒,母親,聖母象,吊鐘,孩子的玩耍,僕人的忙活,一切一切,在他們的軌道上,嘀噠嘀噠地睬著節奏。忽然,母親發現嬰兒的肚子上滲血了,所有人都緊張聚集起來。老太太很快處理好嬰兒的傷口,空氣恢復了寧靜。然後鏡頭對準了當天的報紙:1940年6月28日。小小的意外,只襯托出這十分鐘,在那個亂世,是如何的美麗。


     美國導演賈木許(據稱是美國獨立電影的宗師)的《拖車之夜》捕捉人的細節,波瀾不驚。正在工作的女明星被告知可以休息十分鐘。她回到一輛佈置豪華的拖車,放著輕快的音樂,淡淡地和朋友聊著電話。在這期間,不斷有工作人員上來檢查這、檢查那,屢被打擾的女明星面容始終非常平靜,任由擺弄。十分鐘到了,她把煙掐熄在未吃一口的工作餐里。回看拖車,空虛如初,彷彿根本沒人來過。


大提琴篇:

    這一篇章的作品更為悠遠深邃,怪不得用大提琴配樂。

    貝托魯奇《水的故事》很玄妙,很像東方的玄學故事。一位偷盜青年為在樹下吹笛的老者尋水,巧遇一位小姐,一起揚長而去,從此結婚生子。直到一天青年在河邊出了車禍,被笛聲吸引,循聲而去,只見老者仍在樹下等他來送水。「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導演是不是也讀過這個故事呢?
當我們向自己的生活飛奔,是不是,也遺忘了什麼?


     沃克.施隆多夫的《啟迪》很取巧,我覺得。哲學性地提問:時間是什麼?「過去和未來根本不存在,如果有一個時間,就只有現在的時間,分為過去的現在、現在的現在和未來的現在。」話外音漸漸成了一隻蒼蠅的聲音,它圍繞著燒烤場,一家人正在聚會,這裡有過去,有現在,有將來——孕婦的肚子。苦苦思索一天,最後,蒼蠅被電死,生命結束了,無所謂過去、現在、將來,而它在臨死前,依然苦苦追問上帝。
十分鐘,一天,一生,誰說得準,哪一個更重要?


     伊斯特凡.薩波《十分鐘後》,講述一對夫婦的突變,只需要十分鐘。妻子在家裡準備好慶祝的燭光晚餐,一旁的電視裡放著英語教學節目,主持人在反反覆覆地講著人稱變化。醉酒的丈夫回到家,和妻子發生爭執,糾纏中妻子用刀刺傷了丈夫。救護車接走了丈夫,警車帶走了妻子,只有一桌被攪亂的晚餐,以及依然在喋喋不休的電視節目。電視節目猶如麻木的旁觀者,不管這邊廂一個家庭的毀滅是如何激烈和殘酷,那邊廂該繼續的還是繼續,沒有一丁點的停留和關注。我們既逃不過時間,也逃不過悲劇。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戈達爾的《在時間的黑夜》,這位老先鋒壓軸出場,一輪快拳。在這個十分鐘的集錦里,他又用十個一分鐘的集錦去表達自己的思索:十個「××的最後一分鐘」。青春、回憶、愛情、勇氣、恐懼……直至永恆。每一分鐘居然又是有著無限空間的主題故事。到最後,竟然不容我喘一口氣。在時間的黑夜裡,究竟用什麼去照亮我們的路,去哪裡覓得我們的光明。

    我無端想到的竟是麥兜。這隻小豬說:「我爸爸想著回到以前不知道哪裡,我媽媽只是想著以後不知道哪裡,只有我一個,留在現在……」   舉報
評論